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政策市場 > 正文

字號:  

農業部回應超級稻減産絕收:不影響相關研究

  • 發佈時間:2015-04-15 07:10:05  來源:新京報  作者:許路陽  責任編輯:朱苑楨

  針對近期引起關注的“隆平高科超級水稻減産絕收”一事,昨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重申,涉事稻種並非“超級稻”,但減産絕收一事並不會影響國家對超級稻的研究,要加強品種的適應性評估。

  此外,張桃林介紹,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的面源污染産業,總體狀況不容樂觀。

  談超級稻:不同稻種適應性不同

  安徽部分地區種植的“兩優0293”水稻去年出現大面積減産甚至絕收一事,經媒體報道後引發關注。4月12日,隆平高科宣佈停售該品種“超級水稻”,但農業部對媒體否認該品種水稻是“超級稻”。

  昨日,張桃林在回應“水稻絕收”問題時候表示,沒有一個稻種對任何地區都適用,有的超級稻品種適合在這個區域,“抗性差了,就不適合在另外一個區域。”

  張桃林認為,涉事安徽水稻品種在江淮地區包括安徽是適宜的,但在品種審定過程中,發現該品種抗稻瘟的抗性比較差,“正好去年年景是相對比較特殊的年份,所以把它不足的抗性問題暴露出來了。”他表示,應該加強相關品種的適應性評估。

  張桃林説,“安徽稻種減産絕收”一事不會影響國家對超級稻的研究。我國超級稻已經到了17期,不久前已經超過畝産1000公斤。“我們現在需要培育的是一個相對比較全面的品種。”

  談農業污染:總體狀況不容樂觀

  張桃林表示,目前,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的面源污染産業,“總體狀況不容樂觀。”

  據介紹,在我國西北乾旱地區,農膜污染問題成為比較突出的問題;在南方,由於畜禽養殖規模化水準高,規模大,農業畜禽糞污染問題比較突出。

  張桃林表示,為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農業部制定出臺了《農業部關於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今後我國將圍繞節水農業、化肥農藥使用規模控制、養殖污染防治、解決農田殘膜污染、秸稈資源化利用和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等六方面,確保到2020年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即化肥、農藥使用實現零增長,畜禽糞污、農膜、農作物秸稈基本得到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

  - 焦點

  重金屬污染嚴重區禁止種食用農産品

  湖南“鎘大米”、陜西鉛污染……近年來,土壤重金屬污染事件多有發生,但官方仍未公佈全國土壤污染面積。

  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去年聯合公佈的全國首次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以點位超標率來描述土壤污染狀況,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最高,為19.4%。

  此次《意見》要求,加快推進全國農産品産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切實摸清農産品産地的重金屬污染底數。

  在一些重點地區,還要啟動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加密調查和農作物與土壤的協同監測,不能在污染程度不同的地方,以同樣標準的密度進行取樣調查。

  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方面,《意見》對輕度污染區、中重度污染區和少數污染特別嚴重區域進行了“區分化”要求。

  少數污染特別嚴重區域將被劃定為禁止種植使用農産品區,而在輕度污染區,通過灌溉水源凈化、改變農藝措施等方法,實現水稻安全生産,中重度污染區則開展農藝措施修復治理,同時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

  但由誰支付修復費用,農民是否付得起?張桃林表示,總的原則是“誰污染誰負責、誰污染誰治理”,政府要切實負起主導作用,但也要在政府、市場、社會間形成協同共治格局,“不能把這些問題、負擔轉嫁給農民。”

  京津冀治霾擬率先全量化使用秸稈

  根據部署,京津冀大氣污染重點區域有望從根本上解決秸稈露天焚燒問題。

  據氣象部門分析,秸稈焚燒産生的有害氣體及顆粒物,已成為霧霾天氣的污染源之一。

  去年10月,一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曾分析,秸稈焚燒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形成和加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相關研究報告也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每年因秸稈焚燒向大氣中排放的顆粒物達到數十萬噸,致區域內PM2.5日均濃度平均增加60.6微克/立方米,最多時,可增加127微克/立方米。

  為從根本解決秸稈露天焚燒問題,《意見》提出,選擇京津冀等大氣污染重點區域,啟動秸稈綜合利用示範縣建設,率先實現秸稈全量化使用。

  目前,我國秸稈綜合利用率只有76%左右,張桃林稱,計劃到2020年,將該比例提高至85%以上。

  就京津冀地區而言,此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方案(2014-2015年)》的約束目標是,到2015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秸稈綜合利用率平均將達88%以上。

  新京報記者梳理髮現,江蘇、西安、合肥、漢中等地此前已相繼出臺了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相關決定、意見或辦法。湖北將於下月起全面禁止露天焚燒秸稈。

  5年後農藥化肥使用量要零增長

  張桃林介紹,中東部地區,就變成農藥化肥污染問題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國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5年時間裏實現此目標難度多大?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會不會導致減産?

  張桃林介紹,首先,我國化肥農藥還留有減量空間,特別是果樹、蔬菜減量空間特別大。據了解,這些年來,中國化肥、農藥生産和使用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其利用率比世界發達國家卻低15%到20%左右。“我國果樹、蔬菜的施肥量已超出安全水準,據測算,我國9億畝果樹、蔬菜使用的化肥量,比約16億余畝糧食使用的化肥量,還要多500萬噸。”

  其次,英國、法國、日本等國成功經驗表明,可在不增加化肥情況下,提高糧食産量。

  “從國際國內經驗、做法來看,我認為完全可以做到化肥農藥減量而不減産。”張桃林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