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草莓農殘致癌”損失重 農業資訊不對稱是主因

  • 發佈時間:2015-05-11 09:46: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責任編輯:謝淩宇

  農業資訊可引導市場,也可指導生産。農業生産資訊不對稱,消費者和生産者間的資訊不能及時到達,往往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後果。因此,必須解決資訊透明度、資訊發佈的權威性和資訊採集的標準統一等多方面問題,這就需要加快推進農業資訊化建設,建立農業資訊監測預警制度

  雖然“草莓農殘超標致癌”已被權威檢測結果和業內專家否定,但由於之前的不實資訊流傳甚廣,導致多個主産區草莓滯銷,價格大跌,農戶遭受經濟損失。與此同時,因為奶價持續低迷,目前山東、陜西等地養殖戶虧損嚴重,甚至有“倒奶殺牛”的現象發生。

  上述事件的發生,再次凸顯了解決農業生産資訊不對稱問題的緊迫性。眾所週知,農業資訊可引導市場,也可指導生産。一方面,消費者對農業資訊有需求,不僅希望知道購買的産品所在地、種植方式,還想知道用了哪些農藥、農殘數值是多少。另一方面,生産者在制定生産計劃、銷售農産品時也需要了解該品種的面積、産量和價格。我國農業仍處於千家萬戶分散經營的狀態,使得消費者和生産者間的資訊不能及時到達。

  農業資訊對稱,首先需要解決資訊透明度的問題。對生産者來説,最關心的無外乎是面積、産量和價格,尤其是當期的數據,但常常是數據發佈時已經錯過農時了,資訊的滯後使得農民決策只能靠經驗。對消費者來説,做出購買選擇,相當長時期主要通過口碑和經驗,後來主要通過品牌和行銷。如今,品質可追溯體系、遠端視頻監控等資訊化手段開始出現,但運用範圍依然有限。

  其次,要解決資訊發佈的權威性問題。如今的農業資訊,除了不同的市場主體自身採集的資訊以外,政府部門的資訊也出自多門。多元的農業資訊來源本是一件好事,但不同機構對於同一品種同一時段價格漲跌、面積增減的數據常常打架,甚至一些機構為配合遊資投機炒作,有意對資訊進行歪曲傳播。還有一些機構在發佈農産品品質安全資訊時隨意性較大,隨機抽樣幾個批次就輕易斷定整體有問題。不實資訊最終會傷害市場各方。

  再次,要解決資訊採集的標準統一問題。不同標準下,樣本採集出來的資訊是無法對比的。以豬肉價格為例,北京市場的豬肉習慣按不同部位分成16塊來賣,每一塊一個價格;而瀋陽市場分得更細,達30多塊。直接按兩種口徑完全不同的標準採集出來的數據,普通消費者無法比較豬肉價格的走勢。現在大量的農業資訊資源孤島化,相互割裂、開發利用不足,成為一種資訊浪費。

  解決以上問題,需要依靠資訊化全面提升農業管理能力,即農業數據的採集、監測、統計、分析能力。當今世界很多國家都把農業資訊監測預警制度作為現代農業管理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我國這樣一個向現代農業轉型的人口大國來説,建立符合自身國情農情的農業資訊監測預警體系,更是當務之急。通過建立農業資訊監測預警制度,可以統籌産前産中産後、生産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變事後被動跟進管理為事前主動引導服務,降低農業生産經營決策的盲目性,幫助千家萬戶對接瞬息萬變的大市場,緩解農産品價格波動。

  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下,農業資訊監測預警需要資訊資源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開發利用農業資訊資源,通過政策引導,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在兼顧公益性的同時,實現社會化服務,即可由政府部門監測並及時公佈基礎數據,各類機構據此建立模型進行中短期預測,向需要服務的對象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實現社會化農業資訊服務。此外,還要健全農業資訊化法制建設,依法保證涉農資訊的高效暢通和真實安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