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兩大傳統産業一興一衰
- 發佈時間:2015-11-16 10:34:03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行業坐標
□ 楊雷平 本報記者 傅江平
在深圳産業版圖上,近來有兩個傳統行業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個是讓國內外同行津津樂道的深圳女裝,一個是給人以“廉頗老矣”之感的深圳傢具。這兩個傳統行業在同一座城市裏同時發芽、生根、開花,卻結出了不同的果實,讓人不得不將它們的發展路徑進行對比。
深圳位於珠三角地帶,與香港毗鄰而居。由於地緣特性,深圳傢具和深圳女裝都以“三來一補”、“貼牌加工”起家。當初深圳設立經濟特區後,這座作為“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城市,讓眾多在國內尋找市場機會的境外企業如獲至寶。隨著香港製造業的大量內遷,深圳服裝業和傢具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不過這也僅僅限于加工製造環節。因為香港將其設計、行銷、管理、諮詢、品牌策劃、廣告等配套環節留在了大本營。這一時期的深圳女裝和深圳傢具一樣,毫無品牌概念。“卡汶”董事長何淑君就是伴隨著香港製衣業的內遷而來到深圳的。她説,當初特區政府對“三來一補”的企業有免稅等優惠政策。據深圳眾多的女裝品牌回憶,當時深圳的服裝代工企業非常多,為了賺取微薄的利潤,大家不得不接受外商嚴格的挑選。當時外商的手中拿著訂單,同時找好幾家深圳代工企業商談,誰的品質好、速度快、費用低,誰就最有希望拿到訂單。
深圳服裝行業協會一位工作人員回憶:當時加工一件男式襯衫,代工費才6元,除去員工工資、水電費、租金等必要開支,利潤稀薄。他當時就堅信,來料加工只能作為權宜之計。
而這一時期,深圳傢具業憑藉著考究的做工和新穎的設計迅速得到東南亞地區消費者的認可,産業發展進入“黃金期”,並成為深圳傳統製造業中的“老大”。一些規模企業開始開枝散葉,在國內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深圳傢具的影子。
現在看來,“三來一補”企業是20多年前深圳傳統産業的主體,並且形成外銷為主的行銷模式。這種模式適應了當時的傳統産業自由競爭的需要,也確實對處在起步階段的深圳産業起來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經過近30年的發展,深圳女裝業如今已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産業體系和聚集優勢,擁有自有品牌800多個,其中國內知名品牌200多個,産品暢銷國內100多個大中城市,在大城市一類商場的市場佔有率高達60%以上,涌現出了“安莉芳”、“馬天奴”、“瑪絲菲爾”、“歐尼邇”、“卡爾丹頓”、“凡思諾”、“歌力思”、“影兒”、“傑西”、“天意”、“閣蘭秀”、“淑女屋”等一大批全國知名品牌。從2001年起,每年一屆的深圳國際服裝展吸引了全球業內人士的眼球,深圳女裝更是為深圳贏得了“時尚之都”的美譽。
反觀深圳傢具業,現在雖也匯聚了一些品牌,沙發包括“左右”、“芝華仕”、“德勝”,板式傢具包括“紅蘋果”、“興利”,板木傢具有“迪諾雅”,兒童傢具有“松堡王國”、“七彩人生”,床墊有“雅蘭”、“圓方園”等,但整個深圳傢具行業與深圳女裝行業蒸蒸日上的景象相比,則顯得“沉悶”,品牌大多也是“走不遠”,市場份額有限甚至萎縮,給人有種“英雄氣短”之感。據了解,從2014年開始到現在,龍崗區先後有271家傢具企業關門倒閉,寶安區原來的大型台資傢具企業也盡數撤出。總結一下,不難發現,在這些各有“不幸”的傢具企業中,同樣有著共性,就是有相當一部分傢具工廠缺乏戰略視野:他們做事情只顧賺錢,衡量業務員的績效指標除了開店數量,還是開店數量。目前,深圳傢具業的新常態就是:一味追求開店數量,開一批,關一批;關一批,開一批,如此迴圈,很多經銷商門店變成了“僵屍店”。
採訪中,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訴苦”:近年來,深圳經濟發展由“深圳速度”向“深圳品質”轉變,新興産業逐年增大,作為傳統製造業的傢具業則不受“鼓勵”,從而陷入“夾縫中求生存”的境地。
那麼,深圳女裝為什麼能在同樣沒有“政策利好”的情況下,卻發展得風生水起呢?因為,上世紀90年代末,深圳女裝業開始從代工向品牌發展轉型,以創意設計的力量擦亮了深圳女裝的品牌,不但讓深圳女裝成為當地的優勢産業,而且成為國內服裝業中的佼佼者。如果要總結深圳女裝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代工階段;二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一批本土品牌向全國性大品牌轉變;三是2008年到現在,部分已是國內大品牌的企業朝著國際品牌的方向發力。現在,深圳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女裝品牌生産基地,深圳服裝業正在加速完成從出口加工到自主品牌、從傳統産業向時尚創意産業的轉型。眼下,在款式、用料、行銷方式等領域不斷改進、不斷創新的深圳女裝又與時俱進,將“網際網路+”充分融入到産業發展中。
而深圳傢具業呢?二三十年過去了,似乎還在原地踏步。對此,深圳市環宇傢俬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小萍認為,創新能力不足是深圳傢具業的痛點。她説,現在在國內傢具市場上,産品相互抄襲,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許多小型企業沒有自主設計的能力,同時由於設計人才缺失,品牌推廣意識弱,開發新産品資金大、週期長和風險大等諸多因素,部分企業在實際運營時,只注重擴大經營,不注重産品的設計和品質,缺乏科學的行銷戰略。
從2012年至今,諸多傢具名企因為抄襲的糾紛此起彼伏。雙葉傢具起訴賴氏傢具一案得到宣判,賴氏傢具敗訴,成為該起系列索賠案中的第一個因抄襲敗訴的傢具企業。面對這樣屢屢發生的抄襲事件,不難看出中國傢具市場存在“創新缺失”的問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