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消費體驗 > 正文

字號:  

八成消費者網購遇誇大宣傳 存信任危機

  • 發佈時間:2014-08-28 10: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網店産品宣傳是消費者網路購物的主要依據,但僅憑網頁廣告難以真實地反應産品特性,因此消費者仍因誇大宣傳遭受損失。日前,中消協和北京市消協公佈了對消費者網路購物情況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逾八成的消費者表示有買到實物與宣傳不符的網路購物經歷。

  網路商品虛假宣傳現象突出,過分誇大産品優點、效果,致使消費者落入網購陷阱,蒙受損失。遏制網購虛假宣傳勢在必行,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及時完善網路經營法律體系,強化網站責任,共同凈化網路購物環境。

  過度宣傳成網購投訴熱點

  網購正成為一種主流的消費方式,消費者在體驗到網購便捷、實惠的同時,網購的各種弊端也讓其苦不堪言。日前,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就網路購物熱點開展了問卷調查。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共收集到有效問卷樣本2295個,參與問卷調查的消費者都表示在網上購買過商品或服務。調查顯示,買到實物與宣傳不符的網路購物經歷、網站制定不公平格式條款以及“7日無理由退貨”遇阻成為消費者在網購中遇到的三大主要問題。其中,81.61%的消費者表示有買到實物與宣傳不符的網路購物經歷,貨不對板高居網購問題的“榜首”。

  過度宣傳是消費者在網購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部分網路商品經營者為了吸引消費者,對商品的功能特性進行了過度宣傳,過分誇大了商品的優點、效果。衢州衢江市場監管局就曾接到一份實名舉報,舉報關於某竹業有限公司的牙刷能“清除90%細菌”並具“清除牙菌斑、保護牙釉質”等功效為虛假誇大行為。舉報者張某表示,該款牙刷和其他牙刷並無區別,牙刷要配合牙膏使用才能起到清潔牙齒的作用,牙刷本身應該不具備這麼多功效。衢州市監管局調查後發現,該商家確實違背實際情況誇大宣傳牙刷的功效,易使消費者對該種牙刷的品質、用途産生誤解,從而誤導消費群益受損。廣告宣傳雖然能快速吸引消費者,但誇大的宣傳違背了産品的真實性,也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産品圖片過度處理,導致與真實存在較大差距,這讓不少“圖片黨”有苦説不出。網友吳小姐日前在網上購買一組“史努比安全帶護套”,不料收到商品後吳小姐傻了眼,因為收到的史努比從眼睛到鼻子,就像一隻被打傷發腫的狗,和網拍圖片實在差很多。“圖片很美,實物很爛”是很多消費者對網購圖片極具迷惑性的無奈吐槽。

  行業標準缺失致虛假宣傳肆虐

  網路商品虛假宣傳現象是“老大難”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惡化網路消費環境。為什麼消費者對網購商品虛假宣傳的投訴居高不下呢?

  其一,從法律層面來看,法律具有滯後性,《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等法律並未針對網路虛假宣傳、網路廣告做出明確的管理及責任規定,給不法分子留下了諸多法律漏洞。而今年3月15日正式實施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國家工商總局發佈的《網路交易管理辦法》在法律執行上還有待提高。

  其二,從電商自身屬性來看,網購具有虛擬性和隱蔽性。相比于線下面對面的購物方式,網上購物“摸不著、看不見”,買家只能通過網頁上商家的介紹來了解産品,增加了不法商家進行虛假宣傳的可能性。另外,電商對賣家缺乏嚴格的審核機制,以致于不少不法商家魚目混珠,即使收到買家投訴,電商平臺罰款、關閉店舖等懲戒措施也難以起到震懾作用。

  其三,從網路店舖的經營者來看,唯利是圖是造成虛假宣傳氾濫的原因之一。為了贏取消費者的青睞,賣家虛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産品及外觀申請國家專利”、“權威專家”等資訊,進行子虛烏有的宣傳。

  此外,消費者網購意識薄弱也是造成過度宣傳的主要原因之一。盲目跟風,過度信任商家宣傳,即使收到貨不對板的商品,也自認倒楣,這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商家的違規行為。

  遏制虛假宣傳迫在眉睫

  虛假宣傳導致買到的實物與宣傳不符,已經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嚴重傷及了消費者網購的信心,若不加以監管,長久以往將會損害整個行業的發展。

  首先,需要完善相關法律,加大懲戒力度。目前,我國對網路經營監管還未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法律法規,在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網路交易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後,相關部門要及時制定相關法律配套措施,對網路經營主體準入、網路資訊發佈、網路維權、網購産品品質管理等方面加以細緻的規定,填補法律漏洞,同時加大網路虛假宣傳的懲戒力度,起到法律的震懾作用。

  其次,強化電商平臺的責任,加強行業自律。目前,買家在電商平臺上遇到不法商家,遭受網購損失,基本上只能選擇向賣家主張權利,很難向電商平臺進行索賠。因此,無論是法律法規,還是在行業標準的制定上,都要明確電商平臺的責任與義務,敦促其重視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制定嚴格審核商家的準入機制。另外,電商還要嚴格審查商家的網路宣傳用語,譬如在保健食品類目上,避免讓“根治”、“藥到病除”、“三盒見效”等用語和承諾成為消費陷阱。

  最後,消費者要擦亮雙眼,在網購時,首先要考察店主的信譽度、交易量、評價等因素,切勿被網店大量的效果圖所迷惑。同時,要加強消費維權意識,要保留商家對售出家居用品的所有承諾資料,以及購買憑證、發票等票據,便於發生糾紛時進行維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