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有毒"報道引發草莓滯銷:有種植戶拔秧改種香瓜

  • 發佈時間:2015-05-08 08:22: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近日一篇“草莓含乙草胺殘留或致癌”的報道引起了民眾的巨大恐慌。事件發生後,北京、遼寧、江蘇、湖南、陜西等草莓主産地相繼對當地草莓進行了抽檢,結果顯示均無乙草胺殘留。不過,國內草莓市場依然因此遭遇嚴重打擊,大量草莓滯銷無人問津,主産區價格暴跌四成以上。

  

  5月6日,農産品交易平臺“一畝田”披露草莓行情數據顯示,我國遼寧、河北、吉林、河南、山西、山東、陜西等七大産地草莓價格在4月底遭遇滑鐵盧,由4月中旬的4~8元跌至1~4元,部分地區的草莓甚至跌到1元以下。按我國草莓種植面積200萬畝計算,今年我國草莓種植戶可能虧損數十億元。

  據“一畝田”員工反映,勞動節期間,遼寧省遼陽市文聖區草莓産區有種植戶因草莓滯銷剷除草莓改種香瓜。種植戶自稱草莓是有機的,施的是有機肥,但也同樣滯銷,降價也賣不出去。

  4月30日,北京市食安委抽取175個草莓樣本、均未檢出乙草胺;江蘇、湖南、陜西等地對當地草莓抽檢結果均顯示無乙草胺殘留。但是,這些抽檢和後續媒體報道並沒有給草莓市場行情帶來起色。一畝田研究院院長高海燕認為,提高市場資訊透明度是降低“誤傷度”的前提。這次由負面報道引發草莓大面積滯銷事件,和不久前的萬寧西瓜危機事件類似,是農産品和食品消費市場典型的“連坐效應”,即一個産品出問題,連帶整個品類的消費信心下降,一個産區的某類産品出問題,連帶整個産區的農産品的消費信心下降。恐慌背後是消費者對農産品安全現狀的信任缺失。

  高海燕認為,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建立嚴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體系,比如建立和健全農産品品質追溯體系。此外,有關部門還要通過加大農産品市場的資訊透明度來完成對不同市場參與者的識別,規避一損俱損的市場效應。要想不讓老鼠屎壞掉一鍋粥,就是要有能力把老鼠屎與一鍋粥能分離開來。因此要提高農産品生産者和交易者使用網際網路手段和平臺的能力,充分披露自己的資訊,讓消費者能充分獲取産品、産地、企業的資訊,降低單一惡性事件對良性企業的“誤傷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