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中國部分景區限流希望為遊客提供更好出行體驗

  • 發佈時間:2014-10-09 11:53: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在剛剛結束的十一黃金周,“長假常堵”仍是繞不開的話題,民眾要麼堵在高速車流裏,要麼堵在景區人海中。但今年也有一些熱門景區嘗試通過“限客”“分流”等措施,希望為遊客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

  國慶長假第一天,山東濟南的四大公園景區當日免費參觀,客流井噴效應超乎想像。四大景區全天納客45萬餘人次,比去年國慶長假首日增加35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千佛山景區和動物園景區一度預警限客,這也是兩景區首次實行預警限客。

  隨後幾天,旅遊市場保持繼續升溫態勢。由於遊客過多,湖北省的恩施大峽谷、宜昌三峽大壩、神農架等多個景區達到最大承載量,不得不限制遊客進入。

  “限客”過去在中國景區並不多見,對於經營者而言,由於受“門票經濟”驅使,明知景區擁堵嚴重,依然來者不拒。

  而轉變主要得益於新修改的《旅遊法》。法律明確規定,景區接待旅遊者不得超過景區主管部門核定的最大承載量。景區應當公佈景區主管部門核定的最大承載量,制定和實施旅遊者流量控制方案,並可採取門票預約等方式,對景區接待旅遊者數量進行控制。

  安徽大學旅遊係副主任李經龍分析認為,景區應該權衡的不僅僅是人數多少,而是通過提高旅遊體驗,挖掘潛在每人平均消費能力,否則擁堵的環境讓遊客滿意度下降,景區美譽度的損失更大。

  今年國慶假期,一些熱門景區也確實在人們“擠怕了”的聲音中悄然降溫:1日,四川77個4A級以上景區接待遊客同比下降14%;2日,九寨溝接待遊客同比減少2.62萬人次,降幅54.7%;4日,桂林漓江接待遊客1.27萬人次,同比下降4.2%……

  李經龍表示,“限客”的出現表明中國正在從大眾旅遊階段向新旅遊者階段轉變,傳統的“下車拍照、上車睡覺”的觀光旅遊方式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心的自由感和旅遊暢爽感,這是旅遊者成熟的表現,也是旅遊産業升級的群眾基礎。

  “我們必須從長計議,不能把需求壓制集中釋放,而是要全方位發展休閒産業,全區域營造休閒環境,全時段釋放休閒需求。這樣的思路不僅適用於旅遊,也適用於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安徽省社科院社會學家王開玉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