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土壤”豐厚 才能多出人才

  • 發佈時間:2015-11-13 09:32:1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徐建華

  在11月6日舉行的國際認可論壇(IAF)全體成員大會上,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秘書長肖建華當選為IAF主席,成為首次當選該國際組織最高職務的發展中國家代表。IAF成立於1993年,是由世界各國的認可機構、認證機構及其用戶共同組成的國際認可合作組織,現有97個成員機構,在如此重要的國際組織中實現突破,不僅標誌著中國在國際認證認可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取得重大突破,並在運用認證認可規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全球貿易便利化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建設性作用,更彰顯了我國在國際品質相關組織中人才隊伍的壯大。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葛優在電影《天下無賊》中的這句經典臺詞,不僅點出了人才對任何一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性,也凸顯人才的不可多得。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是國際公認的國家品質基礎設施。從世界通行做法來看,國家品質基礎設施既是政府發揮監管職能的技術支撐,也是實施國際貿易政策的重要內容。比如認證認可就是國際通行的品質管理手段和WTO提倡的貿易便利化工具,通過構建認證認可的雙多邊互認機制,可以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有效減少技術壁壘,降低貿易成本,提高供應鏈效率,促進全球貿易便利化。

  當前,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都有相應的重要國際性組織,有的還有多個,這些國家組織不僅對於全球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規則的制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對國際貿易中品質的基礎性地位和貿易框架構建有著很實際的話語權。

  外貿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中國製造邁向中高端的重要載體。要想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作為市場競爭通用“語言”的品質有著核心競爭力的作用。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就必須使得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中進入“以質取勝”的“品質時代”。因此,掌握品質基礎“語言”和遊戲規則,贏得相應的話語權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實現這些目標,首當其衝的就是需要人才。

  事實上,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國在品質基礎的國際人才和國內人才建設方面已經初見成效。比如在國際標準化方面,自2006年李亞萍博士實現IEC/TC(國際電工委員會/技術委員會)主席“零”的突破之後,不僅我國承擔ISO(國際標準化組織)、IEC的TC主席(副主席)人數逐年上升,而且目前ISO的主席、ITU的秘書長、IEC的副主席也分別由我國的張曉剛、趙厚麟、舒印彪擔任。計量和檢驗檢測方面,我國也先後培養出了張鐘華、李天初、龐國芳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些人才的脫穎而出,對於我國參與國際相關組織的活動,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過我們同時也要看到,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國家品質基礎人才,尤其是國際化人才隊伍整體數量和品質,仍有不少的差距。擔任IEC/TC 110(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子螢幕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席的王保平就曾感嘆,我國的國際標準化人才相對還是顯得有些困乏,尤其梯隊建設方面仍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想涌現出更多像肖建華這樣的人才,就必須有很好的“土壤”,需要從多方面去“澆水施肥”,幫助他們成長。首先,需要參與國際品質組織的主體,比如企業、檢測機構等轉變觀念,加大對人才培養的力度,尤其是處理好短期和長期利益的關係,畢竟很多國際品質組織的職務帶有公益性,並且是兼職完成的;其次,要抓好人才梯隊建設,形成人才的傳承和傳遞,這既需要發揮已經成長起來的人才的帶頭和領軍作用,更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這項事業中,能夠到領軍人物身邊學習成長;最後,就是應當注重對品質基礎的教育投入,從學生開始培養,最終必將可成燎原之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