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中資買海外酒店背後 意在佈局出境遊

  • 發佈時間:2015-02-09 08:0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程銘劼 劉曉雪  責任編輯:時習

  中資企業海外投資購買酒店物業的熱潮似乎還未退去。2月7日,中國陽光保險集團促成酒店界2015年新年第一大單,同意以總價2.3億美元的創世界紀錄高價,購買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城的全新酒店Baccarat,這家酒店的管理公司恰好為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團喜達屋,此前陽光保險也購買了該集團所管理的雪梨喜來登公園酒店。

  無獨有偶,紐約地標之一的華爾道夫酒店也在去年10月被安邦保險以19.5億美元收購。

  近幾年中國投資者海外收購酒店的勢頭非常迅猛,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僅2014年就有5起大手筆的單體酒店買入,同時還有兩家酒店集團被收入囊中。酒店的收購方均為中資大財團,而收購的酒店多為位於一線旅遊城市的標誌性酒店資産,同時這些酒店大多是由世界排名前列的喜達屋、希爾頓等國際酒店管理集團管理。

  業內人士表示,去海外投資酒店業的中國企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本身做酒店集團的,以上海錦江國際為例,其本身有海外擴張需求,想把主營業務做大;另一類是像安邦保險和陽光保險這樣的大型投資機構,他們看重的是物業的保值和增值。所以不難發現,兩家保險公司不約而同地選擇在紐約購買酒店資産,也是看重紐約物業的價值相對比較穩定,而且酒店市場相對比較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資不斷把目光投向國外五星級酒店的同時,國內五星級酒店也在紛紛謀求低價拋售,有的成交價甚至低於原價的50%,但接盤者卻不足一成。

  為什麼境外的高星級酒店頻受中國資本青睞,但國內的高星酒店卻乏人問津呢?對此,華美酒店顧問有限公司首席知識管理專家趙煥焱認為,其關鍵還是在於供求關係,“中資是考慮優質資産的配置。酒店價值第一是地段,第二是物業品質。一線旅遊城市的旅遊資源和人口流動可以保證酒店的直接效益,同時選擇國際酒店品牌意味著品牌傳播力等無形資産。而隨著中國出境遊的快速發展,中國擁有足夠的資源和遊客規模,中資收購境外酒店也可以適應越來越多在世界各地旅行的中國遊客”。

  趙煥焱談到,中國內地目前是全球惟一沒有投資新建酒店控制的地方,多年來的酒店擴容形成總體上供大於求,因此經營業績下降,以致虧損、難以為繼。而美國投資新建酒店有嚴格的控制,因此酒店經營的業績更穩定。

  但首旅建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趙離原認為,國內高星酒店不受青睞的觀點仍值得商榷。因為受到相關政策的限制,原來屬於政府和國企資産的酒店未來也會有轉股和尋求被收購的需求,而許多優質的酒店資産將來也會受到大型酒店集團的關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