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銀聯告別壟斷面臨收入滑坡 被第三方支付蠶食份額

  • 發佈時間:2015-04-29 07:24:56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一齣唱了12年的獨角戲要迎來新的玩家。

  從2015年6月1日起,符合要求的機構可申請“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在中國境內從事銀行卡清算業務和推廣新的卡品牌。這意味著在中國清算市場一家獨大12年的局面被打破,中國銀聯將告別壟斷時代。

  對於新的規則,國際卡組織勢在必得,表現得最為積極。萬事達卡中國區總裁常青明確表示:“一定會申請清算牌照。”VISA中國表示,對中國開放銀行卡清算市場表示歡迎,希望早日看到實施細則,並期待早日在中國開展境內業務。

  除此之外,據記者了解,一些地方政府有意成立地方政府主導下的區域性銀行卡清算組織,比如“北聯”“南聯”。

  銀聯的競爭對手們就要來了,沒有壟斷優勢的銀聯還有多大話語權?

  銀行發卡曾要銀聯批

  在銀聯誕生之前,各家銀行自建受理網路。2002年,銀聯的成立,把銀行連接了起來,不必考慮地區、銀行的不同,國內銀行“諸侯割據”時代結束。十年後,境內受理商戶、POS、ATM分別是銀聯成立前的17.2倍、17.5倍、7.6倍。

  隨著銀聯的壯大,對銀聯壟斷的指責也越來越多。

  由於銀聯是當前國內唯一的支付清算組織,銀行要發行銀行卡只能找銀聯合作,銀行卡是否能順利發行自然也取決於銀聯。

  在中國市場有一個特殊的卡片——雙幣卡,就是一張銀行卡上出現兩個卡組織的標誌,在國內是走銀聯的清算渠道,在國外就是走VISA或者MASTERCARD的渠道,這是此前國際卡組織曲線分享中國市場的途徑。

  但2010年銀聯很少再批新的雙幣卡。2010年時,銀聯曾向各家銀行下發文件:“銀聯要建國家品牌,需要各銀行支援,希望銀行新發卡中銀聯標準卡佔到50%以上。”“雖然不是強制的規定,但是銀聯標準卡之外的銀行卡遲遲申請不下來,銀行只能是選擇銀聯標準卡。”一股份制銀行信用卡總經理向記者表示。

  國際卡組織的業務空間不斷壓縮,原來雙幣卡的客戶逐步被置換成銀聯的客戶。國際卡組織就採取延長銀行卡有效期的方式繼續維持著存量客戶。比如新申請的信用卡有效期從3年延長到5年。

  不過在2013年,時文朝履新銀聯總裁之後,銀聯頗有改觀。時文朝為銀聯制定的新戰略是要保持其規則和標準為市場、為行業所接受,“以後原則上銀聯都不再印發紅頭管理文件了。”

  隨著銀聯高層的更疊換代,銀聯一改過去相對封閉不透明的低調風格。目前,銀聯已經開始了新的市場定位: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式、平臺型綜合支付服務商。

  轉接清算收入損失大

  支付清算開放後,銀行發卡可以跟多家機構合作,不只是銀聯一家,自主選擇交給了銀行,這對銀聯是最大的衝擊。

  一位中小銀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今後銀行發卡有了多種選擇,選擇連VISA的網路、萬事達的網路、還是銀聯的網路,銀行自主決定,這就是拼市場的時候了。當然在短期內,銀聯依然有很大的市場話語權。

  對於市場開放,銀聯的心思複雜。

  一位銀聯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我們也挺歡迎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銀聯都被指責壟斷,但其實銀聯在國際市場上與國際卡巨頭廝殺,在國內也遭到第三方支付的侵佔,銀聯的日子也不好過。現在丟掉了壟斷的帽子,在同一個市場下競爭,對我們來説也是期待已久,真槍實彈地幹起來。”

  但衝擊是必然的。“因為VISA、萬事達卡有自己的轉接清算網路,銀聯的收入將出現滑坡式下跌。”時文朝此前對媒體表示出擔憂。

  這塊市場有多大?目前,VISA、萬事達卡的國內業務均通過銀聯轉接,信用卡中雙標卡約佔50%。假如這些雙標卡都分流為VISA、萬事達卡的單標卡,意味著銀聯來自信用卡的轉結算收入的一半就沒有了。

  這正是外資巨頭最期待的市場。通過在境內發行人民幣信用卡佔領市場,從而帶動這些持卡人在境外的刷卡消費。

  被第三方支付蠶食份額

  事實上,銀聯的壟斷優勢僅在傳統的清算業務上,在網際網路時代,包括支付寶在內的第三方支付繞道銀聯,銀聯甚至有些“弱勢”。

  “網際網路通用時代對中國銀聯的政策扶持與保護已經徹底取消,中國銀聯一夜之間開始‘裸泳’”。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稱。

  按照相關規定,國內每刷一次卡,提供刷卡機的商戶都需要支付一筆手續費,發卡銀行拿走70%,提供POS機的銀行或銀聯的子公司“銀聯商務”拿走20%,銀聯拿走10%。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利用移動互聯網,通過與銀行直連,繞開了銀聯收單——轉接——清算的傳統模式,銀聯這10%的手續費就收不到了。

  “第三方支付機構當中前20家佔了90%多的市場份額,這20家機構千方百計地繞過銀聯進行轉接清算,銀聯的交易量分流得非常明顯。”時文朝説。按銀聯的説法,第三方支付公司直接轉接銀聯標識卡,並未經過銀聯授權,沒有向銀聯支付銀聯品牌的智慧財産權費,侵犯了銀聯的合法權益。

  但如果支付寶、財付通擁有了支付清算牌照,那這一切將變得合理合法,銀聯品牌使用費、轉接費都被分流。

  5年內銀聯地位難撼動?

  事實上,銀聯這些年來也一直在多元化發展,盈利模式也不再簡單的依靠手續費。目前中國銀聯的營業收入結構主要為:一是境內ATM收入,比如跨行取款中收取的手續費;二是境內POS交易轉接收入,即刷卡商戶的佣金部分;三是國際業務收入;四是一些創新業務收入,比如移動支付

  “拓展國際、鞏固線下優勢,發力線上”,銀聯二次創業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中國銀聯董事長葛華勇表示,銀聯接下來將繼續拓展國際業務。在有群眾基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銀聯將增大發行量;在影響力較弱的歐美地區,將通過吸引各類發卡機構、收單機構加入銀聯網路來擴大受理面。而龐大的線下受理網路是中國銀聯的傳統優勢,是必須保住的陣地。對於線上業務,實際上銀聯起步並不晚,但步伐邁得不如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大。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儘管其他清算機構一時難以撼動銀聯的老大地位,但消費者將有更多選擇權,一批兼顧效率、安全以及差異化服務的清算機構將帶給銀聯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並以此倒逼銀聯提升清算效率和整個産業的服務水準。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短期來看,起碼5-10年時間,銀聯在國內的地位無法撼動,期待國內能有第二銀聯的出現。

  - 延展

  國際支付市場寡頭格局

  縱觀全球性支付清算機構的發展歷史,迄今為止也只有五家,VISA、MasterCard、美國運通、日本JCB和中國銀聯,在激烈的競爭中形成了一個相對壟斷的市場格局。

  以中國台灣梅花卡為例,在上世紀80年代佔據中國台灣近八成市場,但隨著清算市場對外資開放後,其品牌迅速萎縮,1994年市場份額僅為9%,2001年僅為0.53%。目前中國台灣市場份額最大的卡組織是VISA。

  目前控制全球銀行卡標準的主要機構是美國的VISA、萬事達。在全球各發卡機構發行的銀行卡中,80%以上是VISA、萬事達卡。

  事實上,跟這些巨頭比,銀聯還有差距。以VISA為例,它擁有約3900萬家受理商戶,其中3200萬家在美國以外市場;而銀聯2600萬家受理商戶中一大半都在內地。

  有專家認為,清算市場網路效應極強,無論初期有多少參與者進入,隨著市場收購和兼併,最終會是一個寡頭壟斷市場。

第三方支付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石基資訊 28.20 5.11%
2 國民技術 9.55 4.49%
3 中科金財 21.45 4.08%
4 西藏旅遊 16.43 3.86%
5 信雅達 10.59 3.1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上海鋼聯 74.30 -3.19%
2 東方財富 16.47 -2.72%
3 天喻資訊 10.80 -2.44%
4 新國都 27.98 -1.58%
5 天晟新材 6.22 -0.8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