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奶業困局如何破解?模式轉型升級為正道

  • 發佈時間:2015-01-19 09:42: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近期,國內一些地方出現奶農“倒奶”問題,經過媒體的大量報道儼然已演化成中國奶業的一場危機,在各類探討“倒奶”問題成因和解決之道的報道中,也出現了不少“雜音”。比如,一些養牛散戶把“倒奶”歸因于乳企的拒收。此外,有所謂的“專家”在接受採訪時稱,當前我國液態奶消費中低溫奶比重偏低的産品結構是造成奶農“倒奶”的重要原因,並且鼓吹大力推廣巴氏殺菌的低溫奶。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為此,我們通過實地調查和採訪多位權威專家,探究在養殖規模化和集約化的發展背景下奶農的時代新角色,以及真正適合中國乳品消費市場且有利於中國乳業可持續發展的産品結構,以此還原事件的真相。

  錯誤歸因“乳企拒收”實乃緣木求魚

  將奶農“倒奶”現象發生的原因歸結為乳業的拒收,是對中國奶業市場的誤讀。分析此次“倒奶”現象的成因,客觀地看,這應該是中國乳業在提檔升級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凸顯了國內奶牛養殖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

  目前,國家在加大力氣推動奶牛養殖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但散養戶仍佔有一定的比重。散養戶由於缺乏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理念,養殖效益明顯偏低,很難消化近些年飼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再加上對奶牛疫病防治不力和生鮮乳品質把控不嚴,生産出的原料奶常常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品質標準。前些年國內市場缺原奶時,散養戶還可通過向中小型乳企銷售度日,但隨著近年乳製品銷量的整體走低,市場供需關係發生變化, 散養戶供應的原本品質上就不高的原奶自然成為市場最先被淘汰的部分。

  一位業內觀察人士表示,“其實,對於散養戶而言,由於原料奶的品質問題,他們始終沒有穩定的、可靠的銷售渠道。早期,由於一些地方性中小乳企尚能在夾縫中存在,他們成為了大量散養戶的原料奶的主要收購方。近年來,行業競爭不斷加強,消費者對乳品品質的要求愈來愈高,這導致地方性中小乳企失去了最後的生存空間。因此,散養戶面臨‘倒奶’的窘境就不難理解。”

  對於奶農的出路,乳業專家表示,“規模化、集約化是奶業養殖的發展方向,直接決定著原料奶的品質以及養殖戶的市場競爭力。奶農唯有改變既有的發展模式,融入規模化和集約化的發展模式之中,才能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而要真正實現這種模式,大型乳企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且大有可為,重點是建立一種乳企和奶農的新型關係。而伊利等大型乳企已經為此探索了一套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

  為了從源頭上保證産品品質,在中國乳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伊利、光明、三元等國內大型乳企一方面加快發展自有奶源,另一方面還積極帶動奶農從散養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養殖的方向轉變,從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給予扶植,使不少奶牛養殖戶發展成為標準化的家庭牧場。養殖戶在伊利的帶動下不斷發展壯大,走上致富之路。僅以伊利為例,該企業始終從嚴把關原料奶品質,並且積極投入眾多資源,幫助奶農實現現代化轉型,走上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的道路,不斷增加奶農的經濟收益。據了解,伊利積極幫助奶農建設標準化和規模化牧場,建立標準化牛舍、臥床、恒溫飲水槽等硬體,同時主動面向奶農推廣標準化養殖操作規範,更通過開設奶牛田間學校、引入聯合國模式,對奶農進行科學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同時,伊利還大力推廣全混合日糧攪拌車和全株青貯,並且累計發放融資款100億元以上,幫助奶農購牛以及改善硬體等等。上述有效的舉措使得奶牛的單産顯著提高,原料奶的品質達到甚至超過歐美標準,經濟效益獲得大幅提升。對此,業內人士評價道,伊利在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方面的作為,成功打造出中國奶源建設的樣本,對乳業健康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比較巴氏奶和常溫奶優劣是偽命題

  在目前對“倒奶”問題的討論中,有這樣一種論調:營養成分不如巴氏奶的常溫奶由於易運輸佔據了國內主流市場,而以生鮮乳為原料的巴氏奶由於國內奶農生産成本高,才被市場淘汰,導致了倒奶事件的發生。此種論調是不符合科學常識和事實真相的。

  其實,巴氏奶與常溫奶雖然在加工工藝方面不同,但兩者的主要營養成分並無顯著區別。多年來,國內外科學界都對兩者的營養成分做過多次科學實驗進行比較,而且乳品行業權威機構國際乳業聯合會(IDF)曾經出過專門報告,均證實了上述結論。

  而從食品安全性來説,常溫奶反而比巴氏奶更有優勢。因為巴氏奶對冷鏈保鮮有著極高要求,一旦冷鏈環節出現問題,將直接導致牛奶變質,使得食品安全性處於不穩定狀態。但常溫奶由於採用UHT (超高溫暫態滅菌)技術,在運輸上沒有冷鏈要求,呈現更為穩定的食品安全性。

  從世界乳品消費格局來看,一直是巴氏奶和常溫奶並存的局面,甚至在德國、法國等很多歐洲國家是以常溫奶消費為主。比如,在巴氏滅菌法發明人巴斯德的故鄉法國,常溫奶的市場份額高達95.5%,而法國最大的乳品企業拉克塔裏斯80%到85%的液奶銷售比例都是UHT常溫奶。在其他歐洲國家同樣如此,比利時常溫奶的市場佔有率為96.7%,而西班牙為95.7%,葡萄牙為92.9%。

  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楊利國表示,一個國家到底選擇哪種産品品類作為主流消費品種,是由其國情決定的。我國的具體國情決定了我國常溫奶佔據市場主流的局面。牛奶主産區位於北方,而大量消費市場在南方,只能通過發展運輸半徑大的常溫奶進行“北奶南運”,才能解決全民飲奶的問題。目前,常溫奶70%以上的市場份額實際上是消費者持幣投票的結果。

  此外,業內人士還從乳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表達了錯誤推廣巴氏奶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一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巴氏奶,常溫奶乳企會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這種壓力一旦傳導到行業上游,大量北方地區的原奶就會真正面臨無人收購或減少收購的問題,進而推動行業走向崩盤。這等於為洋品牌趁機佔據中國乳業消費市場創造了契機。整個中國乳業將在全球産業鏈中失去話語權,中國乳製品的發展命脈將掌握在國外企業的手中。”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國內奶源的轉型升級問題,不利用市場正常的新陳代謝實現奶源整體品質的提升,反而試圖通過大力發展巴氏奶來緩解奶農“倒奶”現象,或者毫無根據地編造、責難乳企合理的拒收,這種保護落後生産方式的做法將會導致緣木求魚的結果,只會為中國乳業的轉型發展“開倒車”,影響中國民族乳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