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藥企怒告發改委照見多少藥價亂象

  • 發佈時間:2015-04-22 07:31: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姜泓冰  責任編輯:時習

  這樣的案例,正宜通過公開的討論和回應,來為社會做些科普,在醫藥行業中間尋求共識、達成改革的最大公約數。

  原研藥專利到期,仍能享受單獨定價;常用藥改改劑型、換換包裝,就能搖身變為“新藥”,保持超高利潤空間——這樣持續多年的怪事、亂象,在這個越來越大力倡揚依法治國觀念、建設依法行政的時代裏,究竟有沒有可能走向終結?

  重畫這個問號,緣起于最近媒體報道的新一輪藥品集中採購招標中的兩起個案:一個是常見藥克拉黴素,多數企業産品報價不過三五角錢一粒,有企業僅改變劑型即進入單獨定價的非基本藥物序列,一粒軟膠囊就要7元多;另一個是在湖南省招標中,一家外資藥廠生産的阿奇黴素,專利保護期已過仍享受遠高於其他制藥企業同類藥品20倍的單獨定價。廣東一家藥企因此將湖南省發改委和國家發改委告上法庭,認為前者違反了行政許可法的公平公正原則;後者不該對企業的行政復議申請不予受理。

  該家藥企的訴訟案尚在進行中,不宜多加置喙。但從以往經驗看,勝訴機會恐怕並不大。論起醫藥行業的公平競爭和生産經營環境,如今比起十多年前,已有很大改觀和完善。回想一下曾經發生的不合格藥品事故,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圍繞著新藥和醫療器械的批文、藥品定價等發生的腐敗窩案,或是葛蘭素史克賄賂門揭出的冰山一角,哪一個都足以讓我們心驚、惱火地了解到,這一行業水有多深,百姓的“看病貴”裏又有多大比例可能是為藥商、醫院的超級利潤與回扣買的單。

  今天藥品集中採購體系和藥品定價制度中余存的許多問題或弊病,大都直接關聯著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歷史與根基,是醫療衛生體系改革進入深水區需要面對的問題。比如,在全球通行的專利保護期外,給予原研藥企業更長時間單獨定價權,原是一個因仿製藥獲益又受困的國家為吸引高水準外資藥企、鼓勵自主研發創新、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而設的措施。在藥品採購招標時列在非基本藥物類別單獨定價,以體現優質優價、供不同層次患者作市場選擇,本也屬善政。只是,在醫院進藥加價原則之下,受到鉅額利益驅動的藥企與已經習慣於以藥養醫的醫院們很容易合力,讓高價藥成為他們加給更多患者的強制性選擇。其中的是非曲直相互纏繞,非外行人可以輕易論斷,而需要做深入系統的專業討論和戰略性決策。

  藥價政策既關乎千百萬患者權益,又難為外人詳知、易受輿論干擾,這樣的案例,正宜通過公開的討論和回應,來為社會做些科普,在醫藥行業中間尋求共識、達成改革的最大公約數。從這個角度説,政府有關部門實在應該有更多積極公開的表現,展現依法行政的原則與努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