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背後那行字:應刻在每個中國人心裏
- 發佈時間:2015-04-17 08:36:0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謝淩宇
細心的人會發現,在“蘋果”産品的背後,印了這樣一行英文——“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翻譯過來就是“加利福尼亞蘋果公司設計,中國組裝”。按説這只是一個客觀表述,沒有特別涵義。但是,對於謀求轉型發展、懷揣創新型國家夢想的中國來説,這行字值得我們深思。
事實上,眾多跨國品牌在中國都有生産基地,不過一般只是標注“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像“蘋果”這樣在産品上強調在本國設計的很少。這樣的做法當然是企業行為,沒什麼好去挑理兒。不過,這行字兒對於我們來説,應該也是個提醒:中國再也不能僅僅滿足於“組裝”了。
這些年來,特別是中央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以來,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進步非常顯著,創新産品層出不窮。一項項領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斷刷新“中國創造”的精度、高度、深度,成為一個個響亮的“中國品牌”。
但從總體上説,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與世界先進水準相比還有明顯差距,特別是企業自主創新方面,具有重大影響的科技産品還不是很多,與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還不相稱。我們渴望出現更多像華為、中興、聯想、阿里巴巴[微網志]這樣具有國際影響的創新型企業,希望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尤其是,我們能否出幾個像比爾·蓋茨、喬布斯這樣具有“顛覆性影響”的創新型人才?
中國人從來不缺乏創新創造的基因,創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我們完全有理由樹立“創新自信”。如果説,上一次工業革命我們落在了西方發達國家後面很遠,那麼,面對以網路和數字技術為標誌的資訊技術發展,我們迎來了趕超發達國家的難得機遇,不説別的,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網民數量6.5億,手機網民近5.6億,這樣的規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擬,他們的消費需求是拉動創新創業的巨大牽引力,規模超大的人才群體更是創新創造無與倫比的重要資源。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雙目標”不僅包括保持中高速增長,還包括邁向中高端水準。我國的經濟處在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這個階段,我們也許不用像以前那樣為了追求某個數字緊趕慢趕了,但“松一口氣”的想法是沒有出路的。今天的新情況,恰恰更需要我們有所作為。如何作為?就是在創新驅動上下功夫,在轉型發展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説白了,我們需要産生一些像蘋果、微軟[微網志]這樣對轉型升級具有牽引作用的創新型企業。
如果説過去的這些年,我們成為“世界工廠”是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那麼未來的五年、十年、二十年,我們肯定不能再沾沾自喜于“世界工廠”,也不能一直被貼上“中國組裝”的標簽,長期處在産業鏈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