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商家炒作"非轉基因"等概念 存不正當競爭

  • 發佈時間:2015-01-27 08:0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林文龍  責任編輯:時習

  一些食品宣稱自己是“非轉基因”,但事實上此類食品根本不存在“轉基因”,這就是在誤導消費者。

  超市的貨架上,各種標注“非轉基因”、“無添加”、“零添加”的食品不在少數。很多消費者認為這樣的食品一定更加健康,雖然價格偏高也無所謂。對此,專家認為,商家炒作“非轉基因”、“零添加”,主要是利用消費者對轉基因和食品添加劑的非理性認識,暗示自己的産品更優越,從而賣出不合理的高價。這種説法主要是誤導消費者對轉基因産品和食品添加劑形成錯誤認識,實質上是不正當競爭。

  正確的“廢話”誤導消費者

  食品安全博士鐘凱在超市裏發現了一款非轉基因醬油,他説,這種標注,屬於誤導甚至是欺詐。因為轉基因大豆或豆粕不能用於生産醬油,所以其實並沒有“轉基因醬油”。

  鐘凱認為,企業炒作噱頭無非是迎合消費者的心理訴求,更準確地説是一種恐慌行銷。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轉基因農業生物新品種培育”監督評估組成員黃大昉介紹,目前市場上存在不少用“非轉基因”作為賣點進行炒作和虛假宣傳的産品,主要集中在糧油廣告上。比如花生油,本身和轉基因作物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全球都沒有轉基因花生,這種情況下還依然打著“非轉基因”的廣告,就形成了不正當競爭。

  黃大昉介紹,轉基因是現代生物技術前沿領域之一。轉基因就是將人工分離或修飾的基因導入另一生物體,使該生物體具備能滿足人們需要的、更好的新功能和新特性。利用轉基因生物製成的食品稱為轉基因食品。例如轉基因大豆、玉米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大豆粉、大豆油、大豆蛋白、玉米油、玉米澱粉、玉米糖漿、各類快餐食品、糖果糕點等。目前國內消費者接觸較多的轉基因食品主要是轉基因番木瓜和用轉基因大豆油製作的食品。

  食品安全博士雲無心認為,商家在那些尚無轉基因品種的産品上炒作,就是用正確的廢話來造成誤導。按照法律,這是虛假宣傳。

  禁止使用“更健康”、“更安全”等廣告語

  關於轉基因産品的宣傳與標注,一直都是社會熱點。去年10月9日,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官微發佈消息稱,將對涉及轉基因、非轉基因的産品廣告加強審查。其中,在我國和全球均無轉基因品種商業化種植的作物如水稻、花生及其加工品的廣告,禁止使用非轉基因廣告詞;對已有轉基因品種商業化種植的大豆、油菜等産品及其加工品廣告,除按規定收取證明材料外,禁止使用非轉基因效果的詞語,如“更健康”、“更安全”等誤導性廣告詞。

  該官微稱,此舉是因為農業部向國家工商總局發了《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商請對涉及轉基因廣告加強管理的函》,國家工商總局將加強對非轉基因廣告的監督審查工作。

  實際上,央視公告的這一要求在國外早已是常規,很多人把它稱為“遲到了的規範”。

  -專家建議

  “非轉基因”宣傳的三原則

  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認為,産品上的標注、食品公司的産品宣傳冊、公司網站上的內容,涉及轉基因的宣傳與標注,跟食品中其他內容的宣傳與標注一樣,都應該遵循三條原則。

  第一是真實。中國的現行法規是:如果食品原料是轉基因的,而且在要求標注的範圍內,那就必須標明;沒有標就默認為非轉基因。如果沒標但實際上卻含有轉基因成分,那就是違法,要受到處罰。

  第二是不誤導。有的誤導是用虛假資訊産生的,比如宣稱非轉基因“更安全”“更健康”。科學上的共識是“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跟相應的非轉基因食品一樣安全健康”,所以任何明示或者暗示非轉基因“更安全”“更健康”的宣傳都是用虛假資訊造成的誤導。還有一些誤導是由真實資訊構成的。比如,現在全世界都沒有轉基因的花生,如果一種花生製品宣稱非轉基因,就會給消費者造成“別的沒有這麼宣稱的花生就是轉基因的”這樣一種暗示,有許多消費者對轉基因有顧慮,於是這種暗示就構成了不正當競爭。

  第三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這是轉基因的宣傳和標注中爭議最大的問題之一。很多人以這一權利為由要求強制標注,從而捍衛自己“不吃轉基因”的權利。而反對者則認為尊重這一權利與科學事實相抵觸,所以不應該滿足。

    -連結

  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也是公眾關注的一個焦點,很多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依然是感到非常恐懼。

  關於食品添加劑的定義,這是我國《食品安全法》當中明確規定的,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當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這個定義跟國際上的定義基本吻合。

  中國食品添加劑領域的知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教授認為,食品添加劑在法律法規標準允許範圍內使用是安全可靠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凡超範圍、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就是濫用食品添加劑,這屬於違法行為,應該依法予以打擊;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這些都是違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劑,不能讓它們抹黑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也不應該繼續替它們揹黑鍋。

  在中國古代,食品添加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明。比如説豆類、面頭、火腿、油條、松花蛋等産品的出現,都得益於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食品離不開食品添加劑,如果沒有食品添加劑,這些食品的品質和品質就要大打折扣,那麼它們的保質期和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還有一些食品,通過添加食品添加劑可以滿足人們對營養和安全的特許需求,比如説嬰幼兒配方奶粉,就是因為添加了維生素、礦物質、葉黃素這些食品,讓它的營養更豐富。

  孫寶國教授認為,沒有食品添加劑,不僅沒有現代食品工藝,也不可能有現在食品安全,但是非常遺憾,食品添加劑在我們國家已經被妖魔化了,一些人談“添”色變,主要原因是錯把非法添加物當成了食品添加劑。

  2014年10月1日,名列中國“四大名醋”之首的山西老陳醋新國家標準正式開始執行,其中一個重大變化就是不添加防腐劑。對此,有專家認為,一概取消防腐劑的使用是不合理的,不能保證食品的安全,尤其是調味品類,不屬於開封後一次性消費的食品,如果食品本身的成分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添加防腐劑則是必要的,是保證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