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強化電商産品品質監管 建設誠信交易生態

  • 發佈時間:2016-03-14 09:32:0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何 可)3月10日,全國政協召開十二屆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全國政協委員、河海大學副校長陳星鶯在大會發言中指出,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市場,但“假冒偽劣、維權困難”也刺激著消費者和誠信企業的神經,建議加強電商監管,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陳星鶯指出,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約為20.8萬億元,同比增長約為27%,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市場。但是據工商總局抽查,2014年的網購正品率僅為58.7%,9個電商平台中7個有售假行為,問題率77.8%;2015年受理消費者網路購物投訴同比增長87.3%。質檢總局2015年監督抽查了5大類11種電子商務産品的品質,合格率也僅為71.3%。

  陳星鶯表示,自己在調研中發現,不法商販多利用“虛擬”“遠端”“資訊孤島”等網路特有屬性從事欺詐行為;有的電商平臺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對其平臺上電商的第一道監管責任缺位;還有一些購買者,具有排斥“偽劣”而接受“假冒”、購買便宜“假真貨”的消費心態。

  陳星鶯建議從4個方面加強監管,打造一個誠信、公平、法治、安全的電商行業。一是建立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提升電商執法實效。進一步推進政策的相互銜接,強化執行力度,推進電子商務立法,消除法規盲區;完善工商登記、電子合同法律制度,明確電商平臺及電商的法律責任;嚴懲制售假冒偽劣産品的電商和企業,大幅度提高不法商販的違法成本與代價。二是加強網際網路數據的安全監管,規範商業資訊披露。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資訊技術,建設電商監管平臺及數據庫;從根本上打破部門監管執法與區域屬地管轄的壁壘,使不法商販在這種跨區域交易的新型商務業態中無從鑽空子竊取數據進行網路欺詐。三是強化電商産品品質監管,從源頭根除假冒偽劣。完善電子商務産品品質監管機制,加強標準規範體系建設,對電商及産品實施“風險監測、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信用管理”的全過程監管,定期公佈産品品質監管結果,儘量確保生産源頭就無假貨。四是引導社會多方參與監督,形成誠信交易生態。建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和評價監督體系,實現電商資質、交易、品質、信用、監管等資訊和消費者維權資訊的交換共用;引導消費者建立正確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責任;鼓勵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發佈對電商品牌和電商的專業信用評價;鼓勵企業推廣線上線下融合,建設集展示、物流、交易、服務於一體的電商品牌與品質體驗店或示範園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