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為廁所做“變性手術”如何

  • 發佈時間:2016-05-16 11:31:4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林 鳴

  “攻克”“佔領”這些詞,往日多出現于戰爭年代。如今,勇敢的女遊客也發動了一場又一場“攻佔”男廁之戰。如今,每逢旅遊旺季,各大旅遊景點遊客上廁所都成了問題,而女廁所的門外更是排起長龍。等候時間短的要五六分鐘,長的要十來分鐘。因而網上有“紳士”發出倡議:能不能將排隊短、人員少的男廁所騰出一段時間,先解決一下女廁所的燃眉之急?此倡議一齣,有人覺得不錯,應該推廣;有人卻不樂意了,人有“三急”,誰遇上都不好受。

  4年前筆者去俄羅斯旅遊,印象最深的除了異域風情,就是衛生間。莫説街頭巷尾,就是著名景點的公廁,數量也比西伯利亞虎還稀罕。因而每次出門前,導遊都要反覆把廁所位置、大小描述得清清楚楚,仿佛廁所才是一個重要的景點。哪兒有壓迫,哪兒有反抗——由於排隊時間太長,有時會發生女遊客“攻佔”男廁所的事件,好在男士們通情達理,及時讓出“陣地”。後來大家都學會了一個竅門:出門儘量少喝水。

  據報道,這種尷尬不僅頻現景區,還出現于某些高校。去年國慶黃金周歸來,廣東商學院的男生忐忑了好幾天——因為在教學樓如廁時,要擔心會不會進錯門。原來校方為解決女生如廁難,利用假期將教學樓內一半男廁改成了女廁。整改原因之一,是該校女生比例逐年提高。目前,該校男女比例已達到了1:2.2。同樣情況也出現在其他高校,在一些偏文科的學院,女生數量不僅超過男生,而且屢創新高。這樣一來,比佔圖書館座位更嚴峻的“方便”問題,便提升到議事日程上來。

  無論景區還是高校,女廁稀缺可不是小事。據測算,女性如廁時間平均70至75秒,是男性的兩倍多;女性如廁頻率也大概是男性的1.5倍。醫生和專家共同指出,女廁廁位至少應為男廁廁位的2到4倍才合理。若男女廁位數量相同,勢必造成高峰時期女廁門口排長隊,甚至影響身體健康。我國2005年起實施的《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中規定,廁所男蹲(坐、站)位與女蹲(坐)的比例宜為1:1到2:3,獨立式公共廁所宜為1:1,商業區域內公共廁所宜為2:3。業內人士認為,在計劃經濟年代,公廁設計一般是男廁蹲位比女廁多。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她時代”已經來臨。由於生理原因,男性小便時間只有女性的一半,在景區“黃金周”遊客井噴時,女廁蹲位偏少的結構性矛盾就顯得十分突出。

  那麼,就目前情況而言,有沒有解決問題的高招呢?當然有。無性別公廁就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尷尬。母親帶小男孩,父親帶小女孩,女兒協助年邁父親,兒子協助年老母親,不同性別的家庭成員共同外出,一人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協助如廁的問題,無性別公廁也能解決。而且,不少男士看到女廁所門前的長龍,都覺得發揚一下“女士優先”的風格不是什麼問題。今年春節,廣東省高速客運部門在應對大量客流時,就採取了每半個小時將男廁臨時改為女廁的應急措施。而且現場有專人負責引導,提供服務,有效地緩解了當時廁所緊張的尷尬。而且,現場沒有聽到男士的抱怨。

  建議景區如果再遇到此類情況時,不妨可借鑒上述做法。及時改變廁所的“性別”,既可減少“攻佔”事件、緩解女士如廁壓力,更可考驗男子漢的“紳士風度”,以及我們的應急預案。總而言之,不讓女同胞陷於尷尬境地,人性化地解決“內急”問題,不應該是多大的難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