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超低價撬動市場 暴風影音佈局“魔鏡”生態圈

  • 發佈時間:2014-10-17 01:00:3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侯雲龍  責任編輯:謝淩宇

  正式發佈暴風魔鏡這款虛擬現實硬體産品後,良好的口碑,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暴風影音(以下簡稱“暴風”)正在試圖改變網路視頻行業的傳統玩法,並以此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魔鏡”生態圈。

  對於暴風影音推出的這款超低價魔鏡,以及外界的種種猜測,暴風影音C EO馮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獨家專訪時坦言,魔鏡的推出並非心血來潮,更不是所謂的“資本炒作”。在他看來,虛擬現實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重大的網際網路機會。

  9月1日,暴風影音正式發佈虛擬現實智慧硬體産品暴風魔鏡,這款僅99元的産品一亮相,就立刻引起了外界的關注。而就在第二天,證監會網站披露了暴風影音招股説明書。在招股説明書中,暴風明確提出了未來三年的發展規劃,重點之一就是以家庭智慧設備和可穿戴設備為主的智慧終端。

  這立刻觸動了資本市場敏感的神經。有市場分析認為,作為一家網路視頻公司,暴風在上市前的關鍵時刻一邊推出新的智慧硬體,一邊公佈發展戰略,很明顯是要向資本市場講一個新的故事,以便在IPO中進行高額融資。

  暴風的財務數據似乎支援這樣的猜測。招股説明書顯示,2011年至2013年,暴風分別實現營收1.7億元、2.52億元和3.25億元;同期凈利潤則分別為4928.05萬元、5584.73萬元和3853.75萬元。凈利潤在報告期最後一年出現大幅下滑,2013年凈利潤較2012年減少1730.98萬元,降幅高達31%。因此,2014年暴風的業績就成了其IPO的關鍵,而熱門新業務的推出無疑將會對此做出不小的貢獻。

  對於這樣的猜測,馮鑫一笑了之。他告訴《經濟參考報》,推出魔鏡並不是心血來潮,更不是為了配合IPO而臨時想出的概念炒作,而是暴風差異化競爭戰略的延續。

  馮鑫坦言,沒有高大上的資本靠山,暴風不可能像優酷馬鈴薯這樣的行業大佬一樣,大手筆的購買各種影視劇版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暴風除了在日常運營上要精耕細作外,更需要差異化的經營戰略。“從用戶的角度講,網路視頻公司的競爭力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有沒有’、‘多不多’、‘爽不爽’。前兩個是片源問題,只要不搶首發和獨家,片源問題都能解決;而‘爽不爽’則是用戶的觀看體驗。”馮鑫説,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觀看體驗,是暴風長久以來的核心戰略。此前暴風先後推出的手機省電播放、3D功能、左眼一鍵高清、右耳環繞聲等功能,均是這一戰略的産物。

  “魔鏡的推出,同樣是解決‘爽不爽’的問題。”馮鑫解釋,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用手機等移動端看視頻已經在用戶中越來越普遍。雖然用移動端看視頻擁有極大的便利性,但較小的螢幕卻大大降低了用戶觀看體驗。事實上,暴風一直想解決這個問題,並且很早就開始關注可穿戴的虛擬現實技術。馮鑫透露,暴風魔鏡其實從今年3月就已經立項了,經過了近半年的方案修改和設計,才最終成型,並非外界所言的“趕工之作”。

  對於99元的定價,馮鑫解釋:“定價99元,解決的是一個‘有沒有’的問題。如果推出一款和國外産品類似的魔鏡,價格會在兩三千元,甚至更高。可以想像,這樣的産品用戶一定有限。而99元的魔鏡,雖然在一些功能上不及國外産品,但卻是一個完整的觀影方案,可以獲得類似觀看IM A X電影的體驗。更重要的是,99元的價格能讓更多用戶接受,有了用戶基礎,隨後的産業鏈才能逐漸鋪開。”

  對於魔鏡的前景,馮鑫坦言,硬體不賺錢,賺錢的一定是背後的産業鏈和生態圈。在魔鏡發佈的當天,馮鑫就對魔鏡未來的商業模式提出了三大構想:首先是場景廣告;其次是全新的遊戲體驗;最後,還可以打造極具現場感的演唱會網路直播。目前,暴風籌辦的第一場虛擬發佈會即將在10月中旬推出。

  在採訪中,馮鑫表示,虛擬現實技術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但當其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結合,並走向平民化時,就會有大量的資金涌入,作品、創新産生,就會有人利用虛擬現實做各種新的商業嘗試。這將迅速豐富魔鏡的生態圈,並會出現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新商業模式。

  在馮鑫的構想中,魔鏡將會成為iT unes一樣的平臺,未來將會開放給第三方合作方入駐。馮鑫坦言,正在推動市場團隊和影視、音樂、體育賽事等公司商洽合作。他認為,隨著魔鏡的普及以及相關應用的推出,此前在電影、演唱會、體育賽事中,海量的沉沒用戶的價值將被發覺,依靠低價或者增值服務,魔鏡會和合作夥伴實現共贏。

  在謀劃魔鏡生態圈時,馮鑫其實也為暴風的未來定下了發展戰略———軟硬互補。

  正如馮鑫所説,國內網路視頻行業背後的資本競爭遠遠高過産品競爭,擁有獨家播放權或者首播的成本要比單單獲得播放權的成本高出10倍。這迫使暴風在競爭上另辟蹊徑———在“軟體”上做文章,並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用戶觀看體驗的獨立編碼、3D支援、高清視效優化等技術和服務。馮鑫認為,這樣的暴風可能不會是某些追趕內容潮流的用戶的首選,但持續沉澱下來的,一定是黏性極高的用戶。

  在馮鑫看來,忠誠的用戶是做聚合和長尾的基礎,魔鏡的“玩法”同樣是這樣的“軟體思維”。儘管魔鏡是一款不折不扣的硬體産品,但它搶在競爭對手之前推出,對用戶進行先入為主式的影響。

  有券商分析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暴風在招股説明書中已經確立了未來三年的重點發展計劃,包括軟體、硬體和廣告三大部分。“在資金上暴風無法和優酷馬鈴薯等巨頭競爭,如果單純地堅守網路視頻的陣地,不但在上市時會面臨行業排名較低、商業模式單一的質疑,而因此影響融資效果,在未來經營中,同樣仍會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上述分析師認為,有了魔鏡,暴風跳出了單一的網路視頻業務,進入一個更有潛力的市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