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非公經濟吐故納新 創新“拉來”新機遇

  • 發佈時間:2016-03-14 12:24: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楊佩穎  責任編輯:金瀟

  “總書記的話給企業家們很大的鼓舞,讓民營企業家們吃了個定心丸,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在12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後,全國政協委員陳洪生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3月4日,習近平在民建、工商聯界別聯組會上對非公經濟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非公有制經濟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

  “總書記的話解除了非公有制經濟的所困、所惑、所思,讓企業切實感受到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所以對民營經濟在新常態下發展充滿了信心。新常態下的新經濟肯定有很好的新機遇。”全國政協委員王文彪説。

  非公有制經濟是當前我國經濟形勢下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目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數量已佔市場主體的90%,對GDP的貢獻率超過60%,就業貢獻率超過80%。

  “十三五”規劃帶來新機遇

  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建議中,有不少與民營經濟相關的話題,如民營企業要引導轉型發展,加快技術、産品、業態等創新,把發展的重心放到品質和效益上來。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十三五”期間實施的工業強基工程、“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不斷提高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進一步深化改革,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降低稅費,進一步深化審批制度改革,鼓勵全民創新驅動發展,在執行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中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在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宗慶後看來, “十三五”規劃給民營企業帶來了更大新的發展機遇。

  “國家對民營企業的重視是非公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陳洪生表示,當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民營企業作為我國經濟領域的新生事物,在政策層面上還不穩定,企業家也會有些擔心,對國家政策有信心對他們的發展來説非常重要。

  陳洪生認為,第二大機遇是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在股權結構上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造,給民營企業參與進來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第三大機遇是針對國家實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政策,民營企業在經營的靈活性、適應能力、就業、員工激勵等方面比國有企業更有優勢。

  “親”“清”關係營造清朗發展環境

  “以前一些中小企業到政府辦事,沒有任何關係和利益,事情會很難辦。”全國政協委員陳建國對習近平總書記在民建、工商聯界別聯組會上指出的“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印象深刻,他説,“親”“清”對政府和企業的關係更加清朗。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新型政商關係,概括起來説就是“親”、“清”兩個字。對領導幹部而言,所謂“親”,就是要坦蕩真誠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所謂“清”,就是同民營企業家的關係要清白、純潔,不能有貪心私心,不能以權謀私,不能搞權錢交易。對民營企業家而言,所謂“親”,就是積極主動同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部門多溝通多交流,講真話,説實情,建諍言,滿腔熱情支援地方發展。所謂“清”,就是要潔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

  “‘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體制環境。”全國政協委員吳先寧對未來網記者説。

  對於新型政商關係,全國政協委員、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建議,“親”和“清”要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上,做到有邊界、有擔當、有作為。

  用創新激發逆勢而上的動力

  針對民營企業未來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傑事傑新材料集團董事長楊桂生認為,創新驅動是民營企業的方向。民營經濟在創新方面有著天然優勢。“民營經濟相比于國有經濟,決策和轉換的時候更有靈活性,很多領域可能走在國有企業的前面,在創新領域取得突破。”

  “在這一輪調整當中,原來有自主智慧財産權,以及有品牌優勢的企業是佔得先機,還包含原來渠道上有優勢的民營企業,會逆勢而上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楊桂生説。

  陳洪生建議,民營企業要搞好企業治理結構,包括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在企業發展的前瞻性、長遠性,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民營企業家要敢於擔當,在經濟轉型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孫蔭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民營企業要通過産品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向市場要效益。加強資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積極發展綠色、迴圈、低碳産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