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赴韓整形遊調查:醫療觀光已形成完整産業鏈

  • 發佈時間:2015-05-04 14:40: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侯雋  責任編輯:金瀟

  近日,中國大媽赴韓整形腦死亡,武漢姑娘赴韓整形心跳驟停,女白領耗盡積蓄赴韓整形失敗維權被關看守所……一條條新聞觸目驚心。另一方面,南韓、日本、中國台灣、新加坡等國家、地區醫療觀光産業風生水起,成為吸金利器。

  據南韓官方統計,在2012年,中國遊客首次超越美國遊客成為南韓醫療旅遊市場的最大消費群體。2014年,中國赴韓做整形手術的人數已達5.6萬,幾乎每10名到南韓進行醫療整形的外國人中就有7名中國人。而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佈的數據,我國赴南韓整形事故和糾紛的發生率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在增加。

  那麼,目前海外醫療旅遊資質如何認定?遠赴海外真的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麼?費用是否合理?醫療糾紛為何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醫療觀光已形成完整産業鏈

  站在南韓首爾狎鷗亭地鐵口,無論朝哪個方向看,都是密密層層的整形醫院招牌,直徑三公里的範圍內雲集了三四百家整形機構。新的招牌還在不斷挂出,而且很多中文標識讓人恍若置身國內。

  在南韓當導遊的中國留學生韓冰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位於狎鷗亭的“整形一條街”已經成為中國遊客的保留項目。據南韓《中央日報》報道,南韓保健福利部的統計稱,2013年,到南韓整形外科就診的中國人達1.6萬人,而當年外國患者的總數為2.4萬人,而在2009年,中國患者的數量還只有791人。

  為吸引更多醫療觀光遊客帶動經濟,自2009年起,南韓開始針對以醫療為目的入境的遊客實行申請過程更為簡化的醫療專用簽證制度,為希望赴韓整形的遊客開通了便利通道。日本也在2010年12月就通過了新設外國人“醫療簽證”的決議,以增加國外患者赴日本的次數,延長在日本的停留時間。

  一些國內的仲介服務進一步刺激了中國遊客的熱情。他們看準商機,與國外整形醫療機構合作,為中國消費者提供醫院預約、接機送機、住宿安排、翻譯陪同、術後護理等“一條龍”的服務,宣稱即便不懂外語、不做“功課”在海外看病求醫也不是問題。

  春秋國旅的銷售經理王鵬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健康管理是高端客戶群最願意投資的領域,而旅遊則是他們首選的消費模式。目前市場上的醫療旅遊細分項目包括醫療(疾病治療、海外生育)、整形、養生(SPA、食療)、靈修(瑜伽、冥想)等,但是這種形式還是小眾市場,因為作為旅遊業的細分領域,醫療旅遊的專業項目如美容整形、重症手術等,風險很大,容易發生醫療糾紛。

  王鵬表示,“旅行社承擔的風險太高,目前國內也沒有針對海外醫療旅遊制定法律法規,業者缺乏足夠的信心。”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秘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趙振民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海外醫療觀光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原因,即強大的行銷攻勢。

  趙振民表示,“以整形美容為例,崇洋媚外問題也非常普遍。由於個別媒體宣傳的原因,在一些不明真相的求醫者眼中,南韓的漂亮女孩都是經過美容手術打造出來的,有的甚至誤認為南韓的技術和設備比國內先進很多。在這種誤導下,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盲目相信海外醫療美容機構的能力。”

  據了解,目前,組織中國人赴國外進行醫療旅遊已經形成完整的産業鏈,存在幾種形態,第一種是通過仲介介紹;第二種則是旅行社推出的“醫療旅遊套餐”;還有一種則是網友自發組織的團購活動,通過網路簽署協議,以自由行組團。

  在“整形王國”遭遇影子醫生

  去南韓進行整形的經歷對北京白領麗麗(化名)來説不堪回首,她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2015年春節前夕,麗麗和3個朋友經過3個月的準備和策劃,決定去南韓一家整形外科醫院進行整形手術。去之前,麗麗做足了“功課”,和醫院的美容顧問做了好幾次線上視頻對話,確定進行玻尿酸注射隆鼻、隆下巴兩個項目。

  麗麗表示,根據顧問的介紹,這種注射隆鼻,又稱為非手術無創隆鼻,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美容服務。經過討價還價,注射隆鼻的價格最終約合人民幣6000元,甚至比北京的某些醫院還便宜。

  當帶著3萬元年終獎的麗麗和3位朋友來到南韓這家整形外科醫院的時候,還是有點小失望,因為醫院遠遠沒有宣傳照片中那麼大,而且翹鼻尖手術價格也比之前定價要高,在原來基礎上又加了8000元人民幣。

  在手術全程,麗麗發現之前宣傳的王牌男專家一直沒有出現,甚至連手術方案也沒有,麗麗一行4人被拉到一個小房間,由兩個戴著口罩的中年婦女接二連三開始打針,整個過程非常快,4人的手術在一個半小時之內完成。

  麗麗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事後,我們都犯嘀咕,找到在南韓留學的朋友諮詢,説我們被影子醫生代勞了。據説這些整形醫院都是找兩個專家充門面,然後是一群服務人員代勞。”

  在南韓當導遊的中國留學生韓冰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根據南韓媒體的報道,影子醫生在南韓非常普遍,而南韓整形手術事故頻發的一個原因就是部分整形醫院只顧掙錢,不顧患者的安全,做手術就像工廠流水線一樣。

  韓冰向記者介紹,“我帶團來做整形,親眼見過一個醫生一天最多給15人做了手術。整形一條街的很多手術室內設有計時器,南韓人要求雙眼皮手術30分鐘,開眼角、眼尾手術1個小時,隆鼻手術兩個小時內完成。招牌醫生根本忙不過來,有的醫院對患者進行麻醉後,並不是由承諾的院長或是有名的醫師來進行手術,而是其他的醫生來進行手術。”

  吃了影子醫生的啞巴虧不説,更讓麗麗崩潰的是她的手術效果和之前預期的完全不一樣。麗麗的鼻子雖然被墊高了,但是兩個鼻頭居然大小不一。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療美容科主任、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會長李東介紹説,自己每個月都會接診8~10位從南韓整形歸來,要求修復的患者。“赴韓整形後造成感染,引起並發癥,切口長了瘢痕,視覺上不對稱等,都是常見的問題。”

  維權之路難於上青天

  根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赴韓整形事故和糾紛的發生率以每年10%~15%的比例在增加。南韓《朝鮮日報》報道稱,政府旗下機構——南韓消費者院數據顯示,在受理的1.6萬起消費者諮詢中,諮詢“整形手術結果不滿意”的比重高達69.5%。南韓健康保險審查評估員向國會提交的數據顯示,在南韓全國1091家整形外科醫院中,有76.9%的醫院沒有心臟除顫器等急救醫療設備。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就必須轉院,由此耽誤搶救時間而釀成事故的也不在少數。

  李東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目前大力宣傳的“微整形”如注射玻尿酸、肉毒素、膠原蛋白等雖然不需要開刀,但仍然屬於醫療美容範疇,一般的美容院並不具備資質。而現在接受注射美容醫療的人,有60%以上在非醫療機構進行。如果使用了不合格的藥品,或由沒經過正規培訓的人進行手術,很可能造成毀容,並影響身體健康。“整形手術比較特殊,患者需謹慎選擇、認真溝通,通過正規渠道尋找醫院,了解手術並發癥。”

  同時,讓麗麗沒有想到的是,維權之路難於上青天。

  麗麗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介紹,“我諮詢了律師,首先我向醫院索要不到病歷記錄、繳費發票和手術協議等證據,也缺少韓方認可的醫療事故鑒定,律師們大多認為情況不樂觀,有的直言官司打不贏。另外,維權過程也令人耗不起。光是在兩地跑腿就要花費數萬元,一個律師説可以試試,但要做好打好幾年官司的準備,至少花40萬元~50萬元,我只好放棄。”

  北京騰波律師事務所主任宋維強律師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解釋,“本來醫療糾紛官司就屬於最難打的官司,再加上如果是跨國官司的話,會更加麻煩。首先是兩個國家法律體系不同,以美國為例,每個州的法律都有不同;其次是證據不足。”

  宋維強建議,到海外醫療的患者一定要通過正規合格的機構進行諮詢,並事先與其簽訂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這樣,一旦出現事故或糾紛,患者就可以選擇在國內將代理機構作為第一被告,海外醫院可以作為第二被告,在出現問題後依法進行索賠。尤其在與醫院簽訂正規協議時,必須明確主治醫生、手術項目並註明解決糾紛的途徑,儘量使用銀行卡結算並保留消費帳單,向醫院索取並妥善保管手術協議、正規發票,及有關診療記錄,以便發生糾紛維權時能提供充足的證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