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記者調查:工業鹽假冒食用鹽 鹽業改革迫在眉睫

  • 發佈時間:2016-04-28 07:24:25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近日,河北省石家莊市公安機關聯合鹽政部門,對一家隱藏在城中村的黑加工窩點進行了查處。查處過程中共發現工業鹽以及已經分裝好的假冒“海晶”鹽,共達到35噸,部分工業鹽或假鹽已經流入了市場。近年來,多地曝出多起“毒鹽”、“假鹽”、“農藥廢渣鹽”被查案例,再度催生對於鹽業壟斷與專營改革提速的探討。如何避免假鹽案件發生?鹽業改革何去何從?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假鹽案件頻發 食用危害巨大

  據記者了解,在查處河北省石家莊案件時,該市倉裕路的一個倉庫裏存有工業原料鹽,旁邊還有大量用來冒充正規食鹽的包裝箱和包裝袋。執法人員介紹,這家黑窩點的操作方式極其簡單,將拆分後的工業鹽直接封裝,每袋400克的食鹽甚至都沒有標準的計量工具,直接用一個塑膠量桶便完成了稱重。而從外包裝來看,也是很粗糙的。

  執法人員説:“假的,上下的封口是不同的,因為它這個是手工縫的壓邊。如果咱們真正的食用鹽,上下封口是一致的。另外一個就是側邊,假的這個裏邊有四折印兒,咱們真的呢就不存在這個四折印兒。”

  經過清點,現場存放的半成品工業鹽13.5噸,成品包裝鹽240箱,合計查獲假冒食用鹽35噸。隨後,民警和鹽政執法部門按照線索對黑窩點的下家銷售點進行了查處。

  根據制假者劉某交代,工業鹽是從山東進的貨,拉到石家莊之後經過簡單包裝,然後他將這些假食用鹽以每次運送5、6箱的方式賣給各個市場上的商鋪,他們再繼續往外銷售。這些假冒食用鹽已經有部分銷售出去。目前,警方已經對所有流向市場的假鹽進行了追繳,同時也將涉案人員帶到公安機關做進一步調查。

  近幾年,各地相繼有查處“毒鹽”、“假鹽”、“農藥廢渣鹽”的大案要案,案件頻發。就在不久前,河南鄭州鹽業局通過市場摸排端掉一個制售假冒食鹽窩點,當時共查處假冒“衛群”牌精純鹽277箱,共計6.14噸。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被查出的假“衛群”,在包裝袋子上的噴碼都和真鹽的包裝一致。

  工業用鹽的加工比食用鹽要粗糙得多,其中含有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的重金屬元素等,如果長期微量攝入,會造成慢性疾病發生,攝入過多甚至可能導致急性致死情況。

  浙江省安吉縣中醫院消化內科醫生賈聖喜説:“工業鹽主要是生産比較粗糙,裏面含有很多重金屬,砷啊,汞啊,鉛啊,還有一些亞硝酸鹽,它對身體都要比較大的危害。主要就是對人體的消化道,肝臟還有腎臟,危害比較大。工業鹽一般3克就可以導致人死亡,急性中毒。平時吃的鹽正常的生理需求量就是4.5到9克。長期服用慢性的像甲亢,丁克病,小孩誤食了,可以導致身體智力發育不全,孕婦誤食了可以導致流産。”

  假鹽分為工業鹽和腌制鹽,外觀與食鹽極為類似,但成分卻南轅北轍。在浙江省舟山市,由於舟山地處産鹽區,海島居民歷來有用海鹽腌制加工食品的習慣,這種海鹽就是腌制鹽。它的氯化鈉含量和食用鹽的含量不同,並且含有其他雜質,雖然沒有毒,但根據國家標準,是不能作為食用鹽出售的。

  舟山市鹽務管理局鹽政法制處處長洪顯平説:“腌制鹽比較難控制,我們也不好辨別它到底是腌制企業還是直接食用,後來我們腌制用戶要重新進行登記,根據提供的營業執照,實際用途,歸檔。”

  監管存在漏洞 鹽業改革勢在必行

  對於鹽業的監管問題,河南省漯河市鹽業局鹽政科科長王宏偉説,作為基層管理部門,工作上有很多無奈。他説:“俺這是一個自籌自支的單位,一個是擔負起執法的職能,還得擔負起食鹽佔領市場這個,任務很多,任務很重。”王宏偉還向記者表示,不同地區的監管相對獨立,他們管轄範圍很有限。他説:“從監管的角度,咱只能監管咱轄區的。”

  在記者調查採訪中,浙江省舟山市鹽務管理局副局長陸國良表示,鹽務管理局與鹽業公司一直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政企合一,也就是説既是銷售企業又是監管部門,長期處於自己管自己的尷尬中。有消息稱,今年國家將取消食鹽專營,允許現有食鹽企業進入流通市場,實行嚴格的食品監管制度。陸國良認為,如果今後能引入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管理部門等多重管理,那麼食鹽的監管力度就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陸國良:“現在政策不明確,説是要理順市場監管體系,怎麼理順,配套文件還沒看到過,我們這個行業是不是劃出去,從監管來説最好是分開,你生産企業我另外的部門來監管你,現在還沒明確,鹽業是不是劃出我們這塊監管系統現在還不明確。”

  根據國家鹽業管理規定,食用鹽專營,並不包含工業鹽、腌制鹽等,這加大了工業鹽的監管難度。《食鹽專營辦法》第二條中明確:國家對食鹽實行專營管理,是指直接食用和製作食品所用的鹽,並不包含工業鹽。對此,浙江永康鹽務管理局副局長胡志波認為,現實生活中,這也正是“假鹽”事件可能多發的一個主要管理漏洞。

  胡志波説:“關鍵現在食鹽是專營,但工業鹽是不專營的。(國家)它對工業鹽是沒有規範的,但我們《浙江省鹽業管理條例》是把工業鹽納入食鹽管理範疇,那我們浙江才會比別的地方要好很多,比較嚴格,好管理麼。但有些省市當初(地方管理條例)下來的時候,就沒把工業鹽納入,等於工業鹽這塊監管權是有的,防止工業鹽充入口鹽市場,但是它不是專營,那監管難度就大了,大很多,賣來賣去,老百姓是分不出來的,工業鹽甚至看上去還白很多、漂亮很多,那老百姓怎麼分得開呢?沒有專業檢測過是分不出來的,像我們如果就拿手上看,我們也分不出來的。”

  改革方案即將出臺 鹽業專營體制將被打破

  目前,我國鹽業市場實行雙軌制,即佔鹽業主體地位的工業鹽實行市場化,但食鹽仍由政府管制。食鹽之所以沒有像工業鹽一樣開放市場,最直接的原因是為了方便食鹽加碘,食鹽加碘能消除碘缺乏病。1996年國務院頒布《食鹽專營辦法》,明確了食鹽實行專營。

  在食鹽專營體制下,地方鹽務局與鹽業公司往往是“一套機構、兩塊牌子”,專營權和監管權不分,限制了市場公平競爭。針對鹽業專營體制帶來的問題,早在2001年至2011年間,國家有關部門就曾六度提出改革方案,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都沒能落實。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取消食鹽專營會導致碘鹽下降,不利於持續消除碘缺乏病和維護食鹽安全。從國際經驗來看,目前,世界上碘鹽覆蓋率達到90%以上的國家大約有30多個,其中絕大多數國家採用立法或總統令的方式來強制加碘,而我國是採用食鹽專營體制的少數國家之一。

  在前不久召開的鹽業體制改革座談會上,國家發改委表示,今年4月底之前,鹽業改革方案將出臺。從2017年1月1號起,食鹽生産企業可以進入銷售市場,批發企業可以跨區域經營。這就意味著,在我國有著上千年曆史的鹽業專營體制將被打破。

  據記者了解,在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於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加快推進重點行業改革,其中明確提出要出臺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此次鹽業改革主要包括食鹽生産企業進入銷售市場,批發企業可以跨區域經營等核心內容。

  《意見》涵蓋了完善食鹽定點生産制度、食鹽批發環節專營制度、食鹽專業化監管體制,取消生産批發區域限制、政府定價機制、工業鹽運銷管制和建立食鹽儲備體系和配套制定食鹽生産批發企業規範條件等內容。從披露的鹽業改革的內容來看,此次鹽業改革將打破食鹽專營、放開市場,允許食鹽生産企業進入銷售市場,鼓勵批發企業跨區域經營,通過産銷聯合、區域聯合,來破除壟斷經營。

  我國已是全球最大食鹽生産國,2014年大約生産了1億噸鹽,而每年鹽的消費量(食鹽加上工業鹽)8000多萬噸,鹽業長期處於産能過剩狀態。全國有近三百家制鹽企業,其中近百家為食鹽定點生産企業。總的來説,我國制鹽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呈現“小、散、弱、亂”的局面。可以預見,我國鹽業市場化改革,將促進鹽業的兼併重組、推動産銷一體化鹽業企業的形成、加快行業的集中度,但同時對食鹽的安全、品質的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