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消費體驗 > 正文

字號:  

假期遊:開眼界 、享生活 、遊名校 、找苦吃

  • 發佈時間:2014-09-30 14:40:17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龍

  “第一次帶孩子出國是10年前跟團遊新馬泰,匆匆忙忙像趕場一樣,雖然買了一堆東西回來,孩子卻幾乎什麼都沒記住。”小華媽媽的感慨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共同經歷。

  這些年,帶娃暑假出遊成為很多家庭的傳統項目,從最開始流行走馬觀花的多國遊,到熱極一時的海島遊,到一擲千金的名校遊學,到以吃苦探險為特色的自助遊,假期出遊的變遷史折射出中國家長教育觀念的變化。

  開眼界

  馬不停蹄10天遊8國

  “最初流行帶孩子出國的時候,我是這麼研究性價比的,就是用最少的錢去最多的地方,於是選擇了10天8國的歐洲遊,覺得比十天去一個國家合算多了,結果趕路忙得四腳朝天,什麼也沒看見……”老曹談起當年窘事,苦笑不已。

  初出國門,為了讓孩子多開眼界,很多家長做了和老曹一樣的選擇,那時,人們還幾乎沒有深度遊、自助遊的概念,旅行就是到名勝景點拍照,證明到此一遊。於是,成群的中國觀光客席捲全球。

  “去巴黎的時候有遊覽盧浮宮的項目,機會多難得呀,想帶孩子好好看看,這麼大的博物館三天也看不夠,結果坑爹的旅行社就給倆小時。”老曹痛心疾首,看到巴黎老城滿街的咖啡館,老曹真想帶孩子在這裡悠閒地坐一會兒,體驗一下歐洲情調,然而這只是奢望,“導遊不停地催著走,要趕火車去下一個國家。”

  雖然10天去了8個國家,孩子最終也沒搞清楚這8個國家都是哪兒,唯一開眼界的就是“外國人和咱們長得不一樣。”折騰一通,孩子回來還累病了。“後來再也不帶孩子這麼玩了,看似合算,其實收穫不大,倒不如在一個地方多呆幾天,深入了解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老曹反思後作出了這樣的決定。

  享生活

  帶娃遊海島省心省力

  從旅遊觀光到休閒度假是中國人出遊觀念的一大變化,於是海島遊一度成為家長們帶孩子暑假旅行的最佳選擇。

  “每年放假都和班裏關係比較好的家庭一起出去玩,幾乎每次都選擇海島,三亞、沙巴、塞班、馬爾地夫全去過了,孩子喜歡玩水玩沙子,多久都不會煩,家長也可以好好休息,享受生活。”君君媽媽的想法是很多家長的共同感受。

  馬爾地夫是很多家長暑假組團旅遊的首選,因為“一站全包”的方式免除了帶孩子玩的辛苦和麻煩,雖然價格昂貴依然受到青睞。“每天度假村會派專門的人組織孩子活動,帶著他們游泳、打水球、浮潛,家長一點都不用管,躺在沙灘上曬太陽就行。”相比于帶著孩子馬不停蹄地東走西走,這樣的度假顯然更加愜意,“4晚5天的行程,一家三口5萬多元,真不便宜。”這兩年隨著海島遊的升溫,價格也步步攀升,尤其是假期和春節,讓一些家庭望而卻步,對海島的“審美疲勞”也隨之而來。

  “孩子已經10歲了,去過很多次海島之後已經沒有什麼新鮮感了,以後打算帶他去一些人文歷史景點,在旅行中學點知識。”君君媽媽表示。

  遊名校

  不惜重金展望未來

  “前兩年,我們給孩子暑假安排的都是遊學項目,參觀國外的名校,感受一下那裏的氛圍,如果以後孩子出國留學,希望對他未來的選擇有所幫助。”遊學熱潮一度席捲全國,至今余溫尚存,天價遊學項目遭到家長熱捧,一擲千金只為讓孩子展望未來。

  在國際學校讀初一的小宇按照媽媽的計劃高中就要出去留學,所以暑假都用來考察名校。在小宇參加的價格3萬多元的“美國東海岸名校遊”的行程表中記者看到,8天的行程中將參觀賓夕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西點軍校、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共6所名校,基本是每天馬不停蹄地在學校裏轉悠。

  “這個是為準備留學的孩子們特別設計的,幫助他們選擇學校,或者提前了解一下學校的情況,增加一些感性認識。”小宇媽媽表示,“參觀名校的機會難得,還會安排和學校老師同學交流的活動,參觀圖書館等內部設施,所以比較貴,但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然而,名校遊的效果有點出乎小宇媽媽的預料,“孩子拍了一大堆照片回來,可是去了哪些學校卻忘得差不多了,印象最深的是他們在一家餐館吃的牛排味道特別好。下次再去我還要吃那裏的牛排。”兒子饞涎欲滴地説。

  3萬多元只記住了牛排簡直讓媽媽欲哭無淚,“下次我得和兒子一起出去,幫他考察一下。”雖然現在天價遊學項目屢遭質疑,可是小宇媽媽的遊學熱情絲毫未減,因為心中有揮之不去的名校夢。

   專家説法

  家庭旅行的教育力量

  該給孩子安排怎樣的暑假旅行,旅行是一種什麼樣的教育,對此教育專家孫雲曉講述了他和女兒的旅行故事。

  “我的女兒沒上過重點小學、中學,但是因為她有豐富的生活、旅行體驗,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很強的把握能力。高考時,她自己做主報考了復旦大學社會學系。上大學後,女兒寫過一篇文章,其中寫道,最感謝父母在她18歲之前,帶她走過了全國13個省。”這就是家庭旅行的力量。

  據孫雲曉介紹,他的家庭寒假、暑假基本上都外出旅行,有時是幾個好朋友帶著孩子一塊兒走,讓孩子結伴兒而行。這種幾個家庭結伴兒的遊學方式,讓孫雲曉感覺女兒的精神世界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小小少年就體會到世界如此之大,文化如此豐厚,原來離自己很遙遠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非常近,這種豐富立體的體驗讓孩子獲益多多。

  “我到過歐美很多地方,在幾乎所有的名牌大學裏,都能碰到大批中國青少年。我在法國巴黎的‘老佛爺’百貨看到裏面擠滿了中國孩子,買各種各樣的名牌時,萌生出一絲憂慮:有些旅行不適合未成年孩子,青少年外出旅行,不應該走成年化的路線,組織者或者家長應該為他們設計特定的路線,包含更多文化的、歷史的、人文的內容。”孫雲曉認為,青少年遊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盡可能讓他們住進當地人的家裏,“如果要了解一種文化,一個民族,只住賓館走馬觀花地看一看,絕對是不夠的。如果能夠在當地,特別是在同齡人的家裏住上一週,或者更長時間,那麼對一個民族和文化,理解肯定是不一樣的。”

  1993年,孫雲曉曾發表一篇文章《夏令營中的較量——記中日少年夏令營》,這篇文章引發了一場教育的大討論,推動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孫雲曉認為,這場討論至今都沒有結束,他甚至認為,今日中國青少年在自然體驗、社會實踐、生活體驗上的缺乏,比20年前更甚。“學校的發明,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益處,它也帶來了一個局限,使青少年生活單調,被束縛,因此,假期的意義就是讓學生過一種不同於學校的生活,回歸本質的生活。生命的成長需要有更博大的體驗,更廣闊的視野,寒假暑假遊學就是一種方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