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消費要聞 > 正文

字號:  

嘉士伯邊緣化危機:業績引擎變包袱 在華連續關廠

  • 發佈時間:2016-02-20 08: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傑  責任編輯:湯婧

  僅僅兩年時間,嘉士伯首席執行官郝瀚思(Cees’tHart)對中國市場的態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一切還要從中國業績從重要引擎突然轉換成“包袱”説起。

  從2015年宣佈關閉5家門店開始,近期嘉士伯在2016年其官網的投資者欄目中表示,還計劃在中國關停2家工廠。不過,值得思考的是,在多家啤酒企業應對行業寒冬,不斷摸索尋求突圍的同時,嘉士伯通過關廠、裁員真的能去除其中國市場發展緩慢的病根嗎?

  再關廠急調結構

  24年來迅猛佈局中國市場的嘉士伯,怎麼也沒有想到,此前是增長引擎的中國市場卻面臨持續關廠的現實尷尬。

  據嘉士伯日前露的2015財年業績顯示,公司全年收入653.54億丹麥克朗(1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0.9762元),同比上漲1%,營業利潤84.57億丹麥克朗,同比下滑8%。

  而此前讓公司有信心的中國市場,沒想到卻再度“栽了跟頭”。此次財報顯示,在亞洲市場,除了中國外,全亞洲的啤酒市場均錄得正增長。

  在此前公司業績分析會上,郝瀚思也坦言,嘉士伯在華銷量有機增長為-2%。為此,嘉士伯高層表示,在公司已經關閉5家工廠之後,計劃在2016年還將關閉2家中國工廠,不過對於2016年將關閉哪兩家工廠,嘉士伯並沒有透露。

  資料顯示,從去年10月起,嘉士伯旗下重慶啤酒已先後宣佈關閉下屬的安徽九華山啤酒廠、永川分公司、黔江分公司等。

  此外,在嘉士伯關廠的同時,還對在中國的一些資産進行減記和重組,一共涉及33億丹麥克朗,其中包括重慶啤酒集團減記了4億丹麥克朗、中國東部的部分資産涉及28.82億丹麥克朗。

  最值得琢磨的是,對比嘉士伯兩次低調關閉工廠的理由,讓投資者看出其對中國市場的發展思路微調。

  資料顯示,此前,嘉士伯關店的理由是:“對輻射能力弱、可替代性強、運作效率低的工廠實施優化”;而此次嘉士伯關店的理由卻是:“為了鞏固利潤,公司已經在中國實施了大規模的結構調整,包括關閉了數家工廠。”

  “從此前的優化到現在的調整,嘉士伯對中國市場的發展規劃正在一步步深入,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嘉士伯似乎要對中國公司工廠要大規模動刀了,從此次嘉士伯高層的思路來看,整體規劃是棄東保西,今年關閉的兩家工廠最有可能就是東部工廠。”一位長期觀察嘉士伯的人士對記者直言説。

  此前郝瀚思曾坦言,中國東西部差異巨大,東部由於行業産能巨大,啤酒市場出現巨大的下滑,他甚至看到市場上有650毫升的啤酒只賣到0.30美元,“這已經低於原料成本”。

  2月18日,記者就嘉士伯未來在中國關閉的2家工廠到底是哪兩家致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不過截止到發稿時,記者並沒有受到關於該事件的具體回復。

  銷售模式“雙刃劍”

  作為丹麥最大的啤酒生産和銷售商,曾經在中國市場也是經歷了極速的多年擴張,為何在啤酒行業的寒冬到來時,卻是首家以迅速的開始關廠的方式極速進入了調整,與其他酒企相比,嘉士伯此舉背後到底説明瞭什麼?

  資料顯示,1876年,嘉士伯啤酒第一次出口到中國。雖然比較早,但當時在中國市場由於洋酒市場銷路沒有完全打開,此前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00年左右,嘉士伯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才開始起步。

  此後,嘉士伯憑藉銷售商利益最大化的獨特銷售模式,迅速在中國市場鋪開。特別是自嘉士伯2003年西進以來,在中國已有44家啤酒廠,超過11000名僱員,在西部號稱擁有60%的市場份額。

  期間,嘉士伯在西部市場先後收購了啤酒花(600090.SH)和重慶啤酒(600132.SH),與蘭州黃河(000909.SZ)在蘭州、天水、酒泉、青海建立四家合資企業各持股50%,和西藏發展(000752.SZ)合資建立西藏拉薩啤酒有限公司等等。

  雖然嘉士伯憑藉獨特的銷售商利益最大化的銷售模式做大,但這也對企業後來的發展埋下了一定的隱患。

  “銷售商的利益最大化,導致企業利潤空間逐漸變小,特別是在啤酒行業進入寒冬期,導致銷售商與企業的博弈,只是企業利潤空間變小,特別是嘉士伯在東部市場的表現,無疑是最好的例證。”另一位長期關注嘉士伯的人士告訴記者。

  上述人士直言,中國啤酒市場的前幾名越來越強,留給嘉士伯的空間並不大。雖然嘉士伯一直想發力,但是受限于市場份額太小導致業績下滑。

  據此前資料顯示,通過前期瘋狂並購,已成型的國內五大啤酒集團目前市場份額總和已近80%,嘉士伯排名第五,市場份額僅佔7%。

  “嘉士伯今天的困境並非一日而成,正因為嘉士伯終端比較粗曠的銷售方式,最終並沒有發力終端,導致企業終端銷售能力弱。此外,一方面因收購過多導致管理不能統一,以至於大而不強。”另外一位人士對記者直言。

  一位長期關注嘉士伯的人士告訴記者,或許正是這種模式和市場份額逐漸變小的現狀,才導致嘉士伯在啤酒業的寒冬抵禦能力差,不得不靠調整來維持現實的發展。

  其實,嘉士伯在中國市場業績下滑,也是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酒企發展的典型代表。資料顯示,去年,美國第二大啤酒商摩森康勝離開中國市場,隨後,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啤酒廠商三得利也結束與青島啤酒短暫的“聯姻”,幾乎完全退出中國啤酒市場。國內最大的啤酒公司華潤啤酒最近發佈的銷售數據也顯示,2015財年,公司的銷量下滑了1.35%。

  此前裁員,再加上此次的優化調整,在中國市場掙扎中的嘉士伯,能否通過持續的調整改變中國市場的業績,本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