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創富方法論 > 正文

字號:  

“80後”海歸放棄移民回國 京郊當農民

  • 發佈時間:2015-01-04 07:17:38  來源:新京報  作者:吳為  責任編輯:謝淩宇

  

  2015年新年前夕,王冕的有機農場番茄大豐收。兩年前,這位80後海歸在京郊創辦了有機農場。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

  【地理】

  何各莊村

  何各莊村地處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北部,溫榆河生態走廊北端。在崔各莊鄉的規劃中,中央別墅區周圍,毗鄰著綠色休閒産業帶,何各莊旁就是濕地公園。奧特萊斯shopmall、國際學校等高端生活配套設施也慢慢進來。而何各莊周圍以一號地藝術園區、果園採摘餐廳等具有文化創意産業元素特徵的興盛業態已漸成産業鏈。

  【改革者説】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産品品質安全工作,市委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打造北京“安全農業”品牌戰略。近年來,北京市不斷加強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積極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産,不斷提高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特別是,近年來大力推廣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品”認證,嚴格準入門檻,實施認證補貼,強化證後監管,不斷提升“三品”管理服務水準。

  ——北京市農委産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

  2015年新年前一天,北京朝陽崔各莊鄉何各莊村的一片大棚裏,一名青年正忙著給剛摘下的蔬果打包。他叫王冕,80後海歸,這片440畝農場的主人。

  2003年,王冕大學畢業,學的是電腦專業。2007年,王冕在法國取得兩個經濟方面的碩士學位。2010年,他辭掉法國的工作,放棄移民加拿大的機會,回到北京。2012年,他又辭掉了年薪40萬的房地産審計工作,種起有機草莓。

  王冕開通了7×24小時直播。只要加入農場訂購的消費者都可以通過視頻隨時隨地監控農場的種植。王冕説,他這麼做是想讓更多人看到、吃到真正的綠色蔬果。

  選擇

  放棄移民回國,做個現代農夫

  與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一樣,海外生活所面對的困難,王冕也都面對過。2007年,王冕取得法國學位後開始在歐洲各地尋找謀生的機會。此間,他曾與幾個室友擠在一間十平米左右的房間。

  狹小的空間,讓他寢食難安。因為王冕身患一種叫做“發作性睡病”的罕見病,會因在不合適的場合突然進入睡眠而發生意外。夜間睡眠品質低讓王冕白天精神不振,飽受疾病的折磨也讓他更加渴望過上健康綠色的生活。

  2009年,王冕在法國已經有相對穩定的生活和不算忙碌的工作。一次度假中,王冕跟隨朋友遊歷了一個法國農莊。一片上萬畝的農場只有幾十個阿拉伯人經營,山上種植著果樹,田野裏是蔬菜和糧食作物。農場主告訴他,只有在採摘季節裏他們才會雇傭些短工。水果採摘時,有的被蟲咬過,有的被鳥啄過,工人們把完好的果實採下,讓剩下的果實自然落下形成肥料。

  生態平衡、生産集約、農業現代化、農産品綠色健康的法國農莊讓王冕想到了回國。“我們之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疾病,與水、食物甚至整個生態系統都有關聯。我們的國家發展很快,但問題也不少,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方面。我想發展肯定是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哪些做得不足,別人哪些做得好的,就學著做。”聯繫到中國的食品安全和環境問題,王冕覺得他找到了回國的價值,他要打造一個綠色有機農場,為自己和家人種出健康的蔬菜。

  波折

  兩棚草莓絕産,堅持還是放棄

  2010年,王冕回國。初回北京,他在房地産企業找到一份審計工作。但法國農莊的場景仍然時不時地撞入他的腦中,他準備積累點資金,等待創業時機。

  工作之餘,他開始閱讀有機農業方面的論文和書籍。那時,他的床頭一直放著一本《植物學》的書,沒事兒的時候,他幾乎都在閱讀。週末,他就到中國農業大學去聽課,找專家諮詢他不懂的農業問題。

  北京農科院的青年學者魏書軍是王冕最早認識的有機種植和生物防治方面的專家。魏書軍記得,王冕最初向他請教如何用天敵昆蟲防治病蟲害的問題時,他很驚訝,他沒想到一個經濟學海歸會對有機種植感興趣,更沒想到王冕已經看了那麼多植物方面的書。

  2012年,王冕雇傭了十幾名工人,開始了兩個棚的有機草莓種植。讓王冕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有著豐富的有機種植經驗的工人,種植草莓時仍然離不開激素。“我想用生物防治辦法驅除草莓的病蟲害,但工人們並不認可。”

  看著草莓葉上長了一片片的“紅蜘蛛”,王冕睡不著了。晚上醒來,他鑽進大棚,對著染病的草莓,束手無策。工人們勸説王冕撒點農藥下去壓一壓,而他則堅持不用。兩大棚草莓經過70多天的種植,全部絕産。

  這一年的失敗也讓王冕收穫了許多經驗。2013年,王冕辭掉高薪工作和父母在798藝術區附近的黑橋村開始新的草莓種植。此時,北京農科院也跟王冕簽署了協議,派技術員駐紮在農場與王冕一起工作。

  這一次,重新開始,又有農科院的技術工人幫忙,王冕比上一次種草莓更加謹慎。為了調出最適合天敵生長和抑制蟲害的環境,王冕與他的草莓大棚寸步不離。從溫濕度入手,再到天敵投放的比例和時機,王冕和工人們一樣一樣地試驗,終於在2013年底取得了草莓的豐收。“我們賣100塊錢一公斤,不少顧客吃過後都成了回頭客。”

  轉折

  堅持不用農藥,引來“合夥人”

  草莓種植成功後,王冕接到了許多訂單。然而此時,他盤算著更大的事業。要實現“有機農場夢”,只種草莓不行。“我要種有機果蔬,讓普通人不用空運也能吃得到。”

  2013年底,王冕此前的一個草莓顧客李海軍加入了他的有機果蔬種植。

  學生物工程的李海軍一直想做點與專業相關的事情,吃過王冕種植的有機草莓後,他開始了解王冕的種植過程,一有空就去王冕的農場裏聊天。他們在朝陽區崔各莊鄉何各莊村盤下了現在這片農場,支起了36個大棚開始了有機果蔬的種植。

  然而,每一種蔬菜水果的病蟲害都不一樣。如何控制豆角上的牙蟲和黃瓜上的灰莓病,投放捕食性天敵還是寄生性天敵,大棚使用的塑膠如何搭建才能隔絕外部的昆蟲,這些問題王冕和他的團隊都得一一研究。

  經過一年半的實驗,2014年10月,技術問題的逐步解決,讓王冕的36個大棚每天可以收穫果蔬1000多斤。

  記者發現,每個蔬菜大棚都配有監控攝像頭。攝像頭與後臺監控中心相連,再連接到農場的官方網站,網友坐在家裏就可以看到蔬菜從種到收的全過程。如果有會員在視頻上發現疑似噴灑農藥的行為可以打電話詢問或將蔬菜送去權威機構檢測。

  無農藥的嚴格生産標準,給王冕帶來40多個家庭會員。農場每週分兩次給每個會員家庭配送10-12斤蔬菜水果。週末或節假日,王冕還會邀請會員到農場採摘、休閒和度假。

  相比于大客戶,王冕更傾向於接納這些普通會員。“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現代農場的模式,形成口碑,社會認可了,産業鏈才會逐漸形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