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收藏大家是這樣煉就的

  • 發佈時間:2015-08-28 10:32:4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收藏論壇

  □ 張守濤

  近年來,收藏、理財、投資逐漸成為一個十分熱門的話題,人們也常常把這三者等同而談。但事實上,收藏與理財、投資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應該説,無論是理財還是收藏都會涉及到投資,但理財的投資是資本運作,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回報;可是,收藏的投資恰恰相反,是一種長期的投資,初衷往往是興趣,滿足精神上的愉悅,滿足一種擁有藏品的慾望,其次才是在收藏中獲得一定的資本利益。

  顧名思義,所謂收藏就是把自己喜愛的藏品收為己有並藏入私室。這些都決定了收藏的投資是長線投資,並且與興趣和相關知識有著密切關聯。歷史上,藏家們有的把藏品用來專供個人或朋友之間鑒賞把玩,或成為家族的傳世之寶;有的藏家把藏品陳列于私人或公共博物館,供更多的人鑒賞和研究。這些都是收藏的本意。在國外眾多的博物館藏品中,有很大比例屬於私人或由私人捐贈,在很多著名博物館中一些價值連城的藏品往往會註明是“某某人士捐贈”。在我國的博物館中也有很多珍貴藏品來自於個人藏家捐贈。大家所熟知的張伯駒就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收藏大家。張伯駒,河南項城人(1898年-1982年),集詩人、書法家、國學大師于一身。出身官宦世家,其生父張綿芳曾在袁世凱手下任職,其自幼被過繼給伯父張鎮芳,張鎮芳曾是光緒三十年的進士、任過直隸總督,辦過鹽業銀行。張伯駒就是在這樣一個富庶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從30多歲就開始了他的收藏生涯,他幾乎把一生的精力和財力都用以收藏曆代書畫作品,甚至有時債臺高築而不顧。據説他曾遭受綁架,但仍囑家人寧死也決不變賣家藏,表現了他作為一介文人剛正不阿的正直人品,又可窺見其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執著。現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被稱為中華第一帖的西晉陸機《平復帖》,傳世最早的山水畫隋代展子虔《遊春圖》,唐代詩仙李白的《上陽臺帖》,均出自其1956年的捐贈。張伯駒生前曾任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畫研究會理事、名譽會長,中國民主同盟文教委員,吉林省博物館副館長等職。他所捐贈的唐杜牧《張好好詩》、宋黃庭堅《諸上座帖》、宋徽宗皇帝趙佶《雪江歸棹圖》、元錢選《山居圖卷》等都是稀世珍品,是在我國美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重要文物。1956年張伯駒向故宮捐贈藏品時,時任文化部長的沈雁冰在頒發“褒獎狀”時,稱讚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化私為公、足資楷式”。

  近幾十年在收藏界還有兩個非常有名的人物,一位是瓷器藏家孫瀛洲(1893-1966年),他曾向故宮博物院捐贈了3000多件藏品,其中2000多件是瓷器,有25件被定為一級文物。再一位是王世襄(1914-2009年),號稱京城大玩家,是位學者,1938年在燕京大學獲學士學位,1941年獲碩士學位,曾任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作頗豐,對明式傢具、古琴、竹器、民俗等都很有研究。

  當然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張伯駒、孫瀛洲這樣的大收藏家,也不可能成為張伯駒、王世襄這樣的大學者,更不能要求大家都像他們一樣把自己的收藏無私地奉獻給國家和大眾。但是,我們畢竟應該知道收藏既是一種興趣,又是在做學問,至於升多少值,賺多少錢那只是古玩商們的事情。再有我們也應認識到,所謂收藏就是收和藏,既是一個長期性的投資,又是長期積累的學問。即使是大眾收藏也應該有長期投資的思想準備,應學習必要的知識和技巧,這是一門要依靠長時間積累和沉澱的學問。

  收藏的品類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廣,筆者以為,目前許多大眾收藏者對收藏的長期性和專業性認知程度不足,在沒有任何專業知識的情況下,隨風而上,在書畫收藏中尤其是在現代作品收藏中表現的更為突出,最普遍的問題有以下幾種現象:只重喜聞樂見,不重原創;只求尺寸大小,不求精;只重獵奇,不重品質;只講職務,不重作品品質;只求名頭,不避真假等。筆者將就大眾書畫收藏中普遍遇到的問題和一些弊病談一點個人看法與大家探討。

  作者簡介:張守濤,又名首濤,雅寶堂主人。我國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教育家。作品多能,尤以山水見長。現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書畫院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榮譽理事、北京大學客座教授。1994年,代表作《漓江山水》獲日本書畫院第55回紀念展頭等獎;1997年,《抬頭見喜》獲國際水墨大展金獎;2000年,《漓江秀色》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和平與和諧藝術展作品金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