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外資醫院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 發佈時間:2014-09-04 16:41:30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張苗  責任編輯:時習

  3個多月前,《一個杭州人在美國求醫經歷》一文在朋友圈廣泛傳播,錢江晚報記者也採訪了身邊的故事,告訴大家更多的美國就醫經歷。找國外醫生治病,這在過去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一方面大家相信國外醫院有著更好的技術條件和求醫環境;另一方面,出國看病的人要面臨過語言關、不菲的診療費、獨處異鄉的孤獨感……

  不過在不遠的將來,讓國外的醫生坐在我們面前“望聞問切”,就很方便了——你只需要挂個號。

  8月底,國家衛計委、商務部下發《關於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院試點工作的通知》,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新設或並購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設立外資獨資醫院。

  洋醫院馬上就要來了。洋醫院會給國內的醫療市場帶來什麼?我們大家能享受到價格實惠,水準又高的醫療服務嗎?

  獨資醫院試點浙江不在第一批

  但我省最大合資醫院開張已有兩個月

  錢報記者留意到,其實允許外資獨資辦醫院,並不是第一次被國家政策提及。

  比如幾年前,衛計委已經允許港、澳、台資企業獨資建立醫院。

  相關文件有,2010年12月,由衛生部、商務部發佈的《香港和澳門服務提供者在內地設立獨資醫院管理暫行辦法》和《台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獨資醫院管理暫行辦法》。

  這些政策發佈三年多來,我國內地真的有許多港、澳、台資企業獨資建立的醫院了嗎?

  記者昨日了解到,其實目前在我國,獨資醫院僅有兩家,分別是台資獨資的上海禾新醫院,以及港資獨資的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

  而比較多的,仍然是境外資本以合資的形式開辦的醫院。比如大家很熟悉的和睦家醫院,屬於我國首批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

  就我省來説,記者昨日了解到,第一家由外資控股的合資醫院是杭州愛德醫院。我省最大的合資醫院是慈林醫院。

  慈林醫院開在慈溪。今年6月底剛開張,整整籌建了三年。它是以三級甲等標準建設的中外合資綜合性醫院。由慈溪市衛生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與美國醫院集團(HCA)共同出資10.16億元建設。

  “這次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新設或並購的方式,在我國設立外資獨資醫院,浙江並不在第一批試點名單裏。”浙江省衛計委醫政處副處長俞新樂説,但是根據國家的政策,獨資醫院是逐步開放的,所以俞新樂認為,洋醫院進入我省是遲早的事。“我們歡迎境外資本進入浙江省的醫療領域,目前已有的大型合資醫院雖然不多,但專科醫院已有不少。”

  那麼在管理者眼中,中外醫院最大的差別是什麼?是服務方式?還是技術水準的高低?

  俞新樂對記者説:“合資醫院或者獨資醫院,因為運營時間都不長,所以目前看來最主要的不是技術優勢,而是服務與理念的優勢,比如它們能帶來國外醫療的新服務理念。這對於公立醫院來説,無疑也帶來了鯰魚效應,能促進它們競爭,以共同發展。”

  記者發現,合資醫院和獨資醫院比,在醫院性質、經營思路方面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比如在慈林醫院,醫生由國際醫生和本地醫生組成,對於一些疑難病症,慈林醫院的醫生還能通過手術室裏的攝像設備、電子屏等,很方便地與美國專家遠端會診。和大型公立醫院作對比的話,在醫療設備、醫療手段方面,兩者並沒有多大差距,甚至是互有短長,所以洋醫院進入國內更多需要仰仗它們的理念。

  這樣的理念甚至包括了醫院建造的理念,比如慈林醫院的大堂不那麼氣派,功能只是拿來分流病人,而且記者也留意到醫院甚至沒有窗戶,因為他們的空調系統,能智慧控制濕度保持在65%左右。

  慈林醫院定位就是為了吸引當地的普通市民,所以該院的醫療收費定價與當地公立醫院差不多,市民也可以刷醫保卡看病。因為剛剛開張不久,雖然大多科室都已設立,但看病的市民並不多。

  價格高、服務好是洋醫院的標簽

  部分已納入醫保報銷

  記者採訪獨資的上海禾新醫院,該院定位與慈林醫院不同,走的是高端路線。

  首先記者了解到,因為是台資獨資,禾新醫院請的醫生中,70%來自台灣,部分國內比較好的醫生也有被聘用,但基本上沒有美國及歐洲的醫生。

  在那裏看病的患者中,台灣人佔了一半,大陸人30%,境外人士20%。他們支付的醫藥費用,70%是自費,30%由商業保險承擔。目前,在禾新醫院看病,沒有納入我國醫保報銷範圍。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陸人來就診,我們以後可能會考慮加入中國的醫保體系,方便更多有醫保的患者來就診。”禾新醫院辦公室工作人員説。

  記者查閱了上海媒體對禾新醫院的一些報道,發現描述它最多的是這樣兩個詞:“價格高”,“服務好”。

  也許正是“價格高”,又無法享受醫保報銷政策,記者發現,即使有好的醫療服務,也讓普通的上海市民看病時難以問津。因為除非有相應的商業保險,否則在那裏看病要全部自費。

  總體來説,洋醫院會根據自己的定位,來決定是否把患者看病費用納入我國醫保報銷,但記者看到,不管能否用醫保,它們的定價一般還是高於公立醫院的。

  港資獨資的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今年7月25日掛牌“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正式接收醫保病人,按照深圳二級醫院標準收費。

  不過相比于其他的眼科醫院,它的收費價格仍然偏高。比如內地醫生門診打包收取150元一次,外籍醫生300元、500元和800元一次,這裡麵包含了掛號費、診療費及基本檢查費用,另外超過80%的藥品可刷卡報銷。

  北京和睦家醫院,24小時自然分娩加産後兩晚套餐5.6萬元,這其中包括新生兒的臍血、聽力篩查,新生兒一些疫苗的接種,還有産婦6周後的檢查;剖宮産手術加術後三晚住院套餐價格是8.8萬元。他們提供了比普通醫院要多樣的檢查和服務,價錢也要比普通醫院的收費高出好多倍。

  慈溪慈林醫院,醫保卡、農保卡都能用,收費基本參照公立醫院的標準,是不太貴的合資醫院。

  所以,就醫時你會不會選擇洋醫院,看來真不是個簡單的問題。

  不用漂洋過海,就能享受到洋醫院、洋技術的醫療服務,應該是不少人的期待。而期許更多的公立醫院,通過競爭,儘快提高服務、技術與管理水準,或許是這次政策出臺的一個初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