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抄襲”損形象 國産智慧手機“大而不強”

  • 發佈時間:2015-01-06 08:01: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時習

  目前,國産智慧手機在國內市場已實現“集體逆襲”,佔據八成市場份額,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也不斷攀升。然而,光鮮的數據背後,國産手機創新能力弱,“抄襲”之風盛行,嚴重損害企業和國家形象。品牌溢價能力弱、利潤率過低、核心技術缺失等問題也日益凸顯,亟須引起重視,否則手機産業可能重蹈10年前功能機時代的覆轍。

  “抄襲”盛行損害形象

  日前,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國內智慧手機産業“抄襲”之風盛行,損害企業品牌和國家形象。一個典型的案例是,聯想前段時間推出的筍尖S90手機與蘋果6外形雷同,曾引發國內外輿論的口誅筆伐。

  記者對比發現,聯想的該款手機不僅在多處細節上與蘋果6高度雷同,甚至連官網宣傳圖片的角度、配色、圖案都與蘋果官網蘋果6的宣傳圖片高度相似。而外界的質疑也令聯想這一世界500強企業的品牌形象受到一定影響。

  經過梳理,記者發現,知名國産手機品牌“抄襲”蘋果、三星、諾基亞等大牌設計的現象並不少見。2014年8月,小米新推出的手機交互界面與蘋果IOS系統嚴重雷同,引來國內外媒體廣泛質疑。蘋果首席設計師在公開場合怒斥小米是“赤裸裸的偷竊行為”;此前,小米手機還被質疑外觀設計與諾基亞高度雷同。

  中關村移動網際網路産業聯盟秘書長李蘇京、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資訊工程學院教授彭大芹等專家表示,創新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和精力,且會面臨市場風險,因此模倣蘋果、三星就被視為一條“捷徑”。但作為世界500強的大國企都赤裸裸地抄襲,這是一個國家缺乏創新能力和文化自信的表現。長此以往不僅將進一步深化國內外消費者對於國産手機“山寨貨”的印象,甚至還會損害我國的國家形象。

  品牌溢價能力羸弱

  今日國産手機的盛況與十年前夏新、波導在功能機時代的輝煌很相似,但十年前自主創新能力低、品牌溢價能力弱的“致命缺陷”在今天仍然存在。

  和十年前一樣,目前的國産智慧手機企業同樣熱衷低端價格戰,從而使得利潤過低導致産業後勁不足。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專家賈志鵬告訴記者,兩款硬體配置和成本不相上下的國産手機和國際品牌手機,定價往往相差一倍以上。以蘋果6為例,其成本大概1500元左右,中興、華為等國産品牌手機的配置和成本與其不相上下,但蘋果6定價5000多元,而國産手機僅不到2000元。“這就是品牌溢價能力的差距,一部手機人家能掙出吃龍蝦的錢,而國産手機只能掙出喝稀飯的錢。”

  數據顯示,儘管國産手機品牌已在出貨量和市場份額方面實現逆襲,但八成以上的利潤仍被蘋果、三星兩大巨頭攫取。業內普遍擔心,國産手機廠商利潤的缺失進一步影響新技術和新産品的研發再投入,進而導致國産手機品牌和國際手機品牌的競爭中後勁不足。

  “中國人買什麼什麼漲價,賣什麼什麼便宜。十年前,靠價格戰拿下大部分市場的波導、夏新、熊貓等國産手機品牌,在狹小利潤空間的擠壓下最終全軍覆沒。”艾媒諮詢CEO張毅説。而北京郵電大學資訊與通信工程學院副教授王振凱則認為,目前,過分追求“性價比”讓整個手機行業利潤越來越低,如果該問題長期無法解決,我國手機産業有可能重蹈十年前的覆轍。

  長期處於産業鏈低端

  專家指出,目前普遍的情況是,一部手機貌似是國産的,但從晶片、記憶體、螢幕等硬體,到作業系統等軟體,絕大部分國産手機都是採用進口産品,整個産業鏈條上的任何一個“命門”都沒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世界巨頭利用專利或其他手段在關鍵技術上限制國産廠商,後果將不堪設想。

  小米科技副總裁祁燕表示,國産手機在新品和專利許可上受到海外制約眾多。如在手機晶片領域,美國高通佔據極大市場份額和市場話語;在智慧財産權領域,小米需向高通、杜比、DTS、Immersion、Intel等廠商支付專利金。而更多的國內手機品牌多受制於此,成本與利潤牢牢地被國外巨頭鎖定。

  據悉,愛立信2014年7月曾要求小米為所持有的專利支付費用,但小米並未回復。根據法院的裁定,小米不能向印度進口任何新手機,也不能推廣或銷售這些産品。

  專家表示,我國手機産業基本已淪為“世界零件組裝廠”,螢幕、記憶體一般是日韓或台灣的,作業系統多是美國的安卓,晶片基本是美國高通或台灣聯發科的。以晶片為例,我國每年生産(包括代工)全球近八成的手機,但自主晶片卻不到3%,展訊、銳迪科等國內晶片企業發展困難重重,不僅面臨稅收、融資等困難,還面臨美國高通、台灣聯發科等世界巨頭的圍剿,目前只能生産中低端手機晶片,且産量有限。

  據介紹,高通多年來在我國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利用其在基帶晶片組的壟斷優勢,對我國上百家無線通信製造企業生産的每一部手機都要按整機售價的5%收取不合理的許可費,被業內稱為“高通稅”。2013年高通公司全球營收248.7億美元,在我國市場收入佔總收入比例高達49%。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