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品牌是一種承諾

  • 發佈時間:2015-12-25 10:32:1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象臺

  □ 胡立彪

  外媒報道,德國大眾汽車意欲在“尾氣門”之後重建品牌形象,其“重建”行動之一便是棄用“Das Auto”(相當於英文的“TheCar”,冠詞加“汽車”)廣告標語,而以“Volkswagen”也就是品牌名稱“大眾汽車”來取代。本來前者就夠簡單了,現在更退回到只念自己的名字,基本上等於閉嘴了。不過,從品牌建設和危機公關的角度説,大眾這次“閉嘴”,算是比較高明的一招。

  事實上,“Das Auto”廣告語從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2007年上臺執掌大眾開始喊出,其意看似求簡,實則是在追求至簡背後的大道。據文德恩講,只有大眾汽車集團這樣能夠將諸多品牌和産品集中于麾下的企業,才有權自稱掌握汽車真諦,成為汽車的象徵,正如紙巾行業的Tempo和可樂領域的Coca-Cola。簡明扼要的“Das Auto”,背後卻是大眾的自負和野心。而在大眾最大的市場中國,“Das Auto”被一些消費者音譯為“打死奧拓”,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戲謔是對大眾滿滿自信的一種諷刺。

  殘酷的現實是,“尾氣門”猶如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自負的大眾臉上。而這樣的事實也證明,雄心勃勃的文德恩並沒有把大眾領上大道,反而是帶離正路,誤入歧途。新任大眾品牌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對前期大眾過於自負的品牌策略有所警覺,認為“Das Auto”暗示僅僅一個大眾乘用車品牌就可以給當代汽車定義,未免顯得過於絕對化和專制主義。迪斯覺得,鋻於當前面臨的危機公關壓力,大眾在宣傳上應當展示謙遜低調,而非氣焰囂張。

  人們常説,“危機中蘊含著機遇”。大眾在宣傳上轉入低調,試圖使其前期因過分張揚而受損的品牌形象得到修復,這樣做是對的,而就目前社會反映看,民眾似乎還沒有放棄大眾這個牌子。假以時日,大眾品牌重塑得力,也許真的可以實現轉危為機。

  大眾在宣傳上“閉嘴”,走去自負、減張揚的路,雖為不得已,是危機公關的一種策略,但這種反思過程,卻是對品牌原始價值的回歸,這對任何企業進行品牌建設都具有啟發意義。

  過往無數危機事件,真正能夠妥善處理,做到化危為機者,寥寥無幾。企業幾乎都是採取鴕鳥政策,把沉默和拖延當作最佳應對措施,認為時間可以沖淡一切。而事實上,企業這種消極以對做法的唯一結果,就是其品牌形象負面化,污點變為永久性的胎記。中國乳業至今未走出三聚氰胺危機的陰影,根源就在於所有涉事企業都選擇了一條失先機、失誠信、失道德的不歸路。

  就算到現在,許多企業仍然不知品牌的真正價值和意義,在品牌建設上選擇失據。説起來了,企業似乎都清楚,品牌是産品、是符號、是標語,更進一步,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産,是溝通企業與消費者之間聯繫的紐帶。但它們往往忘記一個最根本的涵義——品牌是一種承諾。承諾才是品牌形成價值的基礎。一個品牌出現負面事件,面臨公關危機,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承認錯誤,而且要表現出最大的真誠。一點點的猶豫,一點點的隱藏,都會使品牌形象受損,使品牌價值異化,並且這種價值層面的異化會使受眾對品牌認知形成負面“結晶效果”和“刻板印象”。這種心理和意識層面的價值認知,在很長時間內都難以恢復。

  這次大眾“尾氣門”始於誠信缺失,而挽救形象也必須從誠信入手。幸虧大眾認錯及時,反思深刻,補救到位,其品牌損失還算不大,若也像一些企業那樣走鴕鳥路線,以至於形成“結晶效果”和“刻板印象”,那大眾基本就完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