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巴西走私牛肉風波頻上演 引發國內肉牛業深層危機

  • 發佈時間:2014-12-10 01:22: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巴西走私牛肉”逐漸在江蘇省域擴散,繼連雲港、徐州、宿遷等地之後,近日南京又查處570斤未經檢驗檢疫的巴西走私牛肉並引起軒然大波。

  類似風暴頻頻上演暴露出中國肉牛産業深層次危機。業內人士指出,伴隨著近年來中國肉牛産業的萎縮,國內牛肉價格大幅上漲,價格低廉的走私牛肉乘虛而入,並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危機。

  不過,危機愈演愈烈也凸顯出投資機會,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天山生物西部牧業等上市公司已經開始紛紛“增膘”以填補國內肉牛養殖洼地。

  巴西走私牛肉風波頻上演

  12月9日下午,位於南京市棲霞區堯佳路的天盾菜市場躁動異常。在這個僅有八九十個攤位的菜市場裏,攤主們正議論紛紛,一位攤主指著遠處的一家牛肉攤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昨天下午,堯化工商所和藥監局的人從那裏查處了570斤未經檢驗檢疫的巴西走私牛肉,好多人圍觀,動靜鬧得很大。”

  堯化工商所所長李傳偉也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證實,“這件事已經立案調查,涉案的牛肉攤也已經被勒令關閉,現在正在聯繫攤主。同時,工商所今天也加大了對其他菜市場的巡查力度。”原先生意火爆的這家牛肉攤,眼下只剩下一張光禿禿的剁肉板,劉姓攤主則去向不明,中國證券報記者撥打其手機未能接通。

  雖然此次查處的牛肉僅有570斤,但這一“杯中風暴”還是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據了解,2012年底巴西成為瘋牛病疫區後,我國已明確規定,不得銷售來自巴西瘋牛病疫區的牛肉及相關副食品。雖然2014年7月,我國開始考慮取消對巴西牛肉的進口禁令,但直到今年12月,這一禁令仍然未解除。“目前我們的檢驗結果還沒有出來,現在不能確認這就是‘瘋牛病牛肉’。但無論如何,未經檢驗檢疫的牛肉都存在風險。”南京棲霞區藥監局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此次“巴西走私牛肉”風波也是今年備受關注的連雲港“1·18”巴西走私牛肉案件的余波。今年年初,連雲港“1·18”案件發生後,警方在查處過程中分別發現了4個徐州巴西牛肉供貨商和4個廣州巴西牛肉供貨商,這8個供貨商將禁銷牛肉銷往江蘇等數省,銷售金額巨大,僅連雲港地區就賣出1億多元。目前,近300噸問題牛肉被查扣。

  但是,這一案件的余波仍然未了。就在12月3日,宿遷市宿城區工商、公安部門聯手,一舉搗毀4個非法走私巴西牛肉加工窩點,查獲的牛肉近30噸,這些牛肉均未經檢驗檢疫。而南京則成為另一個被波及的城市。

  國內肉牛産業危機愈演愈烈

  “今年江蘇的‘巴西走私牛肉風波’實際上反映了國內肉牛産業的深層次危機。近年來,國內肉牛産業持續萎縮,牛肉價格大幅上漲,從而給了價格低廉的走私牛肉以可乘之機。”中國農科院農經所副所長王濟民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

  北京新發地市場牛羊肉廳經營牛肉生意的攤主謝邁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08年以前,牛肉價格也就十二三塊錢,但現在已經漲到了24塊錢一斤,翻了一番。但生意可比以前差遠了,賣牛肉一斤就賺五毛錢,主要靠走量。以前一天能賣出三四千斤,現在牛肉價格貴得沒人買,一天也就能賣七八百斤。”

  國內牛肉價格為何如此瘋漲?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肉牛産業首席專家曹兵海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解釋,“物以稀為貴,主要原因便是近年來肉牛存欄量大幅下降。”他介紹,2008年至2012年,我國肉牛存欄量從8900萬頭減少至6500萬頭,短短四年間減少了2400萬頭。傳統意義上的肉牛産業大省山東、河北、安徽、河南四省的肉牛存欄量最近十年來出現加速下滑勢頭,由四省組成的“中原肉牛産業帶”已名存實亡。

  “肉牛行業第一股”福成五豐的肉牛養殖業務也大幅萎縮,公司董秘宋寶賢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雖然公司涉及肉牛産業的飼養、屠宰加工、食品加工環節,但飼養卻是從收購架子牛進行育肥開始的,並不涉及最上游的母牛和小牛繁育環節。牛肉價格在上漲,架子牛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公司並未從牛肉價格的上漲中獲得多少收益。相反,隨著國內肉牛存欄量的減少,公司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無牛可養’‘無牛可宰’的局面。”

  “不得不説,急劇萎縮之下,中國的肉牛産業已經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曹兵海表示。

  與此同時,進口牛肉,特別是走私牛肉,開始乘虛而入。據了解,目前國內走私牛肉主要來自巴西和印度,牛肉價格折算成人民幣只相當於22元/公斤左右,與國內50元/公斤左右的牛肉價格相去甚遠,因此大行其道。

  “國內每年的走私牛肉大約在50萬至100萬噸左右。走私牛肉不通過海關檢驗檢疫,很可能將口蹄疫、瘋牛病等疫情帶入國內,對國內肉牛産業來説是很大隱患。同時,走私牛肉的大量進入,對國內肉牛産業也會造成強烈衝擊。”王濟民表示。

  上市公司急“增膘”填補洼地

  在國內肉牛産業危機愈演愈烈的同時,隨著牛肉價格大幅上漲和需求量的猛增,新的投資機會也開始凸顯出來,天山生物、西部牧業等上市公司開始紛紛“增膘”以填補這一投資洼地,特別是上游的肉牛繁育環節。

  山東省畜牧總站副站長翟桂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國內肉牛存欄量和肉牛産業的萎縮,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成本的快速上升。首先是飼料,為了追求生長速度和肉的品質,精飼料用量明顯增多,粗飼料中草的品質也顯著提高,算下來,光是牛的餵養成本就佔到總成本的七成到八成。再就是人工成本也不斷增加,規模化養殖對資金的需求比較大,對技術的要求也比較高。所以,農戶補欄的積極性並不高,肉牛存欄量還會進一步下降。”

  但是,隨著存欄量的不斷下降,牛肉價格的快速上漲開始覆蓋養殖成本帶來的壓力,肉牛的投資機會也凸顯出來。牛肉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也令肉牛行業的前景看好。統計顯示,2008-2012年,全國牛肉每人平均消費量從4.3公斤增長到5.6公斤。王濟民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其實這個數據沒有把外出消費的數量計算在內,而外出消費的數量佔總消費量的30%左右,如果加上這一塊的話,牛肉的每人平均消費量將更高。”

  在這種情況下,天山生物、西部牧業等上市公司開始頻頻加碼肉牛産業,尤其是繁育環節頻頻成為上市公司投資的“靶心”。

  今年7月10日,天山生物公告稱,公司擬使用2525萬澳元(約合人民幣1.46億元)收購澳大利亞克拉克家族擁有的明加哈牧場資産,並以該資産出資設立子公司從事牧場經營和引種業務。公司表示,“肉牛産業的運作,首先需要解決種源問題,而解決種源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從國外進口優質種牛。”事實上,2013年天山生物就制定《肉牛項目發展戰略》,擬通過引進澳大利亞安格斯、西門塔爾種牛,由農戶規範飼養、純種繁育,公司按訂單收購優質架子牛,轉化育肥後進行深加工,製作中高檔牛肉産品在國內市場銷售。

  去年11月18日,西部牧業也變更募投項目投向肉牛産業。公司稱,鋻於當前我國牛、羊肉供求關係緊張,價格持續上漲,肉牛出欄連續4年下降的嚴峻形勢,公司擬變更牛、羊良種繁育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擴建項目部分建設內容,“奶牛性控胚胎實驗室建設”內容變更為“引進500頭純種安格斯母牛”。

  2014年11月3日,宿遷市宿城區工商、公安部門聯手,一舉搗毀4個非法走私巴西牛肉加工窩點,查獲牛肉近30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