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們的馬拉松經濟賬
- 發佈時間:2014-10-20 03:29:21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謝淩宇
昨日上午8點,一年一度、日益受歡迎的北京馬拉松如期鳴槍。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首次出現在了“北馬”參賽選手的隊伍中。
“讓想哥吃驚的是,大Boss元慶首次參加北馬,就堅持跑下21公里……”頭戴一雙黑色兔耳的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CMO魏江雷在微信朋友圈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瞬間獲得了十幾個“讚”。
在聯想馬拉松“兔子團”的前後左右,出現了很多張熟悉的臉龐。他們或登上過各類財經雜誌的封面,或是名列財富榜之上。在近幾年的北京馬拉松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組團身影。帶領長跑的,往往是熱情的公司負責人。這不禁讓人想問,總裁們為何熱愛馬拉松?
“中年覺醒”強身健體?
對於“鍛鍊身體”這4個字,在大眾健身圈中似乎一直有個難以破解的神奇規律——“年輕人沉睡,中年人覺醒,老年人奮起”。而如果將時間倒回30年的1984年,對於兩家不同領域的龍頭企業來説,是它們故事開始的時候。
當年5月,萬科在廣東深圳成立。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由中科院設計所拿出20萬元“鉅資”,聯想在租來的一處傳達室中成立了。
如今,這兩家企業都進入了而立之年。而相對應的,是“覺醒”的時間段。
“再不覺醒,就會很可怕。”在企業中推廣馬拉松,北京略博管理諮詢公司創始人田同生十分熱情。昨天,在最後10公里,他丟掉了帶著呼吸閥的口罩。經過4小時57分的漫長跑步後,這位已經年逾60歲的企業負責人衝過終點線,獲得了方方正正的“北京馬拉松”獎牌。
不覺醒為什麼可怕?在他掌握的數據中,萬科曾經在幾年前給在職員工做過一次體能檢測,雖然數據保密,但結果卻是“堪憂”。“二三十歲的孩子,跑兩公里都困難,一路氣喘吁吁,臉色刷白。”田同生説。
昨天,田同生這位從50多歲才開始跑馬拉松的“鄰家大叔”,半路上遇到中房銀川董事長方陸並陪他跑完全程之後,他的面色只是微紅。
2012年,説不準是田同生作為策略諮詢推動,還是“萬科自己要跑”,萬科成了全集團對員工推廣馬拉松的第一家企業。他説,在北京、四川、香港、芝加哥等多地舉行的馬拉松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董事長和總裁們加入。
面對不同的“撞墻點”
昨天早晨7點33分,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毛大慶兩手端著手機,在微信朋友圈裏寫下:“我將珍藏好今天這張號碼……頭一次放棄(北京馬拉松)比賽,準備好好寫篇文章。”
田同生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毛大慶的樣子。2012年,田同生到萬科開會正好經過毛大慶的辦公室,和正要出差的他打了個照面。“他穿了一身對襟兒中式的襖,臉上肉嘟嘟的,有嬰兒肥。”
這樣的印象在當時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有。在從商的人當中,毛大慶的身體素質實際上已是一種中等偏上的狀態。
“我曾經有很嚴重的症狀,整宿整宿睡不著覺,眼睛瞪得跟燈泡似的。”幾乎每次一説到馬拉松,毛大慶都會以這種方式開場。
但當時,也是萬科向商業地産轉型與升級的最艱難時期。
在馬拉松運動裏,有個詞叫“撞墻點”。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跑者在馬拉松比賽中“撞墻”。其大概意思,就是指長跑者的身心狀態從接近滿負荷運動變為超負荷運動的時期。如何應對“撞墻”,直接關係到馬拉松比賽的成敗。
要贏,就要突破“撞墻點”。萬科進入了原來從不會進入的商業地産領域,而開始長跑的毛大慶,如今也已經成為參加全球各種馬拉松賽事次數最多的企業家之一。
但這樣的“撞墻點”,在每一家企業中都有。“2004年,聯想是個29億美元的中國公司;2014年,聯想成為400億美元的全球企業和無可爭議的PC霸主。未來5到10年,聯想將借PC、手機、企業級産品和服務向1000億美元的目標執著前行。”魏江雷説。
9月19日,距離北馬還有整整一個月。晚上5點多,田同生打開電腦,在微網志上寫下“突如其來的跑步大潮席捲而來”……
田同生在馬拉松界最出名的,是他和他的《百馬人生,從55歲開始》;這本和女兒合著的繪本中,描繪的是自己如何從一個挺著啤酒肚的中年男人,通過馬拉松實現“逆生長”。
而最近,聯想也做了一期“聯想30年逆生長”專題。讓技術貼近中青年、貼近運動,似乎是聯想正在尋找的出路。
他們這樣算經濟賬
聯想選在昨天發佈它的新産品——智慧手環公測版。魏江雷在微信朋友圈貼出的照片中,他高舉著右手,手腕上綁著的,正是同時出現在參跑明星手腕上的手環。
贊助奧運會、爭奪國家體育場的冠名權,聯想近年來和運動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耐力跑這項起點很低又無需高起點配備的運動項目,對於塑造一個積極健康進取的企業形象,是個完美的途徑。”曾經供職于李寧等公司的關鍵體育價值研究院院長張慶,昨天也跑完了他人生中的首個“全馬”——全程馬拉松。
2011年,北京馬拉松3萬個名額在啟動報名第6天被報滿;2012年,這時間縮短到4天;去年,報名者只用了13個小時,就將3萬個名額全都佔滿;今年,主辦方甚至不得不採取兩次搖號方式,搖出能參加半程馬拉松的人。
“以企業作為團體報名的數量增長非常迅速,這兩三年可以用成倍增長來形容;而很多有實力的企業甚至走向海外組團參加。”張慶説。
他分析,萬科的初衷應該是應對亞健康,這種狀態會讓人消極怠工,缺勤甚至導致病假,這對企業來説就是損失。而聯想,則是為了品牌行銷和形象宣傳。“一內一外,二者並不一樣。”
無論是為了推廣企業理念甚至産品,還是為了提高員工的身體素質,對於總裁們來説,他們自己並帶領員工參加馬拉松,心裏都有一本經濟賬。
分析數據顯示,除了競技選手之外,目前參與馬拉松運動的主流人群,年齡在30歲到45歲之間,是都市中的中高收入者。“這些人是消費者裏的中流砥柱。經營企業的人為什麼願意參與馬拉松?因為他們的目標客戶、他們自己,都在這裡。”張慶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