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有利於刺激農村居民消費
- 發佈時間:2014-08-29 01:00: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郭偉瑩
8月26日,V isa公司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在北京大學新成立的斯坦福中心舉辦主題為“中國的城鎮化及其對國內消費的影響”的研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在會上表示,近些年來,新興電子支付對於居民消費的影響和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電子支付的應用加強了農村支付體系的建設,改善了農村的支付環境,實質上是將非現金支付資源向農村有效配置,為農村居民消費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楊濤認為,電子支付對於消費的影響表現在很多方面。首先,電子支付的創新發展解決了電子商務發展的支付瓶頸,支付機構提供的支付服務逐漸由最初的服務於交易演變為創造出交易,進一步刺激客戶網路消費。
其次,隨著網路平臺業務模式的日漸成熟和電子支付的不斷創新,基於網路平臺的電子商務已不僅局限于商品和服務的購買,更催生出許多全新的、有些甚至是尚處監管真空的電子商務形態,例如跨境電子商務、網路團購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種移動應用服務讓居民消費變得更加靈活方便,也為廣大企業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
此外,楊濤表示,電子支付還在消費信用問題、大數據管理、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等多方面對於居民消費有著間接影響。比如,支付企業通過合理有效地運用客戶消費交易相關的數據資訊,可以分析出客戶的消費偏好,消費能力以及潛在消費需求,消費者在電子商務平臺購物時,將接收平臺有針對性地推送過來的促銷資訊和相關連結,也更容易獲得自己想要找到的內容和感興趣的商品。支付企業還可以獲得消費者的信用程度,基於此就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合理的融資服務。在數據時代,支付企業可以成為新興的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數據來源,同時通過對支付背後的消費行為的挖掘,也可以進一步促進企業開發有針對性的行銷模式。
而餘額寶、P2P網路借貸等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的創新發展,也與電子支付密切相關,對於增進消費能力、個人可支配收入,促進消費金融的合理配置,起到了正面作用。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電子支付的應用加強了農村支付體系建設,改善了農村支付環境,實質上是將非現金支付資源向農村有效配置,為農村居民消費創造更好的條件。
而從支付環節來講,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甚至小城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金融基礎設施薄弱、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依託于網際網路金融的移動支付,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簡單易行等特點,能夠較好地解決這些地區的金融服務需求。
“電子支付不僅給中國廣大的消費者帶來支付的方便與安全,它還從整體上拉動經濟的增長。中國城鎮化規劃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縮小農村與城市的差距,在那些邊遠地區,有很多人尚未享受到正規的金融服務,而電子支付將會惠及更多的人。”V isa亞太區總裁柯如龍表示。
根據V isa委託經濟預測機構穆迪分析開展的一項針對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的《2013年穆迪分析報告》顯示:電子支付産品使用率在不斷上升,從2008年到2012年,電子支付為這56個國家和地區的G D P貢獻了9830億美元;這些國家和地區 同 期 的 年 均GDP增 長 率 為1 .8%。期間,它為中國G D P的增長貢獻了1.66%,近37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