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黃金飾品名稱混亂 購買要慎之又慎

  • 發佈時間:2014-12-02 08:4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龍

  時下,各大品牌的生肖金陸續上市,“太原大媽”們像追捧“金雞報曉”“今猴鬧春”一樣,又開始瞄上“禧羊迎財”“金羊祝壽”等羊年生肖金銀幣,還有金銀首飾、珠寶玉器等。但專業人士提醒,購買黃金(1156.25,-10.98,-0.94%)飾品、寶石等一定要慎之又慎!

  前段時間,有關“千足金被踢出國標”的消息在微信、微網志中流轉甚廣,那麼究竟有沒有這麼回事呢?最近幾天,記者諮詢市質監局有關人員和部分金銀首飾商家得知,新的國家標準確實取消了“千足金”“千足銀”的稱謂,為的是避免混亂,利於人們明白消費。但是新標準的具體執行日期尚未明確。

  最近幾天,記者在銅鑼灣、聯洋百貨、王府井等多家商場的金飾品專櫃看到,目前市場上黃金飾品“稱謂”有點亂,有“足金”、也有“千足金”,甚至有“萬足金”,個別品牌的銷售人員總是對消費者強調,“千足金”“萬足金”的純度更高,更具保值增值功能。但實際上,據市質監局有關人員講,所謂“千足金”“萬足金”與“足金”相比,無論在價格上還是純度上,差別都不大,不過是廠家借純度稱謂來吸引消費者眼球而已。“千足金”“萬足金”的金飾品已經成為商家的一種噱頭,規範其稱謂是必然的事情。

  正因為此,全國首飾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日前通過了強制性國家標準《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刪除了“千足金”“千足鉑”“千足鈀”“千足銀”的純度表示方法及其相關內容,規定足金、足鉑、足鈀、足銀是首飾産品的最高純度(指貴金屬含量不低於990‰)。待新標準正式實施後,企業在宣傳黃金首飾的純度時,將不得再出現“千足金”的説法。對此,市質監局有關人員認為,無論“千足金”,還是“萬足金”,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産品的實際含金量才是“硬杠杠”,企業可以標明純度99%、99.9%或者99.99%,但必須要達到這個標準。其實,修訂標準對行業來説是一個利好消息,可以消除“稱謂”亂象,有利於人們明明白白消費。對企業來説,也有利於其在技術上嚴格把關、不斷創新工藝。“化粧”寶石以次充好看懂證書避免上當

  “太原大媽”們願意購買金銀,除了能保值增值外,更因為“穩當”,只要是正規廠家、大品牌的東西,基本不會有假。但寶石則不然,“貓膩”太多,消費者選購時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現在的寶石造假,真是讓人防不勝防。”前段時間,煤博舉辦了一場珠寶玉石展銷會,邀請專業寶石鑒定人士前來助陣,為市民免費“鑒寶”。兩天下來,還真發現了不少“貓膩”。有的是高溫處理,市民陳女士到馬來西亞旅遊時花數千元買了一枚藍寶石戒指,經鑒定得知,所謂“藍寶石”其實出自斯里蘭卡,原石沒有處理前是一種半透明、乳白色、有光澤的剛玉,達不到寶石級別,被高溫加熱後就接近透明的藍色寶石的樣貌。實際價格不過百八十元;有的是“化粧”,據專業人士介紹,現在市場上除了人們通常知道的翡翠染色外,珊瑚、琥珀、玉髓、水晶、芙蓉石、歐珀、綠松石、珍珠的染色現象也不斷增多。一些品質較差的玉石經過染色後身價陡升。

  對此,市質監局有關人員指出,消費者購買寶石不能只關注品牌、價格等,還需要有更專業的知識,最起碼要能看懂寶石的鑒定證書。如一些證書裏使用了許多縮寫來標示有關寶石的處理情形及程度。證書中的H(d)代表熱處理明顯殘留物,H(Be)代表以化學元素進行的熱處理,C代表鍍膜處理,D代表染色處理,O代表浸油處理,這些有標注的寶石一般不具收藏價值。有聲譽的品牌珠寶商家會標注“未處理”,純天然的寶石才真正具有升值潛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