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用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 提高産品品質和效益

  • 發佈時間:2016-03-11 08:31:0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徐建華)“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兩者是相互聯繫的,它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産品的品質和效益,使每一個人都滿意、都喜愛,這樣品牌才能建立起來。”3月10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回答媒體有關“工匠精神”的提問時表示,創造品牌,要有品牌文化,要有工匠精神,使它做得更精美、更好用、更優質,另外要有創新精神,使它能夠更符合市場需求,特別是潛在的需求。

  萬鋼以自己在德國學習的經歷和感觸分析説,工匠精神實際上是一種敬業精神,就是對每個人所從事的工作鍥而不捨,對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鬆。工匠精神的培育,第一是教育的結果,在德國,哪怕是商店的一名售貨員也要進行培訓,包括包盒子、做禮品等等,都有一個系統的教育。所以從教育抓起,抓職業教育,對於培養專業性人才的工匠精神十分重要。第二就是精神,這種精神産生於文化。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度粗製濫造,智慧財産權保護也有很大的問題。上世紀初,德國製造的商品,英國人強制性地讓打上原産地,德國人對此進行反思,對每一件事情都認真要求,逐漸形成了工匠精神,使産品品質越來越好,得到大家的認同。在當今這個創新時代,我們也要加強基礎教育,加強職業教育,使更多産業一線的工人能夠得到更系統的教育,使品質為上的要求變成企業發展的文化,使每個人都把産品品質和創新作為自身的需求、自身的文化組成部分。

  萬鋼認為,創新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種延伸。小到對每一個工作環節高質高效的創造,大到一個新的産品、一種新的技術開發,都是工匠精神。“因為只有你對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都了解,才能夠提升它、改進它,保證産品不斷精益求精。”

  萬鋼還同時對國人海外購物和供給側改革等問題進行了回應,認為我國製造業發展很快,規模也很大,但是怎麼樣跟緊市場潛在的需求,怎麼樣挖掘一些産品,做好市場導向和導向市場,關鍵問題就是要“推進供給側的改革”。他以我國第四代移動通訊成為全世界兩大標準之一和高鐵從引進時的時速250公里跨越到自主創新時的時速380公里為例,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還是要提高創新能力,我國創新政策的指向要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強整合創新,面向市場的需求供給,同時也進行引進吸收消化和再創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