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2014齣行4大消費陷阱:電話未通也收費 每分鐘32元

  • 發佈時間:2014-12-25 01:1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2014年關將近,通覽全年消費賬本,很多人感嘆這是“蠻拼的”一年,“消費”似乎真的達到了新高度。但當你遇到黑停車場強收停車費、在旅遊時遭到強制購物,那麼消費就成為了被動式。2014年,你被消費了嗎?

  黑停車場每月暴利達數十萬 強行收費無異攔路搶錢

  日前媒體連續播發了《北上廣津四地停車費追蹤》系列報道。報道稱,停車場是“一本萬利”的生意,畸高的佔道停車費價格和不透明的審批制度,變相鼓勵佔道停車遍地開花,至少有一半停車費沒有最終進入政府財政。在北京,“黑停車場”以假亂真,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年內曾審理假停車發票案,查獲大量假停車發票。消費者權益維權律師邱寶昌説,“黑停車場”一天收費幾千元,一個月甚至收入幾十萬元。

  事實上,關於“停車收費”、“黑停車場”的相關報道早已屢見不鮮。然而,悠悠眾口制不住貪婪之手,黑停車場仍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裏肆意滋長。據中新網財經頻道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各大媒體至少曝光相關問題60余篇次。更有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僅北京市相關部門就接到群眾超過1萬件對黑停車場的舉報。

  面對媒體的質疑和民眾的投訴,各地相關部門在回應時,都聲稱進行了執法整治。據《北京晨報》12月22日的報道,在北京市西城區一條主幹道的便道上,醒目的白線劃定了20多個車位。而該停車場是沒有合法資質備案標牌的黑停車場,該管理員證件也係偽造。記者撥打北京市交通委投訴舉報電話反映該問題,查實該證件是假證。但當記者問“怎麼辦”時,電話中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沒有辦法,建議找城管部門舉報。

  記者據其建議撥打了城管舉報熱線。在舉報過後20分鐘,西城區城管總隊執法監察隊的三名工作人員出現在現場。但令人驚訝的是,假停車管理員十分淡定,城管執法人員在現場核實、盤問後,僅將該名收費男子驅離現場。他們表示,他們平時也只能把人轟走,“見一次轟一次”。

  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假管理員變成“淡定哥”,你轟我就走,你走我就回。除了徒增基層執法隊伍的無效勞動,也令生活在附近的百姓心有怨言。“我從小在這裡長大,住了一輩子。現在這些外人居然不明不白的跟我要錢,這跟攔路搶劫有什麼區別?”一名北京市民説。

  多位專家表示,如今監管部門行政執法的空間還很大。鑫諾律師事務所主任孔偉平律師認為,如果執法部門對黑停車場積極取證,對道路收費進行合理標識,對舉報者進行獎勵,相信黑停車場就不會這麼肆無忌憚。除了停車管理中投訴舉報、管理執法等實際問題,相應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也讓違法成本過低。孔偉平律師也表示,行政執法部門應該根據基層執法遇到的實際問題,向立法部門提出相關立法建議。

  “低價團”化身旅遊尾單 警惕強制購物和“自費項目”

  去年10月1日實施的《旅遊法》明確規定,旅行社經營有五個“不得”:“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活動,不得誘騙旅遊者,不得通過安排旅遊者購物或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的方式獲得利益,不得指定具體的消費場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費旅遊項目。”

  目前,“低價團”和“零團費旅行團”已得到一定遏制,但在網路上仍有一些“低價團”大行其道。有媒體指出,各種低價旅遊項目廣告“看上去很美”,實際暗藏玄機,遊客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掉入“低價團”陷阱。

  天津網10月10日報道稱,家住天津西青區的劉女士和鄰居共14人經熟人介紹參加了“港澳7日遊”的旅行團,報名該團,55歲以下免費,55歲以上每人交300元。開始他們擔心這是一個購物團,可這位熟人説,即便安排了購物環節,遊客完全可以拒絕。然而該旅行團到達深圳後,地接導遊就開始以各種名目向劉女士等人收費,景點要收門票費,到了不收費的景點,導遊也要收取每人190元的費用。最令劉女士等人不能忍受的是強制購物。在一家出售彩金首飾的購物中心內,地接導遊強迫遊客必須購物。“不購物晚上回去就睡大街!”“不買東西,你們就別想出去!”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低價團”開始化身為旅遊尾單,這些尾單價格低廉,有的只有原價的1/3,甚至更低。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其潛在的風險。例如有些尾單在遊客下單時才會告知已經售罄,轉而推銷其他産品。部分尾單則是變相的“零團費”,遊客低價入團後,再以購物、索要小費等形式變相收取費用。

  更有意思的是,有媒體報道稱,一些以皮草、玉器、傢具交易為主業的商場竟然變為4A級景區,這一行為被質疑有強制購物之嫌。“購物場所怎麼能算景區,導遊把遊客帶到專門的購物場所,難道不算強制購物?”南京市民馬曉天説。有媒體指出,新的旅遊法明明對強迫購物等久遭詬病的行為作出了一系列規定,這種把商城變成景點的做法,怎麼能擺脫強制購物之嫌?有悖新旅遊法的規定。

  出境遊遭遇天價話費 運營商:未接通電話也要收費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中國消費者走出國門的機會越來越多。然而近年來,由於出國旅行而背上“天價話費”的報道屢見不鮮。

  今年早些時候,有媒體報道,中國移動江西用戶周女士近幾個月用手機撥打國際長途,在對方未接聽的情況下,依舊被扣了國際漫遊費,對此她表示十分不能理解,同時,中國移動也涉嫌有意剋扣消費者通訊費。

  據周女士介紹,因為撥打國際長途的費用比較貴,為了省錢,自己一般都是先撥打過去,然後挂了電話,等對方打過來。然而,讓周女士無法理解的是,就這幾秒“嘟嘟嘟”撥打電話聲,居然也産生了費用,並且這樣的情況她還不只是遇到過一次,僅今年一月份就發生了四次,二月份也有兩次。

  對此10086客服做出説明稱:撥打國際長途,即使你沒有接通也會産生費用。不管多少秒,只要接入就會産生費用。客服還建議,每個月底都反應一次情況,中國移動就會將部分扣除的錢返還,去年移動公司也確實是返過一次。

  江西法報律師事務所肖文軍律師表示:既然沒有産生接通也要收費,這就和我們所認知的國內通話收費方式不一樣,這個時候中國移動公司應該有責任和義務提醒、告知消費者應該承擔的風險,讓消費者有最基本知情權,而且如果沒有接通也要産生費用,這樣收費的標準又是什麼?沒有接通按照接通的收費標準收費,這本身也是不公平的。

  事實上,這種漫遊時“被消費”的情況並不僅此一種。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福州的李先生前往南韓旅行。出發前,李先生前往運營商的營業廳開通了手機國際漫遊功能,問到具體資費時,運營商表示,在南韓當地接聽以及在南韓撥打中國大陸電話,均是每分鐘0.99元。可旅遊回來發現,竟然是按每分鐘31.99元收費,一下子就被收了數百元。

  對此,運營商方面表示,李先生打這通電話時,恰好站在一港口的郵輪旁,因郵輪上的通訊信號太強,最終導致李先生的手機被覆蓋。於是他打電話時,用的就是郵輪上的通訊信號。而這些信號,一般是由海事衛星信號轉換而成,收費昂貴。

  而類似的在“邊界”地區話費計費失真的情況並不少見,比如:人還在深圳,但手機信號已漫遊到香港運營商的網路上,通話資費當然是按境外漫游來收取。或是在兩省交界處,明明人在A省,但手機信號已漫遊到B省。如果消費者碰到此類情況,只能向運營商反映,並提交相關證據,運營商方面會酌情減免相關費用。

  假期出行訂票需謹慎 網上訂購機票謹防四大陷阱

  近日,攜程旅行網發佈了全新機票預訂平臺,新平臺聚集了近千家國內外機票代理商。不過,在這一龐大數字背後,有消費者擔心,網上訂購機票是否存在更大的隱患。此前,有媒體總結了網上訂購機票常見的陷阱,如,代購點資質有瑕疵、折扣價有貓膩、加價出票、退款到賬不及時、出票反饋不及時、不執行退改簽規定、保險無法查詢、支付後未出票導致機票無法使用等。

  對此,消協曾發佈消費警示稱,預訂機票時,要到正規航空公司或合法代辦處辦理,不要輕信大街上散發的所謂特價機票的小廣告。要查看代購點是否有工商營業執照,是否有代理航空運輸業務項目,是否具有民航運輸企業委託代理資格。在預訂機票時,應仔細核對宣傳折扣與實際機票價格是否一致,並諮詢相關的內容,如機票是否含有機場建設費,是否可以簽轉、修改、退票,是否需辦理有關的特殊服務手續等。在價格和行程確定後,消費者可以要求銷售方打帳單,並認真核對乘機人姓名、行程、價格等。

  此外,消協還提醒消費者,如需乘坐多次航班才能到達目的地,應寬裕地計算航班與航班之間的間隔時間再訂票。

  面對層出不窮的“消費”陷阱,2014年,你“被消費”了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