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我國生鮮市場龐大 打通冷鏈物流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14-09-05 08:06: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楊達卿  責任編輯:時習

  中國生鮮市場如此龐大,生鮮産品的流通長期以來卻因缺乏專業冷鏈設備和設施,造成每年果蔬、水産品等損失上千億元,冷鏈運輸不完善成為制約生鮮電商發展的瓶頸

  近來,生鮮電商市場打得火熱。中國生鮮市場如此龐大,生鮮産品的流通長期以來卻因缺乏專業冷鏈設備,導致果蔬、肉類、水産品冷鏈流通率僅為5%、15%、23%,造成相應損失上千億元。相比之下,發達國家果蔬冷鏈流通率在95%以上,肉食品和水産品冷鏈流通率達到100%。

  顯然,這臺戲並不好唱。果蔬、肉食品和水産品供應鏈包含上游採購、冷鏈包裝、運輸,中游冷庫儲存和分揀,下游冷鏈配送等,全流程冷鏈需要專業化的人才、設備和設施。我們的農産品、肉食品等要在漫長的冷鏈物流路上實現高效流轉,至少要遭遇“四重門”:

  其一,監管環境和專業標準不完善。問題生鮮食品屢被曝光,歸根結底是由於制度監管粗放。其二,城鄉流通二元結構障礙。農民分散的果蔬種植和禽畜養殖,與城鎮批量採購和冷鏈流通難以順暢對接。其三,積聚性實體平臺缺乏。中西部地區缺乏功能整合化的果蔬、水産品大型交易和物流平臺,東部發達地區果蔬及水産品交易物流平臺區域佈局不盡合理,制約了對冷鏈上下游資源的整合。其四,專業冷鏈物流商缺乏。雖然我國區域性冷鏈物流企業不勝枚舉,但有全國性服務網路、能提供全程冷鏈的物流企業寥寥無幾。

  四道難題使得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企業,難以在生鮮電商市場全面發展。在企業層面,阿里巴巴選擇第三方物流服務,其挑戰在於如何控製冷鏈服務品質。阿里巴巴若求大突破,需做好平臺建設,強化遊戲規則並健全服務體系。京東商城則在探索自營冷鏈物流,不過冷鏈物流不同於普貨物流,對人才、設備設施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全部自營更是不小的挑戰。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在生鮮市場也採取自營冷鏈物流體系。縱觀其戰略,一是穩步佈局,控制品質。二是以資訊化嚴控倉儲後臺,掌握關鍵流通節點和樞紐。亞馬遜還鉅資收購了一個機器人公司,以建立智慧化的高效分揀和管理體系,使得亞馬遜每小時訂單處理能力高出傳統方式三四倍。三是全流程冷鏈服務標準化。相比較而言,中國在冷鏈物流包裝、托盤等設備上標準各異,加上服務體系不完善,結果成了半路冷鏈。亞馬遜的經驗值得中國生鮮電商借鑒。

  一旦冷鏈物流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鮮電商的發展瓶頸將得以突破。這將極大提升大眾餐飲的品質,也將推動現代農業與現代商業在深度融合中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