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藥價到底貴不貴?藥企激辯曝光

  • 發佈時間:2015-03-17 10:35:10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江芬芬  責任編輯:時習

  長久以來,涉及醫藥改革方案的討價還價和利益博弈,一直都在幕後激烈進行。不過在前期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醫藥圈內的交鋒激辯部分曝光于公眾面前。

  招標是否該廢除?

  3月4日,來自醫藥行業的40多位“兩會”代表、委員聯名簽署了《關於取消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的建議》,集體呼籲取消藥品集中招標採購。他們認為:“招標制度導致藥價虛高和虛低並存,已與藥品招標政策的初衷嚴重違背。希望由公立醫院直接進行藥品的採購和定價,取消政府主導的省級集中招標採購。”

  記者了解到,在一場醫藥界“兩會”代表座談會上,多位行業大佬矛頭再指招標採購。“現在藥品就像‘唐僧肉’,到哪兒都砍刀。”天士力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稱。湖南正清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飛馳更是直言,建議廢除省級招標,讓藥品價格回歸市場。

  不過在上述座談會上,不乏力挺聲。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玲表示,藥品是特殊商品,藥品的消費有資訊不對稱性和壟斷性,藥品的招標採購全球通行,歐洲、巴西、墨西哥,哪個國家是醫院直接買藥?

  據介紹,在座談會現場,國家衛計委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負責人也承認,藥品不是一招就靈,有人講市場能夠把這個價格理順,但是把國外的一些做法拿到中國來對照,會發現很多地方跟中國情況不太一樣,“可能解決一個局部地區的問題,但是解決不了全局。”

  藥價到底貴不貴?

  “藥企對藥品招標分歧很大,落腳點在價格上。藥品招標被稱為價格殺手,其實終極問題就是經過一輪輪的壓價,你的價格到底是虛高還是虛低?”浙江一家藥企董秘反問記者。

  對於這個問題,醫藥界也是莫衷一是。在前述醫藥界“兩會”代表座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認為,“藥價虛高這個不能籠統而論,應該充分調研哪類高、哪類低,甚至哪類虛低了。”在其看來,經過30次的降價,藥品價格已經趨於合理,有的甚至入不敷出造成虛低。比如一些耳熟能詳、價格便宜、療效好的大眾藥在市場已經消失,這是虛低造成的,實際進口藥普遍偏高。

  對於進口藥貴的説法,葵花藥業董事長關彥斌顯然不認同。他講述了一個故事,春節期間一位醫生朋友從美國帶回來兩盒治療丙肝的藥物,每盒價格是五萬美元,每盒28粒,一粒藥接近兩千美元。這是美國剛剛問世治療丙肝、療效非常確切的藥物,這個藥問世之後,美國老百姓覺得價格太高了,並且反映到國會。國會經過討論,還是堅定支援了醫藥企業的創新。

  “藥物創新風險非常大,需要投幾億、幾十億。如果對所有藥物都用一個價格尺度去招標、去限制,誰還冒這個風險去搞創新呢?”他反問。

  與此同時,據媒體報道,在廣西代表團的小組討論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花紅藥業董事長韋飛燕一語驚人,“相對於價格透明的藥店藥品來説,90%以上的醫院在售藥品、耗材都有降價空間,價格砍掉50%,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前提條件是國家必須實施量價談判。”

  對此,上述藥企董秘也是一臉無奈,“藥品的實際成本只有藥企自個清楚,至於將藥品的利潤控制在合理區間,何為合理區間,這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也難怪藥企對藥價的高低判斷截然不同。”

  藥品品質憑良心?

  記者獲悉,在座談會上,某家藥企負責人指出,現行的藥品品質標準和檢測標準決定了不能用價格來唯一衡量,“行內的人都知道中藥的檢測標準分為定量檢測、定性檢測和不檢測,如果價格限制死了,那麼生産企業從成本考慮,定量部分簡單做做,定性部分點到為止,這種導向將使藥品的品質不是治病,而是維持最低標準。”

  另外,藥品品質由藥材品質決定,而國家目前藥材品質差異性特別大,中藥藥材的不同産地、採摘的不同季節、入藥的不同部位決定了藥材品質千差萬別,價格也是懸殊懸殊很大很大。

  深圳一券商研究員不禁向記者感慨,“我是醫學專業科班出身,對於不少上市公司的藥品,也遠遠達不到看門道的階段。實際上,藥的療效怎麼樣,最有發言權的是患者,但現在招什麼藥、醫生開什麼廠家的藥,患者大多數時候都是沒有發言權的。在檢測標準有待完善的情況下,藥企全憑良心做藥。”

  就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建議,“我們目前是拍腦門的,説企業報來的成本不可信,哪類可信?必須由第三方來組織,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建立藥品定價的標準、方法及程式,同時加強對藥品企業的生産品質,鼓勵研發創新,保證行業公平競爭和健康發展。”另外,政府不能把藥品價格單獨列出來去改革,而應該放到醫保、醫療、醫藥三醫聯動中去考慮。

  據了解,有關部門將提出改革方案,建立一種新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主要是由醫保支付能力,即醫保談判和藥品招標採購來共同形成。

    有爭論終歸是好事

  醫改、藥價關乎十幾億老百姓,向來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座談會掀開的這一角,讓人深感“藥價水很深”之餘,也凸顯出對於同一塊硬幣,赫然出現觀點的A、B面。最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某學者提出,過去我國醫藥企業享受醫改不全面紅利,保持25%以上的增速。儘管如此,目前6000家制藥企業的收入僅相當於1家半跨國公司,利潤不比1家跨國公司。而在藥企看來,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瞎管的多了,該管的沒管,沒管的死管”,導致企業失去了創新能力。

  有爭論終歸是好事。我們寄望于各方公心為上,堅持醫改的公益大方向,用真正科學的理念和辦法,推動醫改化蛹為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