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為“中國製造”保駕護航

  • 發佈時間:2015-12-24 09:32:0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何 可

  “十二五”期間,查處各類品質違法案件50.6萬起,涉案獲得金額達238億元。

  “十二五”期間,查辦大案要案10398起,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4514起。

  “十二五”期間,查辦電商案件600余件,查處了假冒櫻花電器、假冒LV品牌産品等大案。

  “十二五”期間,開展了732次缺陷汽車召回活動,涉及缺陷汽車2088.92萬輛。

  ……

  一串串數據反映出質檢工作者的默默耕耘和辛勤付出,講述著我國品質執法管理領域的種種故事,記載著我國産品品質提升的曲折軌跡。“十二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的五年,也是我國産品品質穩步提升的五年。

  “利劍”高懸鐵腕執法

  “十二五”期間,質檢總局保持執法打假的高壓態勢,有效懲處了一批制售假冒偽劣的違法分子,曝光了一批違法企業,打擊了一批産品品質違法行為“潛規則”。

  金湖輪胎“返煉膠”事件、“瘦身鋼筋”進入寧杭高鐵工程和海南文昌保障房工程事件、湖南嶽陽中石化加油站“問題油”事件和浙江溫州“加水油”事件、河南湖北等地“粉末磚頭”事件、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面對一大批性質惡劣、問題嚴重的品質違法案件,質檢總局精準打擊,鐵腕執法,毫不留情。

  2015年,中央電視臺“3.15”晚會現場曝光山東不法廠商調和有毒汽油牟取暴利問題後,質檢總局“神兵天降”,通過“12365單兵可視化移動執法系統”在1小時內完成現場檢查、調查,展示了為消費品品質安全保駕護航的“奔雷”速度。

  “十二五”期間,質檢總局圍繞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産業結構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先後開展了農資、建材、汽車及配件、汽柴油、酒類産品、家用電器、化粧品、食品用相關産品、兒童用品等“質檢利劍”行動。五年來,共出動執法人員821萬人次,查處各類品質違法案件50.6萬起,涉案獲得金額達238億元,查辦大案要案10398起,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4514起。其中,查處假冒侵權案件22.7萬起,涉案貨值111.9億元,移送公安機關2554起,搗毀窩點10896個。

  如今“質檢利劍”行動已經成為質檢系統執法打假的品牌工作,如同一把高懸的“利劍”,令品質違法分子聞風喪膽,為我國消費品品質安全披荊斬棘。

  “十二五”期間,質檢總局創新工作方式,深入開展區域性品質問題集中整治,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體、媒體監督、社會參與”的多元共治機制。對全國28個省排查梳理出的375個重點區域開展區域性品質問題集中整治。

  “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2013年12月18日,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在京就區域性品質問題整治集體約談重點區域地方政府,對5個區域品質問題多年整治成效不明顯、非法生産出現反彈和品質違法問題嚴重的地區,與當地政府負責人展開面對面的交流,獲得了5個重點區域政府負責人的高度認同。

  開闢執法打假“第二戰場”

  2014年7月4日,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在浙江杭州調研考察電子商務産品品質風險監測工作時強調,電子商務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品質安全問題,搞好電子商務産品品質監管,是質檢部門面臨的一個大課題,也是一個大挑戰。

  據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司長嚴馮敏分析,線下摸排品質違法線索是“面對面”開展工作,但線上摸排線索並取證存在的困難則更為突出。一是追溯難,二是取證難,三是查處難。基於上述困難,質檢總局積極開拓執法打假新模式。2013年在杭州成立了電子商務産品品質12365投訴舉報中心。2014年,各地質監部門按照“風險監測、網上發現、源頭追溯、屬地查處、信用管理”的要求,積極開展電商産品打假。2015年成立了全國電子商務産品打假維權協作網,形成了多元共治假冒偽劣電商産品的有效工作格局。

  (下轉2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