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多地草莓受"乙草胺超標致癌"風波影響滯銷價跌

  • 發佈時間:2015-05-05 08:40:2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何勇 江大紅  責任編輯:金瀟

  雖然“草莓乙草胺殘留超標”後被權威檢測結果和業內專家否定,但由於之前“草莓殘留乙草胺超標致癌”的報道流傳甚廣,已經迅速導致多個草莓主産區草莓滯銷,價格大幅下降,種植戶和經營戶損失嚴重。

  多個主産區銷售迅速走冷,價格跌大半

  遼寧東港市農經局局長劉作仁介紹,東港全市種植草莓16.8萬畝,是全國種植草莓面積最大的縣;全市20萬人從事草莓相關行業,是名副其實的“全國草莓第一縣”。5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東港市椅圈鎮李家店村的“聯勝草莓合作社”,看到僅有四五人正在分揀包裝收購來的草莓。而4月26日,還有十幾個人幹活。

  合作社理事長王曉東告訴記者,該合作社草莓直供瀋陽一家大型連鎖超市,“4月26日之前,一天供貨六七千斤,現在也就供應兩千來斤,不到1/3。中間剛曝出乙草胺風波時,還讓我們停了三天供應。按照原來協議,‘五一’期間每天應該供應1.5萬斤左右,這個‘五一’基本停止了。”

  銷量的急劇下降,帶來價格的大幅走低。4月26日之前,這個合作社收購的大棚“九九草莓”(一個品種),價格一直穩定在7.5—8元之間,乙草胺風波後,經過一些網站渲染,收購價直接掉到了2元錢一斤,現在才恢復到3元至3.5元。

  據統計,目前東港每天草莓産量1800噸。東港市農經局對90個定點草莓種植戶的調查顯示,4月25日—26日,正常的市場批發價為每公斤14元,而受報道影響,平均批發價格驟然下降為每公斤4—6元。草莓種植戶遭受鉅額損失。

  經銷戶也損失嚴重。王曉東介紹,超市進不去的三天,只好拉到批發市場;有七八千斤草莓賣不掉,保鮮期又非常短,只好倒掉。

  遼陽市、遼中縣等遼寧草莓主産區,原本紅火的草莓銷售也迅速走冷,價格不到原來1/3。劉作仁説,“草莓乙草胺殘留超標致癌”報道出來後,各地對草莓的恐慌迅速傳導到主産區。4月27日以後連續幾天,北京、哈爾濱、深圳等傳統的大市場、大超市紛紛停止購買草莓。這幾天市場重新允許進入,價格才有所反彈。

  消費者恐慌難消,當季草莓爛在地裏恐致後期損失

  “我們種草莓從沒有用過除草劑,怎麼可能含乙草胺致癌呢?”東港市龍王廟村一蔣姓村民説。

  農戶無奈的另一面,是消費者止不住的恐慌。儘管多地表示未檢出乙草胺,眾多消費者卻紛紛堅持“哪怕沒有致癌農殘也不會買了”。

  山東省煙臺市綠食草莓研究所所長劉景亮告訴記者,當地此時正是産量最大的盛果期,80%的草莓都是成熟果,如果不能及時採摘,第二天就會爛掉,還可能引發灰霉病,殃及其他草莓。現在,受負面新聞影響,粗略估計已有1/3的草莓爛在地裏。“今年煙臺産區的草莓種植戶幾乎必虧無疑。”劉景亮説。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多個草莓産區。四川省雙流縣是全國最大的冬草莓基地,該縣農村發展局辦事員、中國草莓協會常務理事乾大木告訴記者,受報道影響,當地觀光采摘草莓的客戶這幾天減少了2/3以上,以前採摘價是一斤30—40元,現在跌到一二十元。草莓已開始爛在地裏,預計後期總損失在每畝300斤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草莓種植監管較嚴,不存在“賣的不吃,吃的不賣”

  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理事長張運濤博士認為,總體上看,草莓的安全生産已經建立起相應的監管體系。

  遼寧東港市草莓研究所副所長姜兆彤説,每年市政府都會在春秋兩季重點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科普培訓。他們有專門的草莓農藥售賣櫃檯,草莓農戶購買病蟲防治藥劑需要登記,執法大隊也經常進行抽檢;草莓還建有可追溯系統。很多人説農民對農産品都是“賣的不吃,吃的不賣”,但東港草莓農戶都是在地裏摘了草莓直接吃。

  乾大木也覺得雙流當地對草莓生産的監管嚴格:植保站會對農藥使用進行技術指導;執法大隊對農藥購進售出進行臺賬檢查;種植業主需簽署安全生産責任書,並有田間檔案記錄;此外還有品質檢測部門的定期檢查等。

  安徽省長豐縣草莓協會會長夏世祥説,每年他們都會對種植戶進行3—5次安全化生産培訓,對草莓也形成了縣級有農産品安全監測站、鄉鎮有監測室、生産基地有監測點的“三級監測網路”。

  採訪中,草莓種植戶和基層農業管理部門負責人紛紛建議,主流媒體應該加大對各地檢測的草莓品質結果的報道力度,一些前期進行報道的媒體應該積極澄清解釋,挽回公眾誤解。“現在老百姓食品安全特別關心,媒體在報道相關負面事件時,一定要有充分的證據,不能一竿子打倒一片,更不能輕率地播出,這太傷害農民的心了。”張運濤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