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中國激發歐盟取消奶業配額 國際乳業巨頭加碼中國

  • 發佈時間:2015-04-15 07: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夏芳  責任編輯:謝淩宇

  歐盟取消奶業配額制度畢竟對中國乳業市場産生衝擊,但國內乳企不要太恐慌,未來要加強內功磨煉

  曾幾何時,國內倒奶殺牛事件還歷歷在目。如今,又傳來歐盟放開奶業配額限制的消息,這對於國內乳企而言,可以説是舊愁未了又添新愁。雖然這一事件的發生市場早有預期,但是,當歐盟取消奶業配額制度真的落地後,在中國乳業市場同樣是掀起了不小的驚濤駭浪。那麼,歐盟放開奶業配額制度到底會給中國乳業市場多大的衝擊呢?中國乳業市場真的是狼來了嗎?

  對此,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專家均表示,歐盟奶業配額放開肯定會對中國乳業市場産生衝擊,但是這個衝擊短期內不會很大,中國的乳企不必要太過恐慌。

  歐盟奶業放開配額

  衝擊國內乳業?

  4月1日,歐盟取消實施多年的奶業配額制度,這也意味著歐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奶農可以自行決定産量。

  事實上,中國乳業市場擁有龐大的人口紅利,這也是全球乳企都看好中國市場的理由。由於歐盟對奶業實施配額制度,在中國進口乳製品中,紐西蘭長期把控著中國市場份額。如今,歐盟放開了長達30多年曆史的奶業配額制度,人們自然也就聯想到歐洲的奶製品必將流向中國市場,加上中國的消費者通過海淘等方式經常購買歐洲的嬰幼兒配方乳粉,而歐洲的奶製品的成本低也是全球有目共睹的,這些因素的存在也是引發中國乳製品企業對歐盟放開配額制度後産生恐慌的原因。

  據了解,歐盟是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液態奶、乳清粉、奶酪進口的主要來源地,據海關統計,2014年,中國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12.13萬噸,其中來自歐盟的奶粉達8.71萬噸,佔進口總量的71.78%。荷蘭、愛爾蘭、法國、丹麥分列前四。而在國內進口液態奶方面,來自德國和法國的出口量最多,佔歐盟對華出口的70%-80%。另外,2014年國內進口40.44萬噸乳清粉,其中進口自歐盟各國共16.44萬噸,佔比40.65%。來自歐盟的進口量僅次於美國。

  上述數據充分説明,歐盟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液態奶、乳清粉、奶酪等都是中國進口的主要來源地。歐盟配額制度放開,奶農會不會擴産來加大對中國的出口呢?

  對此,乳業資深分析師宋亮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堅定歐洲放開的信心恰巧來自中國。為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提升市場開放程度,中國加快了自貿區建立,並加大與整個歐洲自貿協定進程。

  不過,對於歐盟此時放開奶業配額制度,在宋亮看來時機不對。當前國際原奶價格處於歷史低位,此時放開生産配額恐會造成歐盟內部各國價格競爭並傷及奶農。

  關於歐盟奶業未來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宋亮表示,上述消息的公佈對中歐乳品企業來説,無疑是冰火兩重天。歐洲乳企歡呼雀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在彼岸的中國乳品企業猶如聞晴天霹靂,讓處於全面轉型的中國乳業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歐洲生産配額放開及中歐自由貿易的開展,越來越多的進口奶、進口奶粉將低價涌入國內市場,一方面摧毀乳業傳統的價格體系,一方面侵蝕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偌大的中國市場,消費能力又很強,加上人民幣未來預期升值,相信歐洲人恨不得把他們的每一滴牛奶都變成附加值高的産品送到中國來。”

  不過,乳業專家王丁棉則對歐盟放開奶業配額制度對中國乳業的衝擊看得比較淡定。

  王丁棉對記者表示,歐盟放開奶業配額制度對中國乳業市場肯定會産生影響,但不會産生很大的衝擊。“中國早就加入WTO了,也就是説我們的國門早就向世界打開了,這麼長時間驗證,中國的乳製品行業保持了穩定的增長,並沒有消失,歐盟放開配額也不會對中國的乳業市場帶來大衝擊,因為,中國的乳製品市場缺口僅有10%左右。他們(歐洲國家乳企)如果盲目地樂觀的進入中國市場,必定會自己害死自己。”

  在王丁棉看來,歐洲的液態奶進入中國5年時間了,價格也從經歷了幾個波段,從幾十元到現在的十幾元,説明瞭中國的消費者對其不認可。“未來,不排除歐盟的乳企會通過電商平臺賣給中國低價的奶粉,但是,只要中國的乳企有信心,消費者對中國的乳業有信心,歐盟配額放開也不會對中國市場帶來大影響。國內的乳企未來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奶源,不要再造成奶農殺牛倒奶事件發生,另外,企業時刻都要把自己高品質、高品質等政能量的東西呈現給消費者,培養忠誠度高的消費者。”

  國內乳企

  需加強內功磨煉

  中國乳業市場是全球都看好的市場,這一點從各大國際乳製品企業在華的佈局就能一窺究竟。

  2014年7月11日,兩大外資乳業巨頭恒天然和雅培宣佈,雙方已簽署協議,計劃投資3億美元在中國共同投資興建五家牧場的奶牛養殖基地。而這也是外資企業首次在華抱團合作的案例。

  另外,恒天然還與貝因美達成戰略合作,恒天然通過邀約收購控股貝因美20%的股份,成為貝因美集團第二大股東。

  惠氏則在蘇州投資24億元建設工廠,設計産能達4萬噸,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先進的嬰幼兒營養品生産基地之一。

  事實上,上述國際乳業巨頭在國內如此大動作的佈局,其目的就是想在中國的乳業發展中分得一杯羹。

  如今,歐盟放開奶業配額制度,理論上會有更多的奶製品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這一點在行業內也達成共識。那麼,中國的乳企和養殖企業如何來應對這輪衝擊呢?

  山東一位養殖戶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相比2月份,我們的牛奶價格又降低了0.2元/公斤,目前不到4元/公斤。接下來如何,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大不了最終就不養牛了,退出這個行業。”

  在他看來,國內的奶牛吃的草和産的牛奶的品質一點也不比國外差,就是國內消費者的信心不足。另外,培育國人的喝奶習慣也非常重要,由於目前的液態奶價格太高,很多老百姓買不起奶,農村喝奶的多數是小孩和老人,因此,國內乳企應該多生産一些老百姓能喝得起的奶,培養消費者對其品牌的忠誠度。

  對此,宋亮表示,在歐洲乳品競爭的重壓下,國內企業才會“窮則思變”,加快推進産業變革,企業間才會團結一致,這有助於推動國內産業快速升級轉型。另外,歐洲乳品進入中國市場,有助於推動政府加快相關産品標準的重新修訂“存優限劣”;有助於推動國內企業圍繞優質奶源,加快低溫産業發展;有助於消費者恢復對國內銷售乳品的信心,為長期恢複國內食品消費信心奠定基礎。

  而在飛鶴乳業集團總裁助理魏靜看來,歐盟放開奶業配額制度後,對中國的市場衝擊短期內不會見效。但是從中長期來看是有影響的,這也加快了國內乳業的洗牌。

  同時,魏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歐盟放開奶業配額制度,對於像飛鶴乳業這樣的奶粉加工企業來説也有挑戰,但是,企業不能簡單地去拼價格戰,而應該去尋求其他方式來應對。歐盟乳製品進人中國市場主要是以大包粉,因此,我們要給消費者更新鮮、科技含量更高的産品,以及更好的服務,來抓住市場機會。

  蒙牛公共事務管理系統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蒙牛已經注意到了有關歐盟取消牛奶配額限制的消息,公司和所有國內乳品企業一樣,始終面臨著來自國內、國際企業的激烈競爭。不過,打鐵還需自身硬,公司認為,可信賴的品牌力與可靠的品質才是贏得市場的關鍵。未來,“我們將不斷夯實基礎、整合創新,向‘更好的自己’持續前進”。

  對此,宋亮表示,國外企業無論從消費市場把握,還是生産線改裝等都遠不如國內快。蒙牛、伊利每年都有幾十種單品等著上線,在渠道建設上,國內企業更是加快步伐,線上、專營等渠道迅速跟進鋪開。中國在進一步開放市場的同時,未來必將加大技術門檻限制,保證優質乳品進入國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