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聚焦重點難點 大膽改革創新

  • 發佈時間:2015-12-04 09:32:21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這次督察調研工作,北京市政府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積極配合,充分表明北京市政府對電梯安全工作的重視。通過調研,我們認為北京市電梯安全工作在幾個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這是最近國務院督察調研組在完成對北京市電梯安全工作督察調研後,對首都電梯安全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

  根據國務院安委辦督察調研通知,由住建部帶隊,質檢總局、安監總局參加,組成督察調研組,11月中旬對北京電梯安全工作情況進行督察調研。督察調研組聽取了北京安委辦以及質監、安監、住建等安委辦成員單位的彙報,查閱了相關材料,還分別到北京市海澱區、西城區進行了現場調研,到地鐵交通、商業場所、醫院、居民小區等單位實地了解電梯安全情況。現場查看了北京市物聯網及應急處置平臺情況,同時召開了生産、使用、維保和物業、開發商、業委會等單位參加的座談會,聽取各方電梯安全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對於北京市的電梯安全工作,國務院督察調研組認為在4個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首先,北京市把電梯安全作為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組織協調有力,各單位部門各司其職,效果顯著。截至目前,北京市未發生電梯事故及敏感事件,電梯安全狀況總體平穩。

  “以問題為導向,聚焦重點難點,解決措施得當”是第二個突出的成效。北京市質監局特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首都電梯數量的快速增長和“老齡”電梯的增多,電梯安全工作面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北京面對問題能夠迎難而上,解決問題,在全國率先打通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應急使用通道,全面建立‘三無’電梯解決機制。”國務院督察調研組如此評價道。

  北京市從3個層面逐一解決電梯更新改造維修資金難題,全面建立“三無”電梯政府救濟機制。即對於責任主體明確,但運作風險較大的公共交通、商場、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電梯,由北京市財政出資,市質監局牽頭,每年組織技術機構對公共場所電梯開展風險評估,評估結果通報行業主管部門,由行業主管部門監督責任單位落實安全隱患整改資金;對於責任主體分散,維修資金使用困難的商業住宅電梯,協調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創新性出臺政策文件,簡化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程式,“電梯故障危及人身安全”等6種危及房屋安全的緊急情況,不需經過“雙2/3業主”同意,即可直接使用維修資金用於電梯維修,先行消除電梯安全隱患;對於産權不清、資金不足、物業失管的“三無”電梯,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任務,要求各區縣政府建立救濟制度,採取財政補貼的方式消除安全隱患。

  “大膽改革,勇於創新,綜合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提升電梯安全水準”是第三個顯著成效。督察調研組認為北京市主要在3個方面大膽改革創新:監管方式創新,開展老舊電梯等高風險電梯安全評估,運用風險管理理念,對重點設備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強化許可證後管理,採用政府購買服務形式鼓勵社會仲介參與社會管理工作,提高從業單位組織化專業化水準,提高電梯監管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監管手段創新,實施科技創安工程,開創數字監管新模式,通過科技創安、科技惠民、應急救援平臺的建立,使北京電梯監管邁向數字監管時代;完善標準體系、實施精細化管理,制定了《電梯主要部件判廢技術要求》等地方標準,制定了房屋修繕定安標準,將電梯安全鑒定結論與住宅專項維修資金銜接。

  “明晰各方責任,實施多元共治”是第四個顯著成效。目前,北京市在政府內部形成電梯安全監管多元共治新格局,聯合行業部門制定行業電梯安全監管政策,建立電梯安全監管聯席會議制度以及開展聯合執法檢查等方式,大力推進“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制度落實,實現綜合監管、專項監管、行業管理與屬地監管力量優勢互補。

  結合座談和現場督察調研情況,國務院督察調研組給出了3點建議:北京市在物聯網技術應用、住宅專項資金應急提取、“三無”電梯的政府救濟機制、電梯多元共治經驗係、重大活動特種設備保障工作等方面進行總結,系統化、模組化、標準化地凝練後在全國推廣;繼續研究難點問題,探索建立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尤其可以對老舊電梯提出金融租賃等開展試點工作;加大電梯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力度,發揮保險監督、賠償機制,利用市場機制調節。增強維保公司的良性競爭,在全國起到示範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