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39元暴跌到16元 還能不能安心吃草莓?

  • 發佈時間:2015-05-13 15:19:00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孫穎 楊濱  責任編輯:金瀟

  吃還是不吃?站在紅艷艷的草莓面前,因為擔心“乙草胺超標”,因為憂慮草莓“致癌”,許多人被嚇到了!

  今天上午,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市科協以及昌平區聯合為草莓正名:“吃草莓致癌”不靠譜!

  市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草莓事件”出現後,北京昌平甚至外省主産區都出現了草莓滯銷的情況,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社會大眾的行為非常容易被媒體引導或影響,面對社會上紛繁複雜的各種傳言,一定要客觀看待問題,用理性和知識去判斷事實真相,不要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盲目跟風,成為謠言的助推者。

  現場

  紅紅的草莓幹在枝上

  “你看看,都是紅紅的,熟透了,得有一半幹在了枝上,沒人來買也沒人來摘!”站在依舊鬱鬱蔥蔥的草莓溫室裏,鄭學軍這個種了12年草莓的老把式説,他從沒遭遇過這樣的“滑鐵盧”。

  “用乙草胺,那還是10多年前種大田玉米的時候,誰想到10多年後乙草胺能這麼折騰我們!”鄭學軍彎下腰從草莓秧上摘下一串乾癟的草莓,心疼地説:“以前每天能賣出八九百斤,‘乙草胺’出來的第二天,只賣出去120斤。”

  鄭學軍所在的天潤園草莓專業合作社,有560個草莓棚,他自己就有78個。“我們還在堅持著,別的草莓種植戶,10戶裏面得有四五戶拔苗了!”

  鄭學軍説,像他們這種溫室,一棟損失大概在七八千元,大多數農戶的損失得在一成左右。“已經聽説有草莓種植戶退苗的了,那就是不準備種了,誰也不敢肯定乙草胺的余波會不會持續到明年的草莓季。”

  昨天上午,20多名遊客走進位於平谷山東莊鎮魚子山村的有機草莓採摘園,這讓“棚主”張寶山有些喜出望外,“有一陣兒沒來這麼多人了”,張寶山説,我們的草莓澆的是牛奶,可怎麼跟人解釋,人家都將信將疑,現在採摘價只有往年的一半,還是沒人來,“看著草莓爛在地裏真是心疼”。

  數字

  採摘客少20多萬人次

  雖然“草莓乙草胺殘留超標”之後被權威檢測結果和業內專家否定,但草莓銷量還是遭遇了“滑鐵盧”。4月27日媒體報道以後連續幾天,北京各大市場紛紛停止購買草莓,導致草莓主産區昌平草莓滯銷,價格大幅下降,種植戶和經營戶損失嚴重。

  乙草胺事件對草莓産業的影響有多大?據統計,昌平草莓溫室大棚每棟日銷量由8.26公斤下降至1.5公斤,單價每公斤由39元下降至16元,每棟日採摘人次由2.43人次下降至0.06人次。自事件發生至今,全區6000棟草莓日光溫室已造成損失人民幣2683.26萬元,觀光采摘遊客驟降了21.33萬人次。

  更令人憂慮的是,儘管多地表示未檢出乙草胺,但消費者仍堅持“哪怕沒有致癌農殘,也不會買了”。

  檢測

  175個樣本均未檢出乙草胺

  事件發生後,本市組織了草莓專項監測,抽樣覆蓋全市16區縣。抽樣地點涉及農企、合作社、生産基地和種植戶;批發市場、集貿市場、超市、水果專賣店、社區菜市場、流動攤點等。175個樣本覆蓋北京、山東、河北、遼寧、浙江等主産地,檢測顯示,乙草胺均未檢出。

  結論是如何做出的?北京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檢測人員馮楠演示了乙草胺的檢測過程。首先將市場買來的草莓樣本去蒂,將可食部分切碎,用勻漿機將樣本打碎、混勻,形成非常均勻的漿狀物質;然後檢測人員稱取了20克,先加入有機試劑乙晴進行勻漿,再加入氯化鈉進行分層,隨後提取20毫升上層液體濃縮,再利用凈化柱對樣品進行凈化,去除樣品中的雜質;最後使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進行檢測。

  “乙草胺的檢出限是10微克每千克”,馮楠説。記者看到,儀器顯示:乙草胺未檢出。

  專家

  草莓種植用不到乙草胺

  隨意性抽測不代表事實真相

  “其實乙草胺是一種除草劑,草莓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對除草劑非常敏感,過多使用乙草胺會對草莓苗造成傷害,甚至殺死幼苗。昌平草莓在8月底開始定植,10月中旬覆蓋地膜,次年元旦前後結果。草莓的生長週期遠遠超出了乙草胺的殘留期,因此消費者不可能購買到殘留量超標的草莓。”

  專家們對種植草莓需要用到乙草胺感到非常奇怪,我國之所以沒有制定草莓的乙草胺農殘標準,就是因為正常情況下種植草莓是用不到乙草胺的。而且如果在種植草莓過程中使用太大劑量,也會直接影響收成。

  另外,農業生産過程中免不了會出現病蟲草等有害生物的危害,使用農藥進行防治是必須的。農藥使用後必然會産生農藥殘留,但農殘會隨著時間的消逝不斷減少,雨水沖刷、陽光照射和生物降解都會幫助農殘分解,消費者只需關注殘留的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即可。

  北京市農業品質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潘立剛表示,檢測是保證農産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這並不意味著任意一次隨意抽測都是農産品品質的客觀真實反映。抽檢從開始採樣到最後的檢測結果出爐,每個步驟都要做到科學嚴謹、符合流程和法律的相關規定,最終的結果才有效。想保證抽檢結果科學有效,整個檢測過程必須做到5點:

  1、檢測樣品要具有代表性和公正性。

  2、檢測設備和檢測的方法及標準要符合相關要求。

  3、檢測機構具有相關資質。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相關檢測機構必須要有CMA資質才能進行檢測。

  4、檢測結果應進行驗證,檢測樣品應留存供日後再驗證。

  5、檢測結果的資訊交流與公開要慎重,避免誤導消費者和公眾。

  那些被

  謠言傷害的

  水果們

  “化學”香蕉:2006年10月18日,一則“香蕉被加工化學劑催熟”的報道把香蕉生理催熟環節演繹為化學加工過程;2007年3月13日,媒體推出廣州香蕉感染“蕉癌”報道,把香蕉“巴拿馬”病害比喻成蕉癌;2007年4月謠言直指海南香蕉中含類似SARS的病毒,給人們的心理造成了嚴重的恐慌。海南香蕉日出島數量從8900多噸下降到3000噸。

  “蛆蟲”橘子:2008年,網傳“廣元旺蒼縣暴發大規模柑橘大實蠅蟲害”,雖然四川省農業廳召開新聞通氣會表示這種柑橘大實蠅疫情僅限旺蒼縣,疫區柑橘並未外運已就地銷毀。但“橘子有蟲”造成全國各地柑橘大範圍滯銷,僅在湖北省大約7成柑橘無人問津,損失或達15億元。

  “打針”西瓜:網傳黑心商販給未成熟的西瓜注射禁用食品添加劑甜蜜素和胭脂紅,以增加甜度和色澤,一時人人談瓜色變,西瓜滯銷。其實早在2006年就有新聞報道説消費者懷疑西瓜打針,不過當時真相並未得到核實,隨著微網志、微信等自媒體的廣泛應用,該消息仍不時得到發酵。

  致癌葡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的葡萄因致癌謠言大量滯銷,3000畝的葡萄種植園50%産量滯銷,損失近2000萬元。而宜春市袁州區農業局在當地抽檢葡萄,包括重金屬指標鉛、鎘在內的13項檢測項目全部合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