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一號文件首提轉基因科普釋放啥信號

  • 發佈時間:2015-02-04 07:01: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洪廣玉  責任編輯:謝淩宇

  轉基因作為一項技術是中立的,對技術的評價要看具體應用,對其收益和風險的評估也要講證據和邏輯。放下“成見”,理性看待轉基因,或許更有益。

  2月1日,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在萬餘字的長文中,“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21個字引人關注。“一號文件”談及轉基因並不奇怪,從2007年到2014年,至少有6次提到轉基因問題,可謂三農問題中繞不過的話題。真正值得觀察的是,每年的提法都“暗藏玄機”。

  比如,2007年首提嚴格執行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2008年強調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09年和2010年提出要加快推進轉基因科技重大專項,培育新品種産業化;到了2012年,輿論起波瀾的同時,強調進一步實施重大專項,提出了“分子育種”這一與轉基因相近的説法;2013年,公眾對轉基因問題更為情緒化,於是2014年的提法變成了“加強以分子育種為重點的基礎研究和生物技術開發”,避免使用“轉基因”一詞觸動公眾神經,同時又使用了“加強”一詞,以安撫科學家陣營。

  今年的措詞同樣平衡了各方面關切,首提轉基因“科學普及”意味深長。中國轉基因領域經過多年“折騰”後,從政府到行業內都已經看到,由於過去重科研輕科普,轉基因知識出現真空,轉基因被妖魔化,由此形成的輿論壓力導致轉基因産業化擱淺。

  而過去一年,轉基因科普開始“回暖”,眾多科學家走到前臺,回應並逐漸打消公眾疑慮。隨著“習近平談轉基因”的講話被公開,轉基因的討論更為廣泛,是以,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加入轉基因科普也算水到渠成。

  轉基因科普寫入一號文件,意味著中央政府層面認識到了普及轉基因知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轉基因科普從此上升到“國家”層面。相較而言,過去轉基因科普更多是民間的、自發的、少數專家的事,或者説只關乎農業部,但從今年起,農業部不再是單打獨鬥。比如,去年農業部一直想協調其他部委叫停“非轉基因廣告”,但效果不理想,現在就可以理直氣壯了,因為非轉基因廣告並不科學。

  當然,提出轉基因科普也需要“勇氣”。當前懷疑轉基因的公眾仍佔多數。在一些反對者看來,中央提出轉基因科普似乎是為轉基因産業化服務的,尤其是中央確定了轉基因産業化從周邊作物、非主糧到主糧三步走的戰略後,科普是否會避重就輕,只強調轉基因的好處而忽略風險呢?

  有如此質疑並不奇怪,但不必過慮。中國的轉基因科普,更多的應該是對過去“妖魔化轉基因”的撥亂反正。轉基因作為一項技術是中立的,對技術的評價要看具體應用,對其收益和風險的評估也要講證據和邏輯,並沒有什麼可“作弊”的。

  對於公眾來説,放下“成見”,理性看待轉基因,或許更為有益。再説了,即使不談産業化,轉基因作為一項前沿科技,圍繞它的各種辨析、思考也是非常有趣的,至少可以開拓思維、啟迪智慧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