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網店何時不再是假貨次品的樂園

  • 發佈時間:2015-03-12 11:31:23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時習

  即使是所謂的官網、旗艦店,也“相當不保險”;線上次品率遠高於實體店;安全性指標頻繁被曝超標……在網購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後,種種品質和假貨問題使網店不斷處於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一些電商平臺甚至被稱為“次品集散地”和“假貨避風港”。網店良莠不齊,公眾愛恨交加。“3·15”又至,人們在問:屢禁不絕的網店痼疾是否真的無藥可解?

  “傷”

  知名電商幾乎無一倖免

  昨日,上海市工商局對知名電商平臺246個批次包類、服裝、小家電的抽檢結果顯示,94個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為38.2%。其中,天貓、1號店、京東、國美、蘇寧等知名電商幾乎無一倖免,均有多款産品出現在不合格名單上。

  記者整理不合格名單發現,網購商品的不合格率均高於實體店,幾乎成為次品的集散地。即使是商品的官網也並非品質合格的“保險庫”。此次抽檢發現,在官網32個批次服裝抽檢中,有4家7個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為21.9%,與去年的8.8%相比明顯飆升。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合格商品中,也不乏電商平臺自營和品牌旗艦店商品。

  “問”

  假次亂象誰之過?

  假次産品如今已成為網購産品品質投訴最為集中的問題。與此同時,各種欺詐手法隱身其中,使消費者很“受傷”。一位家電業人士介紹,有些網購産品看起來品牌、價格和實體店沒有區別,但在一些關鍵部件上“偷工減料”,例如底座從鋼化玻璃換成塑膠的,或邊框變窄等,藉以節約成本。而網路旗艦店的促銷活動,也成為一些商家借機清庫存的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抽檢的商品大多來自知名電商、自營商品、品牌旗艦店或官網,但合格率仍然不高。上海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抽檢結果表明,部分經營者對網路銷售的商品品質把關不嚴,相關人員缺乏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有效避免問題商品銷售的措施。此外,有專家表示,線上商家品控能力不如實體店,不排除一些電商平臺有故意“放水”嫌疑,尤其是對一些授權比較困難的奢侈品牌。

  “電商備貨品類繁多,而不少電商企業又非常年輕,經驗、渠道與傳統零售巨頭相比不夠完善,這也是導致品質問題頻現的一個主要原因。”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説。

  “管”

  無嚴規則無未來

  專家認為,無論網購規模如何增長,如果不解決假貨、次品率高發的現象,我國網購市場就難以成熟。

  目前,對於平臺究竟對制假售假、品質問題需要承擔多少連帶責任,法律上判定比較慎重。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延來認為,電商平臺面對的是數以億計的商品,因此想要判定真假、品質,資訊量巨大。

  專家認為,網路售假如同闖紅燈,必須出臺嚴厲的法律規範,否則光靠電商平臺的抽查,很難遏制。需要明確出現品質問題時,電商、供應商、物流提供方分別負哪些責任。

  2014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印發《電子商務産品品質提升行動工作方案》,表示將出臺一批電子商務相關標準和規範性文件,力爭到2016年底,使電子商務産品品質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産品品質追溯成為手段之一。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春泉建議,一方面,電商平臺企業可以以組織機構代碼和商品條碼為基礎,建立完備的産品品質追溯制度,以便於進行源頭追查,實現屬地查詢;另一方面,對於電商不誠信或售次品等問題,可以建立和完善徵信制度,將不良記錄計入徵信系統。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