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進藥店”遭遇擱淺 ATM機購買限制多
- 發佈時間:2014-09-25 09:50:00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謝淩宇
去年10月份,由商務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工信部、衛計委等多部門聯合推動的,旨在以“奶粉全面參照藥品監管”的標準來管理嬰幼兒奶粉産品品質安全的“奶粉進藥店”試點工作在全國重點城市逐步開展起來。然而,經過半年多時間,試點工作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相反,由於ATM機銷售奶粉存在多方面限制、消費者對試點工作了解甚少、消費習慣短時難以改變以及售價偏高、種類偏少等原因,藥店奶粉銷售慘澹、市場反應冷清,使得“奶粉進藥店”試點項目遭遇擱淺。
在北京金象大藥房西四北店和永安堂大藥房燈市口店,本報記者了解到,由於銷售量上不去,店內不再銷售奶粉,銷售奶粉的ATM機也早已全部撤走。除了這兩家藥店,北京地區參與“奶粉進藥店”試點的其他3家藥店情況也都如此。“顧客看的多買的少,賣得好的話一個月十幾罐,平時一個月才四五罐。就是因為賣得不好,ATM機才撤走的。”金象大藥房西四北店店長王萍説道。
記者採訪時發現,由於試點項目宣傳力度不夠以及參與試點項目的藥店數量少,很多消費者對藥店銷售奶粉的消息並不知情,即便有所耳聞,有的也直言消費習慣短時間難以改變。“我一般都在孕嬰店或超市買奶粉,有次去藥店買藥才發現店內有賣奶粉的機器,但仔細看了一下發現價格並不比別的地方便宜。”在網路公司上班的夏女士這樣告訴記者。
三元奶粉事業部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消費者更習慣於一站式的購物方式,特別是年輕媽媽,購物時間有限,除了奶粉外,可能還需要購買奶瓶、尿布等嬰兒用品,藥店顯然不能滿足她們的消費需求。此外,從目前來看,藥店的導購員在對奶粉的了解程度方面尚無法與超市的奶粉導購相比。
不過,據了解,在歐美國家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藥店是嬰幼兒奶粉銷售的主要渠道,商超、育嬰店、網店等均作為補充渠道存在。在內地,嬰幼兒奶粉的銷售渠道卻恰恰相反,而且藥店的奶粉售價也是三個主要渠道中最高的。由於藥店銷售量少,無法達到預期的經營規模,顧客得不到降價、贈品和配套服務(如孕嬰培訓)等實惠,在與大型超市和孕嬰店進行競爭時,藥店並無優勢。
除了無價格優勢外,藥店ATM機提供的奶粉品牌和産品有限,根本無法滿足媽媽們的正常選擇需求。“我家寶寶對牛奶過敏,稍不注意孩子就會過敏,所以選奶粉時我對配方和成分會特別留意。”購買奶粉的吳女士説道。由於嬰幼兒奶粉本身的特殊性,不同嬰兒的體質要求不同的營養配方,加上家庭經濟情況的不同,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奶粉需求的多樣化。
王萍告訴記者,ATM機在便利性、支付方式、取貨方式、購買數量以及庫存等方面存在各種限制,這種銷售方式並不適合嬰幼兒奶粉的銷售。“一般圖省事方便,媽媽們買奶粉都是成箱買。ATM機一次只能出一罐,想多買必須多次投幣,這麼麻煩肯定不合適。剛開始出於好奇,顧客會在藥店買一兩罐試試,但基本上沒有回頭客。”
對於“奶粉進藥店”試點工作,消費者以其觀望態度表明瞭對試點項目的不支援,藥店方也持保留態度。“藥店面積本來就不大,為了擺放ATM機必須騰出相當大的空地,這對其他藥品的銷售和藥店正常營業也産生影響。”王萍説道。據了解,在北京地區試點工作中,藥店只充當場地提供者的角色,在消費者關注的價格和種類方面並沒有決定權,接下來試點工作如何進行藥店也無從得知,只能等待政府相關部門的通知。“之前正是因為缺乏對具體實施環節詳細的計劃、評估和預測,才使得試點工作半途而廢。未來必須對相關環節進行細化。”金象大藥房公關負責人宋益剛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