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讓“中國芯”照亮世界

  • 發佈時間:2016-01-12 10:32:4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菁沈洋

  巴掌大的藍色圓形硅片上,一層層“生長”著多種半導體材料,兩千個毫米見方的晶片整齊分佈其中。由電變光,晶片發出神秘的幽藍光,投射到熒光粉上,頓時柔和的白光灑射開來。

  正是這小小的硅襯底藍色發光二極體的誕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日美之後第三個掌握藍光LED自主智慧財産權技術的國家、唯一實現硅襯底LED晶片量産的國家。

  201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花落“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體”。獲獎的背後,是一個持續19年的藍光夢。

  “中國芯”的誕生:用創新來造芯

  早在1962年LED就問世。正式作為照明光源,是日本1993年取得的突破,這項藍寶石襯底LED技術獲得2014年諾貝爾獎。1995年,美國成功研發碳化矽襯底LED技術,獲得2003年美國總統技術發明獎。

  當日美技術路線紛紛取得突破,一位30歲出頭的年輕人也開始憧憬中國的藍光夢。他,就是硅襯底LED技術的領銜教授、南昌大學副校長江風益。這個藍光夢,一做就是19年。

  1996年,在南昌大學一間40平方米的實驗室裏,江風益揣著60萬元貸款開始了追夢。4年後,他成功試製出藍寶石襯底藍、綠、紫光LED,其中藍光LED投入量産。但江風益很快陷入了新的擔憂。國內LED下游企業越來越多。可致命的是,技術專利都掌握在日美手中,行業隨時可被扼喉。

  2003年,江風益大膽選擇硅襯底氮化鎵技術路線。這是一條國外少數知名企業大量投入卻攻關未果的路線,這是一條被外國同行判了技術“死刑”的路線。

  2004年,硅襯底LED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打破日美壟斷,形成全球LED技術三足鼎立局面。目前其電光轉換效率超過60%,獲得授權專利147項,其中國際專利47項。

  中國造的歷程:創造而非製造

  如果説“中國芯”是一次技術創新,那麼造芯則是又一次生産力轉化創造。

  2010年,科技部批准依託南昌大學團隊組建國家硅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工作企業化”是江風益的又一創新性制勝“寶典”。他採取“關鍵技術科研人員攻關,操作實驗交給工人和生産線”的方法。科研人員把實驗程式編好交給工人,工人24小時3班實驗不停歇,第二天一上班數據就擺在桌上了。這一機制明顯加快了攻關進程。

  2009年,晶能光電在全球率先實現硅襯底小功率LED晶片量産;2012年,又實現硅襯底大功率LED晶片量産,這標誌著硅襯底LED技術産業化的成熟,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將其列為年度新聞事件。我國在硅襯底LED領域因此佔據了技術和産業化兩大高地。

  如今硅襯底藍光LED技術的産品用戶超過300家,幾乎覆蓋全部照明領域。

  藍光夢的延續:中國芯照亮世界

  在南昌,以硅襯底LED技術為核心聚焦了12家企業,覆蓋全産業鏈。

  一項打造“南昌光谷”的藍圖振奮著江西。江西決定,把南昌打造成全國的LED光谷,建成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LED全産業鏈研發、製造和應用基地,到2020年LED産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佔全國15%,其中硅襯底LED技術收入達到500億元。

  實驗室裏,獲獎團隊仍然在向新的高點進軍。江風益説,我們正努力攻關黃光、綠光LED,使無需熒光粉的LED照明成為現實。“在不遠的將來,要用‘中國芯’照亮世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