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少放鞭炮讓環衛工早回家”是道德綁架嗎

  • 發佈時間:2015-02-06 02:31:21  來源:新京報  作者:陳方 曾穎  責任編輯:謝淩宇

  這兩天,一張呼籲少放點鞭炮的圖片在網路風傳,圖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對環衛工人夫婦,兩人站在街頭手舉一張心形卡片,上面寫著“年青人,少放點鞭炮!讓我老伴早回家過年!謝謝體諒”。許多人表示被環衛工心願打動,但也有些人覺得拿環衛工説事是種道德綁架,甚至曬出“賣鞭炮大爺”的照片進行抵制。

  雞湯體勸善帖

  難免被娛樂化消解

  用雞湯體勸善,容易把清潔工權益等議題置換成放鞭炮道德與否的命題,最終模糊問題的關鍵。

  很多爭論,本來好好的,可一旦搞起泛道德敘事就變味了。比如要不要禁放鞭炮這事,近年來爭論不斷,反對者可以拿出很多理由反對鞭炮,如污染、擾民;支援者祭出的法寶是年味和傳統文化。

  我也反感燃放煙花爆竹,我反對的理由和其他反對者的基本一樣。所以最初看到環衛工人呼籲“少放點鞭炮”的照片時,心頭一震:環衛工人不容易,其他人在家中享受團圓時,他們卻不得不在路邊清掃鞭炮碎屑。于情于理,他們的呼籲都應重視一番。但猶豫了幾秒,這張圖我還是沒有轉發,不是不支援少放鞭炮,而是不喜歡雞湯式的勸善方式。

  煙花爆竹禁與不禁,爭論了這麼多年,民間並未完全形成共識。對那些在規定的空間時間裏燃放煙花爆竹的人,無論其他人如何不喜歡劈裏啪啦的鞭炮聲,你都無法指責這些守矩者不道德。儘量少放鞭炮確實符合很多人“求清凈”的訴求,可當底層的環衛工人被“設計”出來勸誡人們少放鞭炮時,多少就有點道德施壓的意味了:環衛工人一年都辛辛苦苦,大過年的,他們向我們表達點少放鞭炮的夙願不過分,如果這點要求都不能滿足,我們的道德水準是不是太低了?

  以底層環衛工人為“道具”,呼籲人們少放鞭炮,這樣的説服效果興許挺好。但“雞湯”到底只能在瞬間熨帖人心,獲得心理共鳴,卻未必容得下細細掂量。尤其是在社交媒體時代,一旦某種聲音聚整合一個輿論場時,網友們很樂意鑽到輿論場中央,“去偽存真”,提取這種聲音的“幹貨”。而雞湯式的勸善帖又多是以情取勝,如果只是煽情而非説理,抽絲剝繭後,雞湯式的勸善帖便開始面臨尷尬。

  不是去呼籲燃放鞭炮者自行清理自己製造的垃圾,不去呼籲提高環衛工人待遇,不去呼籲譴責那些不守規矩亂放煙花爆竹者的素養,不去討論春節期間大街小巷有無必要徹底清掃鞭炮紙屑,單單把底層的環衛工人當道具為禁放煙花爆竹的聲音“站臺”,這又算不算“偽善”?

  激發人心憐憫,能將問題導向道德化求解,卻未必能解決問題,甚至會模糊問題的關鍵:像這裡面,它很容易把清潔工權益等議題,置換成放鞭炮道德與否的命題,最終許多人會基於對道德綁架的本能反感將其戲謔化、娛樂化。到頭來,環衛工“以身説法”的價值也被消解,網上“少看春晚,讓主持人早點回家過年”之類的惡搞聲一下子淹沒了“少放鞭炮”的訴求。起于善意,卻終於網路狂歡,這何嘗不是對灌雞湯癖好的嘲諷?

  □陳方(媒體人)

  呼籲少放點鞭炮

  是感召而非“綁架”

  動輒將正常的道德感召説成“綁架”,是道德虛無主義作祟,也忽略了情感與人性的共生關係。

  一張挺普通的圖,卻引發輿論兩極化反應:一方面,很多媒體和明星都轉發了這條微網志,希望通過信手轉發,來表達改善空氣品質和給環衛工減負的願望;一方面是以“道德綁架”為由的抵制,它還引出一系列包括“請不要開車,交警要過年”“請不要網購,快遞要過年看爸媽”“請不要坐火車,乘務人員也想回家”之類的極端化惡搞語言,以表達自己的不認同。

  其實,在“語不驚人沒人轉”的當下,什麼樣的奇葩思維和觀點出現都很正常。當説圓成為一種熱門的時候,説方的必然會現身搏出位;説甜的人多時,説酸也未嘗不是一種吸引人注意的選項。同理,當眾多的人傳播環衛工的心願卡時,指責這是“道德綁架”,也就順理成章了。當然,這之中肯定也不乏真誠喜愛煙花爆竹的人。

  問題是,無論是發環衛工心願的人,還是轉這條微網志的人,並不存在所謂“道德綁架”。無論是原發微網志,還是轉發者,都是一種溫馨提示式的提醒,這裡面,沒有任何強制,更沒有粗魯,甚至連慣常在微信微網志上常出現的不轉會怎麼樣之類的不吉祥語言都沒有。有的只是一種溫馨提示式的提醒,甚至暗含著一絲淒楚的乞求——你見過這樣的“綁匪”嗎?動輒將正常的道德感召説成是濫情,説白了,就是“躲避崇高”的強迫症發作:因為見了太多的“老人碰瓷”和“老人跌倒無人扶”的現象,因為見多了假醜惡,所以陷入道德虛無主義,把向善的行為都斥之為“偽善”,把一切情感動員都説成“綁架”。

  這件事的爭議,從根子上來説,就是圍繞“過年該不該繼續放煙花”這一懸而未決話題的、糅合了權利義務關係與道德秩序的爭鳴而已。得看到,近年來,這種爭鳴的平衡相持態勢正日益被打破:雖説禁放派從噪聲、空氣品質、資源浪費等角度發出的反對聲音,並沒有成為影響中國人生活的壓倒性決斷,但隨著近年PM2.5的備受重視,許多支援放鞭炮的人開始發生搖擺。可以想見,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的提高,慶祝年俗方式的多樣化,無鳴鞭不歡的情況或漸成末勢。

  環衛工心願卡,不是道德綁架,而是對文明呼籲的選項之一,這種表達也許並非最完美的表達。但它只要在春節之前,在一定範圍內,引起人們再一次關注這一話題,並身體力行地少放鞭炮,其作用就是積極的。倒是某些人,總能從正常的事情中,雞蛋裏挑骨頭式的搞出些為反對而反對的花樣,並將其誇張到極致,更值得反思。

  □曾穎(作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