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電影業進入洗牌階段 非網際網路化將出局

  • 發佈時間:2014-09-20 02:31: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姚軒傑  責任編輯:謝淩宇

  三個月前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的一句“未來電影公司都將為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打工”,引發業界巨大爭議。近日在一個論壇上他再次語出驚人:中國電影業洗牌已經開始,三年之內,不能適應網際網路時代和借助資本時代的影視公司將被淘汰!

  今年以來,一向以“顛覆者”示人的網際網路大佬們加速進入電影行業。BAT以及優酷馬鈴薯、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紛紛成立影視公司。

  電影産業會不會被顛覆?傳統電影公司是不是為BAT打工?這樣的問題不斷被業內各方提起,這也反映齣電影人對如何適應網際網路的焦慮。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電影業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既有危機也有機遇,無法適應新形勢的公司無疑將出局。

  網際網路公司加速進入電影業

  9月17日,騰訊宣佈,以優質IP(內容版權)為核心的影視業務平臺“騰訊電影+”正式成立,這標誌著騰訊互娛正式佈局電影業務。這也是BAT三家中最後一家進入電影領域的公司。

  今年3月,阿里巴巴斥資62.44億港元收購文化中國60%股權,隨後文化中國宣佈更名為阿裏影業,並聘請原中影股份董事、副總裁張強擔任阿裏影業CEO。同時,阿里巴巴還推齣電影眾籌産品“娛樂寶”,引發全民關注。

  7月17日,百度旗下視頻網站愛奇藝宣佈成立愛奇藝影業公司,並計劃在一年內推出7部國産電影和1部好萊塢電影。據愛奇藝影業總裁李岩松透露,愛奇藝和百度金融合作的電影眾籌産品也將於9月面世。

  8月28日,優酷馬鈴薯集團宣佈成立電影公司“合一影業”,希望打造O2O文化娛樂平臺。優酷還宣佈“1895”計劃:通過與電影導演協會合作,履行“1”貫青年影人扶持計劃,合一影業將投資不少於8部院線電影,未來每年投資不少於9部網際網路電影。而5則代表首批將從網路孵化成電影的作品,包括《萬萬沒想到》、《泡芙小姐》等都計劃拍攝電影。

  “我堅定不移地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我們的電影院、銀幕數、觀影人次都在快速增加。此外,我們跟美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是蓬勃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産業。中國有13億人口,有近10億部智慧手機,5億平板電腦,還有5億家庭電視螢幕,這些螢幕未來都將是我們電影産業持續發展的基礎。”阿里巴巴副總裁、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的這段表述,基本上解釋網際網路公司為何進入電影産業的原因。

  傳統電影模式在瓦解

  “一夜之間,拍電影不再是電影公司專利,這對電影行業衝擊很明顯。未來傳統電影企業出路在哪?”于冬的焦慮也代表幾乎所有電影公司的心聲。

  騰訊公司副總裁兼騰訊線上視頻部總經理孫忠懷卻不認為網際網路衝擊了電影産業。“于冬説未來電影公司要為BAT打工。這個我是特別怕的,尤其害怕好朋友捧殺我們。我覺得電影製片公司是虎,騰訊是幫你們來添上翅膀,這也是我的初衷。假如我們沒有為産業增添價值,而僅僅只有攻擊性,那騰訊對整個産業發展就沒有幫助了。”

  愛奇藝CEO龔宇也在愛奇藝影業成立時説:“我們不是電影的顛覆者,我們是為傳統電影公司打工的,幫助電影公司更好地賺錢。”

  儘管網際網路大佬們否認顛覆電影産業,但狼還是真的來了!中國電影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傳統電影企業需要做好應對準備,否則有可能就被淘汰。這表現在電影研發、生産、宣傳、發行和購票等各個方面。

  比如,從電影生産方式來看,傳統電影從劇本、拍攝和製片都是遵循一百多年來電影生産流程,需要有編劇、導演、製片人和明星演員。但網際網路時代下,有些工種已不需要,比如名導演、明星等。“這在傳統電影公司眼裏,類似馮小剛、張藝謀、葛優、章子怡等大腕加盟,就會有票房號召力。而網際網路時代,《小時代》、《爸爸去哪兒》沒有名導演,也沒有多少一線明星,但最終的票房收入超過很多大片。”樂視影業CEO張昭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未來電影製作方式可能真的不需要大導演、明星,誰在網路上很火就可以用誰。

  上影股份董事長任仲倫也表示,現在看電影的主力是80後、90後,他們是網際網路“原住民”,代表著新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當網際網路介入電影製作和拍攝,就意味著傳統電影生産模式將會被迅速瓦解。“我們這批70後、60後不了解年輕人思維和生活方式,還按電影教科書上的方式拍電影,那肯定會被淘汰。”

  從電影商業模式來看,傳統電影靠院線票房收回成本和取得盈利。但BAT未來的目標之一就是發展網路院線,讓人們在客廳付費看電影。孫忠懷錶示,如果發展1億線上付費電影用戶,那線上電影市場的規模就能達到百億元以上。

  此外,以前去電影院看電影需要排隊買票,現在直接在手機上就可以完成。行業龍頭萬達院線用10年時間投入100億元建影院,去年佔到全國電影票房收入的20%,達到31.6億元。不過,其票房很快會被像格瓦拉這樣的線上票務公司超越。成立不到5年的格瓦拉去年電影票銷售額近10億元,已經超過絕大多數院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8月,線上售票佔整個票房總額的50%以上,預計明年可達70%甚至更高。

  三年洗牌期來臨

  “網際網路不會顛覆電影,但會促使電影行業重構,誕生新的商業模式。能夠適應的公司將會變得強大,不能適應的將會被淘汰。這本就是一個優勝劣汰過程。”多位業內人士如此評論電影與網際網路的關係。

  其實,將來電影公司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給BAT打工,而是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共同做大電影行業這塊蛋糕。據合一影業總裁劉開珞透露,姜文的《一步之遙》網路版權賣到3000萬元;優酷馬鈴薯去年的影視作品付費觀看收入是1億元,今年有望達到3.4億元,明年則有望達到10億元,這將為電影公司提供“另一條生路”,也是電影與網際網路互利共贏的體現。

  而在資本市場上,影視公司的並購也成為今年以來最火熱的並購主題,這説明影視發展空間依然備受青睞。截至目前,今年國內一共發生63起影視公司並購案,涉及金額500多億元。更重要的是,這些並購案中超50%是跨界並購,不少以建築、汽車、傳媒為主業的上市公司紛紛插足影視。橙天嘉禾集團CEO毛義民預言,到今年年底,影視行業的並購總額會接近千億元。在這樣一個即將出現“龐然大物”的時代,大量中小影視公司和不善於借助資本的公司將會出局。

  的確,網際網路時代中國電影業危機與機遇共存。“2014年,你願意看到也好,不情願看到也好,洗牌已經到來。”于冬吐字清晰,“可以説機遇與挑戰並存,重新洗牌的2014年到2017年三年中,不能夠適應網際網路時代和借助資本時代的公司將會被淘汰。同樣,能夠借勢騰飛的公司,在2018年如果還能夠做到中國本土前三名,那將意味著你就是世界的第七八九名。好萊塢有六大電影公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