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預裝APP不再刪不掉 工信部擬摘“免死金牌”

  • 發佈時間:2015-11-23 07:37:00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范曉  責任編輯:金瀟

  移動智慧終端應用軟體(APP)快速發展,為人們的生産、生活帶來便利,但也有不少預裝APP讓人心煩意亂,刪不掉,卸不了,成了黏在手機上的“牛皮癬”,有些還會帶慢運作速度、偷跑流量,甚至存在洩露個人資訊等安全隱患。

  網友們的期盼和呼籲,終於得到政府部門的關注。工業和資訊化部在其官網發佈資訊,開始對《移動智慧終端應用軟體(APP)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公開徵求意見,將規範手機APP預裝與分發市場,並明確要求,除基本功能軟體外,手機預裝APP必須可以卸載。

  手機廠商自家應用大多難卸載

  市民徐女士幾個月前使用了女兒“淘汰”下來的三星NOTE4手機,四十多歲的她面對琳瑯滿目的應用甚感眼花繚亂。“我平時就是打打電話,拍拍照片,用用微信,其他的我都用不上,想讓女兒給我刪掉一些圖標,女兒卻説是手機自帶的,刪不了。”徐女士無奈地説。

  像徐女士這樣苦惱的用戶恐不在少數,手機裏預裝的應用,刪不掉,卸不了,成為了手機裏“打不死的小強”。

  此前,上海消保委曾經因為預裝問題對三星、OPPO等手機提起訴訟,調查數據稱,OPPOX9007款手機共預裝了71款軟體,其中第三方軟體超過10款,而三星SM-N9008S款手機共預裝44款軟體,且全部不可卸載。

  據了解,隨著近幾年國産智慧手機的爆髮式繁榮,處於監管灰色地帶的預裝應用市場亂象叢生。儘管近一兩年,很多預裝軟體都是可以卸載的,但這並不包括所有的軟體,比如手機廠商自家的應用程式。

  記者以華為、小米、聯想進行對比,這三個廠商的手機普遍都安裝了自家的基礎類應用,比如日曆、視頻、圖庫等,應用市場和安全類應用以及一些第三方應用,比如地圖、遊戲等。其中第三方應用都是可以卸載的,而手機廠商自家的應用則只能部分卸載。

  “其實預裝APP也是分等級的,第一層級就是關於打電話,短信,通訊錄等應用,這是最基本的,也是不可以卸載的,否則端口的不銜接直接會導致通話功能障礙。其實,文件管理、電量管理、收發電郵、安全應用也是預裝常見的。然後,就是像淘寶、地圖、資訊等第三方應用,而這些幾乎都是可以卸載的。”華為北京研究院的馬牧告訴記者。

  預裝APP“殺不死”的秘密

  事實上,手機預裝亂象早在幾年前就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首先是手機廠商和電信運營商,在定制機上會把自己開發的應用裝進去。其次是手機批發商,大量手機在他手中過,自己也順便賺一道錢。然後是手機零售商,都是雁過拔毛,裝一批應用,賺一道錢。

  “以運營商定制手機為例,也就是通常説的充話費送手機。在2011年到2014年上半年,位於頂端的三大運營商,出於推行3G、4G等新的通訊技術的原因,會對手機製造商進行補貼,手機獲得該運營商的入網許可,同時需要預裝諸如網上營業廳等應用。”馬牧説。

  此外,位於上游地位的APP開發商,比如百度、騰訊,以及遊戲和手遊等公司,通過手機廠商預裝其應用,根據用戶激活度付給手機廠商一定的費用。“通常越是有名的大公司,因為市場知名度較高,支付的費用會比較低,而一些新興的創業APP公司,急需拓展市場用戶,支付手機廠商的費用會相對高些。”馬牧告訴記者。

  那麼手機預裝軟體的市場到底有多大呢?艾媒諮詢CEO張毅透露,市面上超過96%的手機預裝軟體在10款至40款不等,每款軟體的預裝價格為0.5元至10元左右。以目前預裝軟體的平均費用3元來計算,假設某廠商的年出貨量為3000萬台,手機廠商僅從這一款軟體上的獲利就接近1億元。

  “雖然各地工商部門加大打擊力度,但市場的整體體量仍不容小看。”張毅説,特別是遊戲在預裝軟體中的分成,體量十分龐大。“大部分遊戲軟體是採取分成的方式來劃分利潤,在這些預裝軟體中游戲軟體仍佔大部分,遊戲分成在預裝運營市場佔到70%。”

  除了龐大的市場體量,這些預裝應用幾乎難以刪除,這讓很多用戶頗為無奈。

  “大部分安卓手機的‘清理大師’都沒有效果,它們沒有系統的許可權,所以很多APP是殺不死的,即使殺死了一些APP,也無法防止這些程式滿血復活。有的APP會每隔幾分鐘自動喚醒,有的當手機連上WiFi或鎖屏時自動喚醒,有的家族型應用更強大,其中一個啟動後還會聯動讓其他‘親戚’一起啟動。”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以“安全之名”直言不諱地道出了安卓手機的通病。

  “必須能卸”能讓人鬆口氣嗎

  手機預裝應用市場亂象終迎整頓。工信部對於手機預裝的智慧APP專門下發《暫行規定》,明確指出,除基本功能軟體外,手機預裝軟體和相關文件須可被卸載或刪除,並且已卸載的預置軟體在手機作業系統升級時不被強行恢復。同時,手機生産商和相關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不得強行捆綁推廣無關應用軟體,不得擅自收集使用用戶個人資訊、強制開啟應用軟體、違規發送商業性電子資訊。

  早在2013年,工信部就發佈了《關於加強移動智慧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通知中要求手機廠商如果新增預置應用軟體,生産企業應向工信部報備。

  然而,有業內人士認為,規範市場也並不能把預裝軟體“一棍子打死”。隨著國內手機生産日趨成熟,不少企業開始打造個性化的軟體系統,形成有別於其他品牌的核心特質,積極進行差異化競爭。比如華為、小米、酷派等廠家都在打造自己的軟體體系,獨有的預置軟體反而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應。而通過預裝軟體,手機廠家可以通過後續軟體服務來提高利潤,這樣也降低了手機的硬體價格。

  電信專家項立剛曾在微網志上建議推廣“準預裝”的操作模式,即分門別類地內置一些應用,如“系統管理”、“實用工具”、“生活服務”等,但是這些應用又並非真正已經裝在手機裏,而是當用戶需要時,可以在應用商店裏快速下載,這樣既可以讓用戶有選擇權,同時又不影響用戶的使用和感受。

  項立剛認為,應該預裝那些最基本的應用,比如電話簿、短信、聯繫人、文件管理等基本核心功能,否則會大大增加使用成本,讓一些小白用戶摸不著頭腦,使用起來也會更加麻煩。“預裝是一種服務。不能對預裝一棍子打死。”項立剛説,需要通過政府管理部門,或是行業組織共同制定一個基本的標準和要求,讓手機裏的應用不能隨便預裝,裝必須要有裝的道理,對於數量和特性都要有一定的要求。這樣才能做到有所限制的同時,又不矯枉過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