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消費體驗 > 正文

字號:  

冒牌中國菜全球在"山寨" "天津飯"與中國無關

  • 發佈時間:2014-10-13 08:56:16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易讀  責任編輯:時習

  就像中國人會吃本土化的外國餐食一樣,在海外,老外也流行享用那些看起來不像中餐,吃起來更不像中餐的“黑暗料理”。究其原因,這是中餐在海外經歷了諸多流變的結果。在所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口味背後,都能找到一些嚴肅的邏輯。

    “海南沒有海南雞飯”

  我們很難追溯中餐輸出海外的確切年代,但筷子、粽子在東亞各國的常見程度,毫無爭議地宣示著中國飲食的流傳印記。

  存在爭議的是那些流入了他國卻找到了新生的食物。比如,如今失去家鄉味的海南雞飯。上世紀30年代,來自海南的商販開始依照海南文昌雞的做法,在新加坡、馬六甲、檳城等地沿街叫賣白斬雞,但由於原料發生了變化,東南亞海南雞飯的口感、味道也隨之改變。

  在新加坡打響招牌之後,海南雞飯原本的故鄉被人淡忘。新加坡被許多人誤認為是這道菜的起源地。香港才子蔡瀾因為在海南吃到的雞飯與新加坡的味道不符,曾經感慨“海南沒有海南雞飯”。

  海南本地人當然不認同這種説法。不過,對於吃慣了“洋口味”海南雞飯的人來説,接受正宗的海南雞飯確實有些困難。

  “天津飯”與中國無關

  與那些還有著明確“中國血統”的東南亞中餐相比,在日本和南韓有名的中華料理,有些根本無跡可尋。

  中式烹飪技法結合日本當地的食材與口味,創造出了一系列當地原創的“中國美食”,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天津飯”。

  在日本的中華料理中,“天津飯”是一道“名菜”。它就像另一個版本的蛋包飯:將蟹肉和雞蛋攤成蛋餅,蓋在米飯上面,再澆上一層厚重的芡汁。

  雖然以天津為名,但在中國天津卻並沒有這種菜肴。真要在中國菜中給這道菜找一個“親戚”的話,廣東的滑蛋蝦仁似乎與其更接近。關於這道菜品的由來,流傳廣泛的説法是,來來軒的第三代店主在二戰結束後,迫於食品匱乏而創造出了“天津飯”。之所以叫“天津飯”,是因為用了天津小站米。

  川菜先打入日本,接著才是上海菜

  拉麵和“天津飯”,構成了日本人對中華飲食的早期認知,但能將日式中國菜與其他海外中華飲食區分開的,是其齊全的種類。

  事實上,最能反映日本人對中國菜認知的,是以中國東南西北各個地區飲食特徵而劃分出的四個菜係。和中國傳統的菜係體系不同,日本人將中國料理,劃分成了四川料理、北京料理、廣東料理和上海料理。但是,北京料理涵蓋的地域還包括了中國東北地區,而上海菜的範圍也擴大到了福建和江西地區。

  截然不同的菜係分類,和最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中日之間的特殊歷史有關。

  把粵菜帶入日本的,是19世紀末前往日本從事苦工的廣東人。而包含了東北菜在內的北方菜,則在二戰前後,借由侵華日軍和偽滿洲國的日本移民,擺上了日本人的餐桌。

  四川菜和上海菜進入日本是最近半個世紀的事情。上世紀60年代,來自香港的川菜廚師陳建民首次在日本的電視節目上教授川菜做法。麻婆豆腐、幹燒蝦仁等四川菜從此成了日本家庭的家常菜。至於上海菜,更多地集中在高檔中國餐廳裏,掌勺的大廚多是改革開放後前往日本發展的上海廚師。

  不過,日本的“中華料理”已經和中國國內原版的菜肴相去甚遠。比如麻婆豆腐在常見的日本做法中很少使用郫縣豆瓣醬和花椒。為了保持原版麻婆豆腐的色澤和辣味,番茄醬和胡椒粉反而成了常用的調味料。其他在日本流行的中國菜,很多也經歷了類似的改良,口味變得偏甜。

  為什麼“美版宮保雞丁”是甜的

  “將腌好的雞肉切丁,與橙子或橙汁、姜、蒜、雞湯、糖、食用油、玉米澱粉、鹽和辣椒一起炒出來的菜肴,且使用烤花生作為配菜。”這是英文版維基百科上,對宮保雞丁的介紹。

  當然,上文所説的是“美版宮保雞丁”。酸和甜是美式中餐的主味。另外一道常見菜“左宗棠雞”,則是在炸好的雞塊上澆上酸甜汁——如果把澆汁改成蘸醬,這道菜就變成了麥當勞裏的麥香雞。

  但“左宗棠雞”原本是台灣廚師彭長貴在上世紀50年代創造的新湘菜。據彭長貴回憶,最初的左宗棠雞“味厚,酸、辣、鹹”,是典型的湖南口味。上世紀70年代,彭長貴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附近經營彭園餐廳,憑藉這道菜吸引了貝聿銘和基辛格前來用餐。左宗棠雞從此在美國一炮打響。但在後來,為了遷就美國人的口味,這道菜被改成了像咕咾肉一樣的口味。

  中餐的口味妥協起于上世紀20年代排華浪潮消退時,美國華人成年男性中約有1/4從事餐飲業。由於華人移民數量在此期間沒有增長,中餐館被迫向美國大眾口味妥協,把酸甜口味融入中餐。其結果是,中餐成了美國主流飲食的一部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