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微信“轉賬”收費為何波瀾不驚

  • 發佈時間:2015-10-23 09:21:56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趙志疆  責任編輯:金瀟

  10月21日,不少用戶發現,微信對超過一定額度的轉賬開始收費。同時,微信支付的轉賬手續費規則正式作出修改:使用微信轉賬、面對面付款,每個自然月每人(即每個身份證)可享受共20000元的免費額度,超出的部分按0.1%向付款方收取手續費,不對收款方收費。(《羊城晚報》10月22日)

  微信剛推出“轉賬”功能時,一大亮點就是不收手續費。對於早就不滿銀行轉賬手續費的人來説,微信“轉賬”的出現無疑是一大利好,雖然手續費金額並不多,但銀行業雁過拔毛的收費方式讓人很不爽,相比之下,免收手續費更能贏得人心。

  與幾乎所有商業佈局一樣,當客戶數量積累到一定規模之後,原本免費的“蛋糕”往往就需要付費品嘗了。只不過,對於微信“轉賬”來説,這個過程著實有點短暫,從高調免費推出到低調實行收費,不過一年有餘的時間。不少人剛嘗到一點甜頭,就驀然發現,免費蛋糕已悄悄變味。如此短暫的免費週期,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微信的龐大號召力——無論是為了追求營收還是用於支付銀行手續費,收費的底氣終究是需要客戶群支撐的。

  單純從收費額度的角度來看,微信“轉賬”的手續費並不算高,只有每月超出20000元的部分,才會收取0.1%的手續費。對於不少人來説,每月20000元的免費額度已然夠用,因此,很多人對此次微信“轉賬”收取手續費並不在意,有人甚至調侃説,一個月轉賬超過20000元的往往都是有錢人。“有錢人”的標準不好確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任何額度都不可能一成不變,20000元的免征額看起來似乎與多數人無關,但跨出了從無到有的第一步之後,誰知道今後會不會進一步調整呢?

  微信“轉賬”收費就算單純為了追求營收,也沒問題,商業運作畢竟不是做慈善,免費的蛋糕是一種讓利,沒必要也不應被視為一種標配。問題的關鍵在於,收取了費用之後,微信“轉賬”更應該做足內功,提高資金安全和轉賬速度,因為這些已經不是免費的贈予,而是客戶掏錢買來的專業服務。微信“轉賬”拉開收費序幕之後,完善客戶體驗已成為微信“轉賬”無法回避的核心任務。

  眾所週知,微信“轉賬”的競爭對手是支付寶,兩種網際網路金融産品背後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在移動支付領域的“貼身肉搏”。微信“轉賬”結束免費生涯之後,公眾自然而然地將目光投向了支付寶。雖然支付寶方面表示,目前並沒有在移動端對轉賬進行收費的考慮,但不難預料的是,隨著微信“轉賬”的變臉,支付寶收費也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來勢洶洶的免費推廣行銷大潮退去之後,為服務項目收取費用無可厚非,但收費的目的應該是促使服務更加專業,而不能只是仰仗客戶資源增加營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