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反壟斷遠未畫上句號:一汽豐田等四企業將被摸底

  • 發佈時間:2014-09-02 09:19:47  來源:新華網  作者:肖翊 白朝陽  責任編輯:謝淩宇

  汽車反壟斷調查8月“收網”傳言不實, 東風雪鐵龍、一汽豐田、長安福特、路虎等將被“摸底”

  汽車業反壟斷的風暴仍在持續。

  近日,雷克薩斯中國在其官網公告稱,將於9月1日起下調部分零部件價格,共涉及約15000件零部件,平均降幅達26%。這是汽車反壟斷風暴颳起後,第8個宣佈價格下調的品牌。

  反壟斷調查才走完三分之一 ,

  一汽豐田等四大企業將被“摸底”

  為回應國家發改委的調查,自今年7月以來,捷豹路虎、奧迪、賓士、克萊斯勒、寶馬、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等汽車企業已紛紛下調了零配件價格。日産(中國)也表示,對於政府部門正在開展的汽車行業反壟斷工作,日産汽車及在華合資公司將持續保持關注並且全力配合。日産汽車在華合資公司也將會配合國家有關部門開展工作。

  然而,壟斷問題遠非企業降價就能解決的,一些企業因為“壟斷行為”已經遭到痛罰。就在汽車反壟斷高潮疊起之時,有消息稱,汽車反壟斷將在月內“收網”。

  對此,一位業內權威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反壟斷將常態化,汽車企業違反《反壟斷法》,就會受到處罰。

  他同時透露,從品牌看,對於汽車企業的調查最多只進行了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二的汽車企業沒有被“摸底”,現在説8月底“收網”為時尚早。

  目前,反壟斷調查中,德國三強奧迪、賓士、寶馬,日本零配件企業和美國的克萊斯勒都已經被確認違法,未來,汽車反壟斷調查還會調查哪些企業?

  上述權威人士稱,事實上,此次汽車反壟斷調查已經進行了三年,在最開始時雖推進得很緩慢,但越往後工作越順利。目前調查還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接下來,東風雪鐵龍、一汽豐田、長安福特和路虎都是被“摸底”的對象。未來可能也會涉及自主品牌,“當然,被調查並不意味著該企業一定違法。”他補充説。

  縱向壟斷成調查重點

  奧迪或將被罰2.5億

  不過,一些企業已經面臨鉅額罰單。8月20日,在國家發改委公佈了對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及軸承企業開出的12.354億元人民幣鉅額罰單。

  在此次處罰中,日立和不二越兩家企業主動報告反壟斷協議事宜並提供重要證據,認錯“態度良好”,免於處罰。而日本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電裝,這次被處以1.5056億元的罰款。其他涉事企業均被處以2013年銷售額4%到8%不等的罰金。

  對此,一位法律界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10家企業總共處以逾12億的罰款,平均每家企業約為1.2億元,而這些企業在中國實施壟斷協議超過10年,平均每年的違法成本為1200萬。考慮到這些企業在中國的銷售額,他認為,這個處罰並不算高。

  據了解,這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被控“橫向”壟斷,相互串通,對出售給豐田、本田、福特和其他在華跨國車企的零部件進行價格協商,輪流坐莊、減少競爭。

  而在汽車行業,“縱向”壟斷問題同樣嚴重。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二處處長徐新宇近期表示:“縱向壟斷將是下一階段反壟斷的重點。”涉及縱向壟斷的恰恰是上游車企,縱向壟斷調查源頭是上游車企對配件的嚴厲控制。徐新宇稱,4S店的模式導致配件不能自由流通,連産銷區域也被嚴格控制,“這種壟斷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

  此前,湖北省物價局針對奧迪的調查已經結束,查明奧迪確實存在壟斷行為。業內人士稱,奧迪的壟斷行為包括“縱向”壟斷。

  至於對奧迪處以多少罰金,外界眾説紛雲。前述權威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相關部門將會對奧迪處以2.5億元的罰金,對奧迪經銷商還會有處罰,這個罰金在3000萬元左右。

  被罰企業無一提出異議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歐盟商會對中國近期的反壟斷調查罕見地公開表示強烈反對。在其公開聲明中稱,中國官方規範相關的反壟斷法規雖有助發展健康的市場經濟,但其強硬的調查方式對於部分外資企業來説似乎並不公平。

  然而,與中國歐盟商會的態度不同,被調查的歐洲車企無一提出異議。對於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提出的問題和要求,一汽大眾汽車負責人表示,針對出現的問題,一汽大眾奧迪已第一時間採取措施,停止了違規做法。其他被調查企業也均表示“願積極配合”。

  根據《反壟斷法》,企業一旦被認定壟斷,將面臨上年銷售額1%到10%的罰金。再加上銷售範圍的變數,罰金上下幅度可能很大。以即將認領罰單的奧迪為例,小到涉案銷售區域40多億元的年收入,大到一汽大眾中國去年在全國範圍內3000億元左右的收入,最終罰多少取決於執法機關的裁決,乘以1%或10%的處罰,差別可達到700倍。

  上述權威人士表示,汽車企業都是大企業,銷售額的1%和10%相差很大,為了爭取輕罰,企業會極力配合反壟斷調查,不敢隱瞞情況。

  “汽車企業上下左右生意鏈條錯綜複雜,不是自己把賬本藏起來就能矇混過關,即便是自己不交待,相關部門也可能在調查上下游企業時獲得其違法的證據。”前述權威人士説,目前,即便是一些沒有被調查和約談的汽車企業,也在“關起門來”自查,還有些企業主動要求發改委約談,雷克薩斯就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反壟斷調查獲得證據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舉報人提供的事實和證據;二是經營者為了獲得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主動向執法機構報告達成協定的情況並提供相關證據;三是執法機構對被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獲取的證據。

  該法律界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反壟斷法》規定了被調查者享有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等救濟手段,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企業對反壟斷調查提出異議。

  此外,也有專家表示,目前,外國車企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以大眾汽車為例,2014年上半年,大眾汽車在中國兩家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的經營收入達210億元人民幣,而該集團在中國以外的經營總收入僅為500億元人民幣。中國市場對外國任何車企都至關重要,因此,只有“低調配合”,才能把對品牌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數據顯示,反壟斷調查對豪華品牌汽車銷量的影響已經顯現。7月我國進口車市場銷量增幅明顯放緩,僅為10%。而今年前5月,這一數字高達25.9%。其中,寶馬7月份進口車銷售1.1萬輛,相對於6月的1.4萬輛下滑21.43%;奧迪7月進口車的銷量僅為5700輛左右,相對於6月的7700輛左右下滑25.97%。

  

  “平行進口”或終結豪車價格壟斷

  在消費者普遍為汽車反壟中斷點讚的同時,很多人也期盼著豪車價格能隨之跳水,過一把豪車癮。

  一直以來,中國豪車價格虛高,消費者卻無可奈何。比如,奧迪R8 5.2FSI海外售價約為70萬元人民幣,而在國內售價高達262.8萬,價格高出約3倍。資深汽車行業分析人士賈新光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中國進口汽車的價格等於海外市場價格加關稅、消費稅、增值稅,再加倉儲物流費用和中國總經銷商、經銷商共同賺取的利潤。其中,總經銷商賺取的利潤不容小覷。

  為了躲過總經銷商的“雁過拔毛”,“平行進口”渠道應運而生。

  所謂平行進口,是指除總經銷商以外,由其他進口商從産品原産地直接進口,其進口渠道與國內授權經銷渠道相“平行”。賈新光認為,平行進口是限制總經銷商暴利的最有效的辦法。

  近年來,通過“平行進口”渠道進入中國的“水貨汽車”(也稱“海淘車”或“非中規車”)零星存在,每年約為幾萬輛。然而,由於“平行進口”渠道得不到廠商的認可,這些“水貨汽車”難以享受和“行貨”同樣的售後待遇,即便是存在明顯的價格優勢,很多人也只能望而止步。

  不過,海淘車尷尬的身份可能很快迎來變化。

  近日,來自上海外高橋集團的消息稱,由上海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起草的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方案已報商務部審核,一旦獲得通過,將會打開另一條進口車進入國內市場的通道,而進口汽車的市場售價將便宜15%以上。

  而針對海淘車的售後問題,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會將“海淘車”納入“三包”範圍,相關政策正在制定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