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電子商務給商貿服務業帶來革命性變革
- 發佈時間:2014-10-30 17:37:08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謝淩宇
中國網財經10月30日訊 “2014(第三屆)中國市場大會”于2014年10月29日至31日在青島即墨市召開,本屆主題為“聯合與創新——開創中國市場新局面”。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張志剛在發言時表示,電子商務給商貿服務業帶來革命性變革。
張志剛談到當前經濟形勢時表示,目前,國際經濟形勢仍然錯綜複雜。西方世界逐步走上了經濟復蘇之路,美國呈現出恢復的態勢,但是,歐洲近期波動起伏較大,日本經濟調控未達預期,復蘇之路仍然艱難曲折。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總體低迷,發展勢頭脆弱。最近,世界銀行與世界貨幣基金組織都相繼調低了對今年世界經濟增速的預測。
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穩中趨緩,在合理區間運作。初步核算,我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419,908億元,增長7.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151億元,增長12%;進出口總額31626億美元,增長3.3%。經濟增速(GDP)仍是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中最快的國家,但下行壓力較大。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各種矛盾交織,困難增大。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們走過了發達國家一、二百年的發展歷程,但發達國家一二百年發展中出現過的困難和問題也在我們三十多年中集中體現,需要認真重視並積極化解。我國經濟發展近年出現一些新趨勢、新特點。
一是經濟進入中速區。我國經濟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中持續以平均9.8%的速度增長,近兩年開始進入中速發展期。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清楚的,正常的。首先,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基數很大;其次,轉方式、調結構也必然會影響發展速度;此外,從全球視野看,這也是經濟發展共同的規律。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美國麥迪遜研究機構的數據,二戰以來,日本在9%左右的速度保持了27年,南韓在7%-8%的速度保持了48年,德國在7%-8%速度達23年,之後,先後進入低速期。日本在1%以下持續了21年,個別年份還呈負增長。美國在1960年以前呈波動增長狀態,之後進入低速增長階段。
二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從産業結構看,去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為46.1%,今年這個比例繼續上升,上半年達到46.6%,1-9月達到46.7%,這是歷史性的轉折和突破。包括鋼鐵、有色、建材、煤炭等産能過剩的行業正在加大調整力度。我國經濟正在進入由工業經濟主導型轉向服務經濟主導型發展的新階段。從區域經濟結構看,我國西部發展增速已多年快於東部。從城鄉經濟結構看,農村主要指標增速近年一直快於城市。
三是擴大內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目前,消費拉動經濟成為絕對主力的時期還未形成,在此期間,擴內需必須穩外需,穩增長還應穩投資。從長遠看,13億中國人發展經濟的立足點必須放在國內市場,“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裏”。我國貨物貿易依存度已由最高年份2007年的66.2%降為去年的45.4%,其中貨物出口依存度已由最高年份2007年的37.1%降為去年的24.1%。去年,我國貨物與服務貿易依存度為51.1%,已經低於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和印度,仍高於美國、日本、巴西、俄羅斯。
四是區域經濟發展成為新的戰略舉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以多哈回合為標誌的新一輪世貿多邊談判進程受阻,經濟全球化步伐減緩,區域經濟與雙邊貿易自由化談判加快。國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突破行政區劃限制,京津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經濟區建設提上日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受到中外各國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
五是創新驅動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電子商務給經濟發展帶來高科技的支撐。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網際網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機器人、3D列印等科學技術和空天、深海、南北極等領域,成為各國競相激烈爭奪的高地。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的“商業生態”,給商業經濟發展帶來革命性的進步。資訊化、網際網路正向政務、商務、金融、各個領域滲透,阿里巴巴在美國的成功上市,帶給經濟領域巨大的衝擊和深刻地反思,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等資訊技術的融合,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的結合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用高科技支撐現代化農業、先進的製造業和現代化服務業發展已成必然的選擇。
六是在“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指導下,混合所有制經濟開始加快發展。從十五大到十七大,黨的文獻所提的都是探索和推進國有企業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十八大新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融通社會各類資本,公有和非公資本都同時拓展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為各類資本增資擴股、新設企業、産權轉讓,並購投資等多種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創造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七是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方針指導下,各類企業加快了改革突破、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步伐。“個轉企”、“小升規”、“規模化”、“差別化”、“供應鏈化”等迅速發展,企業在商品、技術、人才、體制、文化五個層面展開激烈競爭,正逐步成為自主經營、公平競爭、適應新形勢發展的市場主體。
八是品牌建設正在成為生産者、經營者、消費者競爭的高地和共同追求。品牌,包括商品品牌、服務品牌和企業的老字號。被稱為“商品皇冠上的寶石”,是商品中“信得過”的精品。它是更加注重品質和效益的具體抓手和載體。品牌意識的覺醒是時代的進步和市場經濟逐步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品牌的基礎是品質、誠信、科技、服務、文化素養的綜合結晶,是長期的不懈追求和優秀的素質積累。“中國品牌”在世界百強品牌中目前還是空白,但是“中國品牌”大步走向世界的時代正在到來。
當前,艱難復蘇的世界經濟和以各種方式錶現的貿易保護主義,使我國進出口貿易呈現低速增長。國內經濟增速穩中趨緩、下行壓力增大,正使企業普遍經歷著調整轉型的困難時期。商品交易市場改革突破、創新發展也出現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
張志剛認為,商品交易市場面臨新挑戰,商業是從事勞動價值交換的行業,市場是交換勞動價值的地方。
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的商品供應依賴於生産,商業依附於産業。在供不應求、物資短缺的狀態下,商品供應實行一、二、三級批發及零售,簡稱“一、二、三、零”的流通體系。這種計劃管理、行政分配的體制在“賣方市場”的條件下,雖然基本適應當時的生産力水準,但是,只能考慮公平卻很難顧及效率的流通體制具有很大的時代局限性。消費者也不可能成為自主消費、平等交換且有尊嚴的消費群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商品流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交易規模持續擴大,基礎設施顯著改善,新型業態不斷涌現,現代流通方式加快發展,流通産業作為經濟運作的血脈和神經,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基礎性和先導性産業。
2013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3.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億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場達到5089個,同比減少2%;實現交易額9.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億元以上綜合市場1381個,專業市場3708個,農産品市場1019個。流通領域取得的這些成果,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城鄉一體的現代市場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我國商品交易市場批發業態主要呈現出六種形式:一是工業企業自銷批發;二是國外品牌在國內的各種代理商;三是大型零售企業統一採購與分銷配送;四是商品批發交易市場;五是電子商務B2B的批發;六是專門從事商品批發的流通企業,即批發商。
近年來,我國商品交易市場面臨許多新的挑戰:總的看來,發展水準參差不齊,相當多的市場仍處於數量擴張、粗放型發展階段,網路佈局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均衡,規模化、資訊化、標準化、國際化程度不高,流通效率低,經營成本高的問題突出。在商品交易市場建設方面,缺乏科學規劃,有的市場佔地面積求多求大,盲目發展勢頭強勁,出現招商不足,“門庭冷落車馬稀”的有場無市現象,單位面積産出效率效益低,投資邊際效益下降的現象已經出現;在商品交易市場性質定位方面,綜合類偏多,專業類不足,“同質化”趨勢嚴重,處於“一般化”甚至“邊沿化”狀況,發展前景堪憂;在農産品交易市場建設方面,對其生産週期長、風險大、運距遠、全民每天消費的公益性認識不足,有的地方政府“菜籃子”建設的責任心不強,主動關心不夠,簡單地把它全部推給市場,出現不該發生的市場波動;流通企業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弱,在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大潮面前,束手無策,無所作為,轉型發展步履維艱,等等。
我國經濟發展出現的新形勢,使商品交易市場建設面臨新挑戰。如何改革突破、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如何把科學的發展觀與科學的方法論結合起來,對不同地區、不同企業而言,沒有一成不變的商業模式,也不會有統一的答案。需要我們把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總設計和發展藍圖,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既搞好自己必要的“頂層設計”,也要繼續“摸著石頭過河”,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張志剛介紹正在成為趨勢的發展機遇和商業模式時表示,一是農産品交易市場的公益性受到高度重視。借鑒美、日、歐發達國家管理農産品市場的經驗,大型農産品批發市場具有社會公益性。《商務部等13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已經發佈,財政部、商務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全國農産品流通骨幹網路建設工作的通知》也已下發。政府以多種方式積極參加公益性農産品重點骨幹批發市場和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既表明市場經濟體制更加成熟,給現有農産品交易市場帶來更加準確的市場定位,是各種所有制企業參與改建、擴建、新建時轉型升級的重要機會。
二是電子商務帶來革命性變革。電子商務以多種形態突飛猛進地發展,使商貿服務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單純做傳統商品買賣的企業正在改變傳統經營模式,加快功能轉變,體驗式消費快速發展,聯營返點式的經營方式幾乎走到了盡頭;買斷經營方式重現生機。江蘇江陰市眾瀛集團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支援下的智慧商業引導消費形成消費鏈,使網路與供應鏈相互支援,流通與生産緊密結合,企業與消費者利益共用;臨沂市在萬人視頻會上推行電子商務;B2B的電子商務批發市場開始興起,等等。實體經濟在加快電商化運營,網商交易平臺也在與物流等實體經濟迅速融合。今後很難分出沒有使用電子商務的實體經濟,或者不與實體經濟結合的電子商務。
三是內外貿同時開拓,進出口雙向發展。義烏在改革開放之初就確立了“商貿興市”的發展戰略,堅持“雞毛換糖”艱苦創業精神,硬是在一個不臨邊、不靠海的內陸地區創建了一個世界級的小商品市場。多年高歌猛進、快速發展的義烏也出現了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面對改革的困惑、轉型的陣痛、發展的難題、認識的誤區,從去年9月起,義烏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觸動靈魂的“ ‘雞毛換糖’再出發”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在統一思想、形成創新業、辦實業的合力基礎上,堅決打破對傳統路徑的依賴,深入推進貿易便利化改革和管理服務機制改革。去年實現出口182億美元,增長102%。新建“海選網”使法國、義大利等國家優質品牌5萬多種進入中國,80%是首次進入。政府“重監管、弱審批”,現在註冊一家內資公司最長2天,外資公司最長3天。
四是“無縫對接”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多渠道、少環節”一直是商業人的目標和理想,如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出現“無縫對接”的“零環節”。農超對接、、農廠對接、産銷直供多種“無縫對接”的形式出現,市場建設者和經營者帶著數百位製造商走天下,在四川巴中市等地創建出“無縫對接”的批發新形式,形成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競爭力更強的批發市場新體制。
五是以物流為代表的多功能服務進一步完善。
山東臨沂市金蘭物流公司集運輸、倉儲、配送、資訊等功能于一身,為臨沂批發市場服務,是山東省最大的物流中心,有206條直達物流專線覆蓋全國2000多個縣級以上的網點,年物流總量800萬噸,貨值360億元,還依託臨沂港大力發展國際物流,去年底習近平總書記曾親臨視察;義烏國內快遞日均70萬票,跨境快遞日均30萬票,外貿網商密度僅次於深圳,居全國第二;浙江泰順縣“九山半水半分田”,36萬人,在本縣創造約60億的GDP,卻在全國辦了近千個市場近萬億元營業額,溫州銀行跟蹤服務到全國,泰順縣書記也成了跟蹤服務泰商在全國市場的書記。此外,商務、海關、稅務、工商、質檢、職業教育和“海、陸、空”交通多式聯營服務功能都在進一步完善。
六是商品品牌快速成長,品質效益觀念更新。我國商品品牌在世界百強品牌中還是空白,但品牌意識正在覺醒,中國品牌大步走向世界的時代正在到來。品牌是商品中的精品,是品質效益的抓手。萬達集團攜手約5000家國內外品牌企業,每年召開對接年會;義烏市場強調效率效益,開始“以畝産論英雄”,工業項目投資強度要求不低於400萬元/畝,達産稅收不低於30萬元/畝;義烏市積極培育品牌,全市註冊商標總量超過5.3萬件,躍居全國各縣(市)榜首。
剛剛閉幕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要加快建設法制國家,法制政府,法制社會。依法推進商業領域的各種創新和改革,從長遠看,時代呼喚《中國商法》早日誕生。商品交易市場改革突破、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是一個思想再解放的長過程,是一條艱苦奮鬥的新征程,是一場必須作好長期準備的持久戰。發揮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其主要表現形式是通過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達爾文在《物種的起源》中揭示的生物生存鬥爭的狀況很像市場上的競爭。這就是:並不是那些最強大的物種得以生存,也不是那些最智慧的物種得以留存,只有那些最能適應變化的物種才能繁衍不斷。(中國網財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